滬指重返3500點,繼續上攻動能是否充沛?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時隔三年多,滬指收盤重返3500點。
截至7月10日收盤,上證綜指漲0.48%,報3509.68點,這是該指數自2022年1月24日以來,時隔三年多首次站上3500點;此外,科創50指數跌0.32%,深證成指漲0.47%,創業板指漲0.22%。
從盤面上看,地產股掀漲停潮,券商、銀行、稀土漲幅靠前,創新葯、光伏題材活躍。其中,工商銀行(601398)、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建設銀行(601939)等四大行股價再創歷史新高;香港證券ETF(513090)則以3.87%的漲幅領漲全市場。
如何看待周四市場表現?有券商投顧指出,周四量能進一步放大,說明場外增量資金正在加緊入場,滬指站穩3500點后,3600點已經在招手,預計下周可能就會有上沖該點位的動作,「周五可能會在3500附近震蕩整固一下,但後市有繼續震蕩上行的動能」。
多家公募認為,國內資產重估且流動性寬鬆帶來增量資金入市或是助力滬指重回3500點的直接原因,後續需關注國常會、政治局會議等重要會議,以及存量政策實施效果、增量政策出台落地情況。此外,隨著中報業績預告披露期臨近,業績兌現將成核心變數。
消費與投資成為核心驅動力
對於此次上證指數能穩步突破3500點的原因,中原證券分析師張剛表示,中國經濟延續溫和復甦態勢,消費與投資成為核心驅動力。長期資金入市步伐加快,ETF規模穩步增長,保險資金持續流入,形成顯著的托底力量。
中歐基金認為,直接原因之一在於高收益的無風險資產逐步消減,投資資本市場的機會成本出現系統性下降,人民幣從貶值預期轉為穩定甚至升值預期,進一步推動國內資產重估,同時流動性寬鬆帶來增量資金入市;深層原因來自國內經濟結構的積極轉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增強,新的技術趨勢、商業機會以及消費動向的變化大大增加經濟預期的穩固。
博時基金稱,周三統計局公布的6月CPI及PPI數據顯示,當前通脹水平仍然較低,反映需求不足仍是核心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處於近期較高水平,好於PPI的情況,相應地,工業企業中下游盈利情況好於上游。從行業的數據來看,酒類價格近期有企穩的態勢,汽車行業價格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或已過去。
上銀基金分析道,首先是估值層面,截至2025年6月底,申萬A股PB處於自2016年來32.67%的歷史分位,中期角度看全市場估值仍處於偏低水平;此外還有如地產、食品飲料等行業估值顯著偏低,這些行業也正是周四滬指重返3500點的最終助力。
經濟基本面維度,上銀基金認為,國內短期經濟數據不差,目前主流金融機構均預測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超5%,穩增長的壓力整體不大,國內政策可以更多聚焦中長期改革,如近期「反內卷」成為政策一大方向,即主要解決產能結構性問題和公平競爭秩序問題。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行業都有可能受益。如果該方向在全國產業形成「強力執行」趨勢,相關領域或將迎來反轉機遇。
看向海外,上銀基金表示,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這有利於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一方面美聯儲降息可能推動國際資本流入港股市場,目前美債持有到期收益率處於歷史較高位置,未來潛在降息或將進一步凸顯高分紅股票的性價比。另一方面,美聯儲降息后中美利差的縮小,人民幣匯率壓力減弱,國內貨幣政策約束變少,有利於人民幣資產保持吸引力。
三季度末到四季度或有望突破中樞
往後看,博時基金認為,7月數據受翹尾因素影響或仍承壓,但在政策聚焦「反內卷」、「管低價」背景下,物價下行壓力或相對可控。國內權益市場短期或仍震蕩,7月關注國常會、政治局會議等重要會議,以及存量政策實施效果、增量政策出台落地情況。
摩根資產管理稱,下半年,中國資產仍是全球資產配置再平衡過程中的重要標的之一,預計A股可能更多呈現結構性行情,兼顧成長側和防守側的啞鈴型配置策略可能再次成為市場主流。
摩根資產管理指出,成長側,圍繞新質生產力相關板塊的行情仍有可能延續,尤其是供給側接近出清、盈利底部可能確認的行業板塊,以及在全球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的出海板塊。比如,人工智慧相關行業可能持續產生長期投資機會,低滲透率、高成長性的新消費板塊值得關注,還有受益於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的創新葯板塊。
而在防守側,摩根資產管理表示,A股和港股市場的高股息策略,有望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股息現金流,在不確定性仍較高的環境中,有助於對沖成長側的波動風險。
路博邁基金稱,中國處在緩慢復甦的過程中,國際實力逐漸提升,「悲觀論」和「速勝論」都不可取。目前來看,股市上行的條件已經具備一部分,市場等待更確定性的因素落地。樂觀來看,三季度是對經濟的壓力測試,若地產再次企穩,疊加海外持續寬鬆,和對四季度的積極政策預期,三季度末到四季度更有望突破中樞。
科技、消費、創新葯被看好
具體到投資機會,華泰柏瑞基金認為,在政策的指引下,匹配新質生產力定義的科技板塊,有望成為2025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亮點,如AI、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閉環、軍工等幾個方向或孕育著一定機會;而隨著國人消費審美和偏好改變,我國消費板塊開始湧現各類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包括憑藉中國製造業優勢主導下的出海方向(家電、小商品)、具備性價比的多巴胺消費(零食、IP)、國民自信度提升帶動國貨崛起(珠寶、美妝)。
華泰柏瑞基金進一步稱,國產創新葯的增速或快於行業增長。中國創新葯研發能力快速提升下,全球市場正逐漸打開;而在創新葯新技術上,中國企業也逐漸達到全球先進水平。從創新葯產品周期來看,2026年開始我國藥品上市高峰或將來襲。
興銀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袁作棟則表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居民財富管理髮展,首先受益的是券商,如果能夠通過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改善提升中長期的ROE水平,券商的估值未來有進一步擴張的可能性。
此外,袁作棟補充道,仍然有很多消費企業的股價還處於低位,如能觀察到這些企業良性的變化,機會可能孕育其中;醫藥中的機會則源於產業發展疊加景氣改善,更傾向於在處於低位的醫藥領域認真挖掘,緊密跟蹤中報對於景氣反轉的驗證;周期品的機會源自價格底部的超額利潤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後,科技的機會則源自產業的技術進步。
匯添富基金指出,隨著中報業績預告披露期臨近,業績兌現成核心變數,歷史數據顯示中報預告與個股漲跌幅相關性顯著提升,低位績優方向更受資金青睞。主要聚焦四個方向:一是中報業績低位績優的個股如出口鏈、漲價鏈、AI、金融等領域;二是作為強計劃性行業,疊加近期閱兵等重大事件催化的軍工;三是基於股價位置、產業催化等各個維度顯示,依然是成長風格中位置偏低、值得配置的細分領域AI等科技板塊;四是隨著旺季的臨近,需求端獲得改善,價格上漲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回升催化的周期資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