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特朗普打交道?歐洲領導人各顯神通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打交道時,有人選擇「戴高帽」,有人選擇「多閉嘴」。在過去幾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對特朗普極盡溢美之詞。有專家表示,這種追捧戰略是對的,滿足了特朗普渴望受關注、受讚美的心理,不過也需要技巧,還要結合政治自信。
「唐納德,祝賀你,感謝你在伊朗採取的果斷行動,這真是非凡之舉,是其他人不敢做的,讓我們所有人都更加安全。今晚在海牙,你又朝著另一個偉大的成功邁進」,這是北約秘書長呂特在海牙峰會開始前給特朗普發的簡訊。
特朗普毫不猶疑地公開了這條充滿溢美之詞的簡訊,將簡訊截圖發布到了他的社媒「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面。
過去幾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對特朗普極盡溢美之詞
這位美國總統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在另一條帖子中寫道:「這一天從美麗的荷蘭開始。國王和王后美麗又傑出。我們的早餐會議很棒!現在我們要去參加非常重要的北約會議了。美國將在那裡得到非常出色的代表。」
一種外交策略?
奉承是與特朗普成功打交道的關鍵嗎?北約秘書長呂特似乎是這麼想的,他在周三(6月25日)又將這位美國總統比喻為「老爸」,稱「老爸有時不得不說點重話讓他們(伊朗和以色列)停下來別打了。」
當然,呂特並非唯一精通奉承外交藝術的人。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作「默茨」)、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斯塔默也在用魅力攻勢來拉攏這位美國總統。
「我們有太多需要感激美國的地方」
在德國總理梅爾茨六月初訪問白宮期間,他盛讚德美友誼,說「我們有太多需要感激美國的地方,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也稱特朗普是「世界核心人物」,可向俄羅斯施壓並結束對烏克蘭戰爭。
梅爾茨在訪問白宮時為特朗普準備了特別的禮物。由於特朗普的祖父是德國移民,梅爾茨特別將特朗普祖父1869年德國的出生證明副本送給他。此外,梅爾茨還贈送了一本名為《自由之地的消息——德國移民寫信回家》的書
特朗普則表揚了梅爾茨讓德國增加國防開支的計劃。
「特朗普總統和梅爾茨總理的會晤堪稱完美,」美國政治顧問亞當斯(Nic Adams)當時這樣評論道。
「讓西方再次偉大」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在今年4月訪問白宮期間同樣對特朗普大唱讚歌,以至於特朗普隨後也對這位義大利「傑出的政治家」讚不絕口。特朗普說,梅洛尼「席捲了歐洲」,非常受尊敬。
梅洛尼在今年4月17日訪美,這個日期的選擇就別有深意。這位義大利總理表示,自1492年4月17日哥倫布啟程橫渡大西洋以來,義大利和美國一直在「共同對抗那些試圖抹去我們歷史的『覺醒者』(woke)」。普遍認為,所謂的woke(「社會覺醒」)文化深植於左翼、民主黨陣營。
除了與特朗普共同反對woke外,梅洛尼也使用了特朗普標誌性的「讓……再次偉大」一語,稱她希望「讓西方再次偉大」。這顯然是在效仿「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
圖為北約海牙峰會荷蘭王室的招待晚宴: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坐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旁邊
專家:拍馬屁不一定總能成功
英國首相斯塔默早在2月底就訪問了華盛頓。他稱特朗普為「英國的朋友」,並向他轉交了查理國王的正式邀請。
軍事和外交政策專家馬薩拉(Carlo Masala)認為,這種戰略上的奉承是正確的,但只有結合了政治自信才行。
這位專家最近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歐洲方面一直讓他覺得自己是一位擁有正確願景的偉大政治家。」 馬薩拉說,帶著歐洲方面的自信來奉承是一個「得當的策略」,不過也不能保證該策略一定會成功。
專家馬薩拉(Carlo Masala)對DW表示,這種戰略上的奉承是正確的,但只有結合了政治自信才行
馬克龍的策略
除了奉承,也可以批評,但要有技巧。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很擅長使用這種策略。今年2月馬克龍訪問華盛頓期間,他先讚揚了特朗普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倡議,但當這位美國總統聲稱歐洲對烏克蘭的財政援助是一筆貸款時,他在鏡頭前溫和而堅定地糾正了特朗普。
波士頓大學學者、美國政治顧問伯科維茨(Tobe Berkovitz)認為,在與特朗普打交道時,一些奉承再加上一些沉默,比尖刻的批評要更有效。他在網路版的「國會山報」上寫道,試圖攻擊特朗普的策略在2024年大選中失敗了,現在也不會成功。
特朗普需要「受關注」
伯科維茨還表示,特朗普需要的就是「受關注」,「他活在鏡頭前」。
這位專家建議特朗普的批評者,「不要試圖反對來自白宮的一切」。特朗普希望表現出他在為選民而戰,對抗「既得利益階層」。
北約秘書長呂特就利用了特朗普渴望受關注、受褒獎的心理。「唐納德,你將取得數十年任何一位美國總統都未曾取得過成就,」他在北約峰會前就寫信給特朗普這樣說。至少在紙面上,呂特的預言已經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