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Shein公司不時會被指控銷售有毒服裝?

京港台:2025-7-4 04:45| 來源:RFI 華語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為什麼Shein公司不時會被指控銷售有毒服裝?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總部後來註冊在新加坡的中國大陸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 (希音)生意可說在全球市場紅紅火火地熱賣,賺得盆滿缽滿。但此前在新聞媒體或坊間往往也不時聽聞到 《希音》被指控銷售有毒服裝,這是為什麼?一些歐洲消費者抱怨,穿著其服裝產品後會引起瘙癢、頸部出現紅印、過敏現象以及身上出現斑點... 法國消費者保護機構就此向法媒指出:如今,在線銷售網站對產品的監督管控毫無興趣,

  一些世界著名的時尚服裝公司,如:Zara、H&M、Levi's、Mango、優衣庫以及屬於拼多多旗下的跨境電商平台 Temu等集團也都因其服裝中含有有害化學物質而受到批評。但總部設立在新加坡的希音Shein在很多方面比其他公司更令人擔憂!這是法國解放報指出的。

  例如穿著其服裝產品后引起的瘙癢、頸部出現紅印、過敏現象以及身上出現斑點。這些都是社交媒體上眾多女性和男性發布的視頻的主要內容,他們譴責Shein某些服裝的毒性。「它從我的腋下開始,然後蔓延到我的背部,」一位用戶描述道。另一位用戶抱怨說「我的頭上出現了大面積的皮疹」。「昨天,我試穿了一件希音(Shein)的連衣裙,然後出現了過敏反應。我去了醫院。太可怕了,」另一位顧客說道。 

  24歲的法國女學生諾莉·查爾斯也發布了一段視頻講述她的故事。2023年2月,她因為一件前開襟的黑色長裙,在這家中國巨頭的網站上花了10歐元,只穿了一個晚上,就經歷了一個多星期的地獄般的生活。她告訴《解放報》,她「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被驚醒,因為我的背上長滿了大片的斑點,這些斑點是由於衣服中的鉛引起的,我的皮膚科醫生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種東西。」

  自2012年Zara產品中發現有毒物質以來,包括中國快閃時尚巨頭Shein在內的主要快時尚品牌經常因其服裝中含有危險化學物質而受到批評。

  在歐洲,危險化學物質受 2007 年生效實施的《règlement Reach(化學品的註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的管制。該法規要求在歐盟生產、進口或分銷這些物質的公司遵守安全門檻值的規定。

  濃度高達授權門檻閾值的340倍:根據這項規定,Shein公司必須遵守歐盟規定的標準。然而,包括這家中國巨頭在內的許多快時尚公司並未遵守規定,允許含有有害物質的服裝流通。

  2022年,德國綠色和平組織委託布雷默環境研究所對47款中國品牌產品進行了分析。該非政府組織在其報告中指出,15款產品含有令人擔憂的有害化學物質,其中7款(佔15%)超過了歐洲標準。檢測出的鄰苯二甲酸酯(一種會擾亂人體荷爾蒙系統的物質)含量是歐洲法規規定的100倍。

  比利時消費者協會Testachats於2024年發布的第二項研究顯示,空氣中的濃度比授權閾值高出340倍。分析證明至少存在四種危險物質: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影響生育力和生長;

  - 甲醯胺,一種生殖毒性物質,對胎兒有害,法國國家食品安全局也指出了這一點; 

  - 二甲基甲醯胺,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以及重金屬,會增加患肺癌和鼻癌的風險。

  「歐盟應該提出一個新的框架」

  全球知名時尚服裝集團Zara、H&M、Levi's、Mango、優衣庫和Temu也都因其服裝中含有有害化學物質而受到批評。但Shein在很多方面比其他公司更令人擔憂。這家中國巨頭的服裝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生產速度極快且不受控制,完全缺乏透明度,其社會和環境實踐也大多不透明且頗具爭議。

  法國消費者協會UFC-Que Choisir 的公關負責人弗里喬夫·邁克爾森 (Frithjof Michaelsen) 對此表示遺憾地說,這種情況凸顯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僅憑報告根本無法核實所有信息。海關根本無力管控每年經歐洲過境的數十億件的產品。」

  他認為,現行監管框架不足。「平台監管缺失。歐盟應該提出一個新的框架,讓平台對產品安全負責。」 他繼續說道:如今,「在線銷售網站對產品管控毫無興趣,因為它們能賺錢。只有在產品被報告給歐洲當局時,他們才有義務下架該產品。」 

  德國綠色和平組織的資源保護和循環經濟活動家Moritz Jäger-Roschko也認同這種監管低效的觀察。他指出了歐洲法規的一個缺陷:進口產品中高度關注物質的限量為0.1%。 

  他認為,這並非「真正的安全限量」。儘管Shein努力進行溝通,並向其供應商公布了受管制物質清單,但他感嘆道:「Shein並未遵循綠色和平組織的建議加入相關監管計劃:ZDHC(也就是一項鼓勵時尚行業從其全球供應鏈中消除有害化學物質的計劃)。」

  今年1月,在法國電視台播出的一項調查節目中,當被問及希音 Shein對於他們這方面的做法時,希音為自己辯護道:「在過去一年中,我們進行了超過40萬次化學安全測試。」 記者就此問題聯繫該公司時,該公司並未對於我們的採訪請求予以回應。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02: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