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被炸后的環境未明 專家:這點最嚴重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對伊朗核設施以及軍事設施的轟炸,可能帶來長期的生態破壞。伊朗上一次戰爭的後果,就已經導致數百萬人被迫遷移。
12天內,伊朗核設施及其它軍事設施共受到多少枚導彈、炸彈的攻擊,迄今尚不清楚。單單周日(6月22日),就有14枚各重達近14噸的鑽地彈以及30枚戰斧巡航導彈擊中福爾多、伊斯法罕和納坦茲核設施。
維也納裁軍與不擴散中心的穆克哈茨哈諾瓦(Gaukhar Mukhatzhanova)表示,實際損失規模尚不清楚。
她在6月23日與德國之聲的採訪中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迄今無法完全確認特別是福爾多地下核設施的受損程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多個地點出現放射性和化學污染。在地下設施中,數千個離心機可能因突然斷電受損。這些離心機以高反應性的六氟化鈾為原料。
儘管在這些設施之外尚未測量到放射性提高,但這些物質一旦外泄,將意味著極大的健康與生態隱患。國際原子能機構目前尚無渠道對這些設施進行檢查。
最嚴重、最易被忽略的戰爭後果
環境專家埃斯坎達里(Rozbeh Eskandari)向德國之聲表示,對相關情況的不了解恰恰是最大的問題。「儘管伊朗決策者一直聲稱,一切都在控制下。但這次幾乎又沒有任何關於環境風險的調查,甚至對於周邊的居民來說,也沒有任何澄清。」
伊斯法罕核設施遭空襲后(2025年6月21日)
埃斯坎達里還指出,4月底,伊朗南部港口曾發生嚴重爆炸,所產生的煙霧包含多種有害化學物質,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連續多日嚴重惡化。而在以色列打擊伊朗導彈設施后,社交媒體上傳播的一些視頻中也看到這樣的濃煙。
埃斯坎達里表示,爆炸帶來的有害物質會污染土壤。「軍事衝突中的土壤污染是最嚴重、也是最易被忽視的戰爭環境後果之一。」這些有害物質常常在土壤表層存留數十年,嚴重損害土壤的質量,包括土壤的肥力和自然再生能力。
早在上一次戰爭——伊朗與伊拉克的八年戰爭(1980-1988)中,對環境的長期後果就已顯現。與伊拉克接壤地區的煉油廠和工業設施受到大規模轟炸。重型軍車的使用導致重金屬外泄以及有毒殘餘存留。曾經肥沃的農田無法耕種。當地大學的研究還顯示,罹患癌症、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的比例上升。
以色列空襲后,德黑蘭一座煉油廠起火(2025年6月15日)
對生態的破壞,再加上政治體制長期的治理不善,以及氣候變遷的加劇——如更頻繁的持續炎熱,這些產生直接的社會後果,迄今仍未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