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候選人被爆16年前申請藤校自稱「非裔」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當紐約市長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一起關於「種族認同」的舊事,卻意外成為焦點:民主黨候選人、33歲的州眾議員Zohran Mamdani(馬孟丹尼),因在大學申請中自稱「非洲裔美國人」,被《紐約時報》點名報道,引發了紐約黑人社區與自由派圈層的強烈反彈。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紐約時報》此次引用的材料,源自一份被黑客獲取的哥倫比亞大學申請數據。而這位主張進步政治、標榜誠實與正義的社會主義者,也因此被貼上了「投機」「造假」「欺騙黑人選票」的標籤。
「你根本不是黑人」:紐約黑人民眾憤怒
「他是個騙子、一個冒牌貨!」上周五,紐約哈林區的86歲居民Marjorie在街頭憤怒發聲。「他根本不是黑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就想走捷徑罷了。」
類似的聲音在布朗克斯、布魯克林街頭比比皆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本地居民表示:「他是個外國人,不是非洲裔美國人。」還有選民直言:「我們黑人不傻。別想著騙我們的票。」
根據《紐約時報》披露,Zohran在2009年申請哥倫比亞大學時,在種族欄目中同時勾選了「Black or African American(非洲裔美國人)」和「Asian(亞洲人)」兩項。他出生於烏干達,父母為印度裔,自7歲起在紐約成長,2018年成為美國公民。
雖然他最終未被哥大錄取,但勾選「黑人」身份這一舉動,被一些選民視為意圖利用當年哥大支持平權招生政策、謀取錄取優勢的「道德瑕疵」。
「黑人身份不是為了方便而存在的勾選框」
現任市長、也是非洲裔的Eric Adams也對此做出強烈回應。他直言:「非洲裔美國人的身份,不是為了便利而存在的勾選選項。這是一段歷史、一種鬥爭,也是一種真實的生活體驗。有人試圖將其作為政治工具,這是極具冒犯性的。」
不僅如此,這場爭議也再次暴露Zohran在非洲裔選民中的「失溫」困境。儘管他在初選中勝出,但根據此前民調,他在黑人選民中遠遠落後於前州長Andrew Cuomo。某項調查顯示,Cuomo在黑人選民中支持率為59%,而Zohran僅為26%。
Zohran的解釋:我只是出生在非洲的美國人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Zohran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回應稱:「我從未自認為是黑人或非洲裔美國人,而是一個出生在非洲的美國人。」他強調,當年的族裔選項設置有限,為了儘可能表達自己的身份複雜性,他選擇了多個選項,並在備註欄中特別註明「Ugandan(烏干達人)」。
他補充道:「這些選項本身就是對人的限制,我只是想讓我的申請儘可能呈現出我是誰。」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今年4月接受街頭表演藝術者採訪時曾承認,「說自己是非洲裔美國人,確實有誤導性」。
《紐約時報》的爆料正是依據黑客獲取的哥倫比亞大學舊檔案,由一個匿名人士提供。該人士在社交平台X上使用昵稱「Crémieux」,自稱反對平權行動,並長期撰寫關於IQ與種族的內容,背景引發外界關注。
紐約時報標準與信任編輯Patrick Healy隨後在X上發文回應外界質疑:「有讀者想了解更多關於我們消息來源的背景,這是合理的反饋。我們公布了提供者的網路化名,作為對來源的一種說明。」
他強調,時報雖然使用了非正常來源的信息,但「我們始終獨立評估新聞價值與事實準確性」。
自由派批評者並不買賬。好萊塢製片人Franklin Leonard諷刺道:「《紐約時報》現在竟然覺得黑客信息可以用來報道?還用來攻擊一個18歲時填表不當、最終都沒錄取的市長候選人?」
《田納西吼報》則寫道:「時報試圖用一名『種族主義者』提供的黑客材料,抹黑Zohran的大學申請……真可恥。連哥大都沒錄他,你們在『揭露』什麼?」
不同聲音:有人說能理解,也有人支持他
儘管爭議巨大,仍有一部分非洲裔紐約人表示理解甚至支持Zohran的自我認定。
22歲的奈及利亞裔實習生Temisan Bazunu表示:「他來自烏干達,聽起來很親切。我覺得他會是個好市長。」
來自千里達托貝哥的Michelle Hart則說:「填表時候確實常常會對種族選項困惑。他看到『非洲裔美國人』里有『African』,這可以理解。」
Zohran將在今年11月面對現任市長Eric Adams和仍未明確退選的前州長Andrew Cuomo的雙重夾擊,后兩人皆以獨立身份參選。這場選舉不僅將決定紐約的未來治理走向,也可能成為全美身份政治與媒體操守的又一標誌性案例。
而Zohran這場「填表風波」,是否會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又或者會轉化為「進步派的受害者」敘事,引發反彈?距離答案揭曉,還有不到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