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上演發癲真人秀的美國,正給中國讓路

京港台:2025-7-6 22:00| 來源:觀察者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金融時報:上演發癲真人秀的美國,正給中國讓路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當地時間7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刊發了一篇長篇評論文章,比較了特朗普領導下發癲(delirium)的美國政治和中國政策的堅定紮實。」文章強調,中國的技術官僚治理與美國的「后真相」真人秀般的鬧劇(pantomime)形成鮮明對比,令人難以忽視。美國正給中國讓出空間,世界格局正在進一步向中國傾斜。

  作者亞當·圖茲(Adam Tooze)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同時他也是《金融時報》的特約編輯、《Chartbook》通訊撰稿人。「Alligator Alcatraz」(鱷魚惡魔島)本來指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非法移民拘留設施,在標題中被作者指代他眼中當下美國的執政風格:美國「暴鱷牢政」的政策為中國讓出了展示空間。

  圖茲寫道,6月2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天津出席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致辭。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正經歷「政治地震」——民主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中,爆冷擊敗前紐約州州長科莫(Andrew Cuomo)。

  儘管致辭中未提及美國,但發言稿顯然是在當今全球動蕩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歷史背景下構思的。17年前,應中國政府邀請,夏季達沃斯首次在北京舉辦時,正是紐約傳來震動世界的消息:華爾街陷入崩盤。隨著危機的爆發,中國突然成為全球穩定的新支點。

  圖茲認為,進入2010年代后,世界格局不可逆轉地向東方傾斜。而今天,我們很難不產生這樣的印象:世界格局正在進一步向中國傾斜。

  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混亂局面,與北京所散發出的平和進取氛圍,在風格與內容層面上都形成了強烈反差。

  中方的致辭以冷靜的態度強調歷史邏輯與全球化不可阻擋的趨勢,引用精確到小數點的增長數據,並在講話中特意停下來澄清引用的中國出口記錄使用哪種貨幣單位。而在美國,政界卻陷入了發癲(delirium)狀態。

  當特朗普將馬姆達尼稱為「徹頭徹尾的瘋子」時,維護中間派常識的「權威人士」更是火上澆油,一位民主黨資深評論員表示,凍結紐約約一百萬套受監管公寓一年租金的政策,無異於「扔下炸彈」。

  圖茲諷刺道,這讓人不禁要問,德黑蘭、加沙或特拉維夫的居民對這樣的比喻會作何感想?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圍繞特朗普標誌性法案「大而美法案」的辯論更顯得荒唐可笑。對於特朗普的民族主義顧問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來說,為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追加數十億美元預算關乎西方文明的存亡。

  當然,中國也面臨著宏觀經濟挑戰。但不同尋常的是,與2008年的歐洲和美國不同,這場調整並未演變為系統性危機。如果中國的年均增長率穩定在5%左右,這將是經濟政策史上最成功的「軟著陸」之一。就算中國經濟需要進一步刺激,可以預計的是,中國的政策進程雖然緩慢,但最終仍會產生清晰的結果。

  相較之下,把華盛頓的所謂「政策制定」稱作一個「過程」,都是替他們粉飾。面對「大而美」法案帶來的宏觀經濟後果,白宮發言人甚至懶得修改統計數據或調整模型,他們的回應更像是復興黨式的否認:只要特朗普說增長會上升、赤字會下降,那就一定會如此。

  同樣,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威脅方面,中國的氣候政策走向尚待觀察。目前存在一種希望,即中國的排放已達峰值,中歐兩方可能會在9月聯合國大會前提交雄心勃勃的「國家自主貢獻」減排目標。而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全球變暖根本成了禁忌話題,共和黨人竭盡全力阻撓綠色能源轉型。

  中美之間的對比異常鮮明。如今的美國,是后真相時代的真人秀政治。

  作者最後感慨,僅僅複述這些對比,聽起來像是諷刺畫般的誇張。但正如中方所說,歷史有時會在奇怪的方式下產生共鳴。當現實的聲音變得刺耳而失調,「鱷魚惡魔島」竟然成了移民政策的代名詞時,我們也該誠實面對這一切。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02: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