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話中國多買美國石油 中國為何不願意?

京港台:2025-6-27 22:15|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特朗普喊話中國多買美國石油 中國為何不願意?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呼籲中國多購買美國石油,引起了不少關注。路透社記者還就此事問了外交部發言人,得到一句不冷不熱的回復:「中國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採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中國油氣進口來源地主要是中東、中亞、俄羅斯等,從美國進口石油的數量一直不高。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原油963.97萬噸,占同期進口總量的1.7%,美國只位居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國第11位。

  為啥中國不太願意買美國石油?一個字:貴。

  先看成本,美國之所以能成為石油出口大國,主要是近些年其頁岩油產量大大提高。但是,頁岩油的開採成本著實不低。

  根據達拉斯聯儲2025年一季度發布的調查報告,美國頁岩油主要產區米德蘭地區鑽探盈虧平衡點為61美元/桶,鷹福特地區、特拉華地區為62美元/桶。

  這意味著,只有當WTI原油價格維持在60美元/桶以上時,美國新鑽頁岩油井才能實現盈利。

  再瞧瞧中東,沙特阿美上市時就明確介紹過,他們公司上游單位操作成本(編者註:油氣專業名詞,指開採成本)為10.6沙特里亞爾/桶(2.80美元/桶);桶油完全成本僅19.68美元/桶。

  俄羅斯石油開採成本大概在30至40美元/桶。南美地區,像委內瑞拉,正常情況下開採成本也比美國低。

  這麼一對比,美國頁岩油開採難度大,成本劣勢太明顯,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自然就弱了。但美國石油也有買家,主要集中在歐洲、日韓這些盟友國家,印度這兩年也增加了美國石油的進口,但這些國家都有求於美國,主要算的是政治賬。

  再說說政策。美國在能源出口政策上,經常搖擺不定,還常因政治因素,給石油出口附加各種條件,額外稅負根本沒法確定。而現在中國向俄羅斯、沙特、伊朗等國購買石油,可以直接拿人民幣結算,當然比美元結算更方便,也更安全。

  油品質量也有說道。中東石油品質不算最好,但量大管飽,價格實惠,性價比高;俄羅斯和中國接壤,石油運輸方便,合作起來更順暢。美國石油呢,由於頁岩油佔比大,成分和品質跟中東、俄羅斯的不太一樣,得做更多預處理,工藝也更複雜,還得大老遠從墨西哥灣跨太平洋運過來,運費比波斯灣石油還貴40%,這又增加了生產成本。

  國內配套設施也是關鍵因素。長期以來,中國從哪兒進口石油多,相應配套煉油設施就多。中東、俄羅斯石油價格有優勢,進口量大,國內圍繞它們油品特點建的煉油設施自然也多。美國石油進口量少,配套設施跟不上,處理美國石油的成本自然就高。

  更重要的是,因為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很高,為保證能源安全,中國一直致力於開拓多元化進口渠道。過度依賴單一能源供應國,風險太大,這道理誰都懂。

  所以近些年,中國積極和中東、俄羅斯、非洲、南美等多個地區開展能源合作。這樣就能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就算某地區局勢不穩或供應中斷,也能保障國內能源穩定供應,把能源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巴彥油田臨河聯合站。新華社發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從高峰開始回落。《202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71.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記者,未來中國對進口化石能源需求降低將是一個大趨勢。

  這方面,新能源產業功不可沒。中國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新能源領域發展迅猛,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全球領先。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需求,石油對外依存度也就降下來了。

  說到底,中國不願買美國石油,是成本、政策、油品質量、配套設施、能源安全戰略和國內能源結構調整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5: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