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總署:伊朗核設施遠未被徹底摧毀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美國近期針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空襲行動,雖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稱這波行動「非常成功」,特彆強調位於深地下的福爾多(Fordow)設施「已不存在」。
但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與衛星影像所揭示的情況卻顯示,伊朗的核基礎設施儘管受損,但整體系統依舊存續,遠未被徹底摧毀。
綜合外媒報道指出,在空襲事件后,伊朗國營電視台副政治總監阿貝迪尼(Hassan Abedini)出面表示,伊朗早已在「一段時間前」將三個設施中的敏感設備與物資轉移,因此即使遭襲,也未造成決定性打擊「即便川普說的是事實,伊朗仍未遭致命打擊,因為敏感物資早已被撤離。」
具體來看,納坦茲(Natanz)的原型燃料濃縮廠(Pilot Fuel Enrichment Plant)與其電力供應系統,包括主變電站與應急設備已遭摧毀。 電力中斷可能波及位於地下的離心機設施,進一步削弱鈾濃縮的運作。 但IAEA表示,納坦茲的主要地下濃縮大廳僅有部分損壞,尚未完全癱瘓,也未偵測到外部輻射外泄。
至於福爾多設施,雖然美方聲稱其「已不存在」,但IAEA與衛星分析顯示,福爾多因位於深地下,現階段難以判斷其實際受損程度,尚無確切證據證明其已完全被毀。
伊斯法罕(Isfahan)則有4座建築受到破壞,分別是中央化學實驗室、鈾轉換廠、德黑蘭反應爐燃料製造廠,以及尚未啟用的濃縮鈾金屬處理廠。 不過,這些地點外部也未有輻射泄漏跡象。
綜合IAEA對各地點的調查結果,所有的污染皆局限於建築物內部,主要風險來自六氟化鈾與其他氟化物。 只要持續進行封閉處理,將不會對外界構成立即危害。
而美方內部則正嚴陣以待。 據一名獨立記者透露,美國軍方已開始向駐中東部隊簡報,警告伊朗及其支持的恐怖組織「極可能」對中東美軍基地發動報復行動。 簡報中也提及,未來數日內,美國本土與海外人員皆面臨更高風險,恐成為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