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老闆是三本,所以學歷就沒用了?

京港台:2025-6-23 13:07| 來源:雷叔寫故事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泡泡瑪特老闆是三本,所以學歷就沒用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這是最近很火的一張圖,寫了霸王茶姬、蜜雪冰城、泡泡瑪特三位創始人的學歷。

  

  有時候還會加個老鋪黃金老總的,說消費類公司要下沉,就沒必要讓高智商創始人來領航。

  

  所以在中高考考砸的小夥伴們別灰心,有想法、敢折騰的話,初中文憑也能搞出千億帝國。

  一般來說,這種情境下,你還可以吐槽文憑社會的諸多弊病。

  但沒想到,有人選擇開噴高考,說這場標準化考試篩選出來的坐得住的腦袋瓜,對賺大錢而言反倒是有害的。

  

  這種老闆大多沒上過大學的觀點很常見。

  

  但他們說得對嗎?

  學歷高,真的不適合賺大錢嗎?

  先看看,能不能賺錢吧。

  麥可思研究的《2024版就業藍皮書》指出,2023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6050元,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683元。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差別,歐美或我國的社會科學也不厭其詳證明過,多些受教育年限,收入就會高一些。

  經濟學(季刊)這樣的權威期刊有論文發現,你讀名校不僅自己收入會高,而且也有助於你子女讀上名校,並再演繹一遍學歷高賺得多的路徑。

  

  這時候有人說多不代表大,要大到創始人那種大,原帖就是這麼寫的啊。

  那你還記得烏鎮晚宴這張圖嗎?

  

  這個包間往來無白丁,因為坐的都是大廠或名企創始人,大家點贊這張圖就是相信:讀書越好賺得越多。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詭辯。

  網際網路行業與消費類行業不一樣,前者需要技術,所以需要一個懂技術的學霸來引領方向。後者又不需要。

  那好,我們乾脆看看上市公司情況。

  觀察者網去年統計了一下同花順里的數據,裡面335位女董事長除16位未能導出學歷的外,過半的女董事長擁有碩士學位。

  

  不選性別,整體而言,A股5353家上市公司中除239家未能導出數據外,四成多的董事長擁有碩士學位。

  

  且博士比例都比大專及以下的高,這不就說明了高學歷更能賺大錢嗎?

  這時候你也可以繼續覺得還不夠大,很多上市公司每年利潤就那麼點,怎麼叫賺大錢呢?

  那我們光顧一下富豪榜。

  2023胡潤百富榜里,1500多位富豪,本科以上學歷的佔到了58%。

  

  七普里沒明說本科率,因為囊括了專科學生。

  但據估算,中國接受過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口所佔比例到2023年應該仍然達不到5%。

  

  就取4.5%吧。

  這4.5%的人佔了58%的富豪名額,而剩下95.5%的擁有本科以下學歷的人,分走42%的富豪名額。

  用簡單的概率統計公式就能得出:

  (58÷ 4.5)÷(42÷95.5)≈ 29.3。

  也就是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進入富豪榜的概率,是本科以下學歷人群的29.3倍。

  換言之,你越要賺大錢,學歷就越要好。

  有趣的是,年初大家情緒又反過來。

  當時DeepSeek和機器人很火,杭州六小龍出圈讓網友吐槽,創業者的學歷都要這麼高了嗎。

  

  我記得那時候網友還喜歡把開發《黑神話:悟空》的馮驥與《哪吒》導演餃子放一塊討論。

  說學醫的人分數高,所以聰明,轉行起來快。

  

  有段子進一步表示,高考600分的就是比300分的強,哪怕拍電影時。

  

  一個季度有一個季度的學歷暴論,只是前面在誇,現在在踩。

  其實上面這些觀點也很好反駁。

  郭帆團隊里的核心人物都是北電的,

  餃子團隊里的核心人物大多是中傳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餃子也不是學醫的,

  張藝謀拍過好幾部註定留名中國影史的電影,

  ……

  他們成功是因為專業的人在做專業的事,而不是高考600分的一定比300分的能拍好電影。

  更別說,我們常常不能忽視運氣成分。

  只是網上討論的話,不需要加入這麼多變數,說爽了就行。

  有時候也不能怪網友散播學歷焦慮,而是大佬們自己喜歡標榜。

  你看,李國慶再婚的請帖上寫著:兩個北大生的遲到答案。

  

  再看,斯坦福貝果店鋪要寫上:創始人畢業於斯坦福大學。

  

  教育背景就像身上的CK內褲,一定要露出來!

  再說回來,這帖子的原始信息也不一定對。

  蜜雪冰城的張紅超讀的河南財經學院,在當時是二本。

  老鋪黃金的徐高明,在八十年代讀了一個大專,含金量可能相當於現在的本科了。

  

  另外,霸王茶姬的張俊傑據說一天學也沒上過,而不是讀完了初中。

  所以,所謂消費類公司創始人學歷低的觀點是有問題的,事後諸葛亮罷了。

  就像之前段子里說王寧的,他一會兒沒感染力,一會兒喜怒不形於色。

  

  你要不知道他成功了,都覺得這人人格分裂呢。

  薛定諤的風評,是因為大家總用幾個簡單粗暴的指標去評價一個人,那出錯的幾率肯定比正確的要大。

  非得說的話,成功的這幾位剛好是低學歷,不是低學歷的容易成功。

  我們知道硬卷學歷的風氣不對,但也不能反過來宣傳讀書無用。

  最近幾次二代爭議事件里,當事人能在大學和日後工作中走後門,但在高考里他們占不了便宜。

  高考公平。

  它依然是普通人躍龍門的必經之路,它無需對文憑社會的諸多弊病負責。

  

  這世界一直很殘酷。

  無論何時何地,想找很好工作,你都會面臨曾經張雪峰經歷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五百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

  另一邊,如果你覺得世界很美好,一直過得雲淡風輕,那祝賀你。

  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生,不是誰都能擁有的。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13: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