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水庫水位下降 再現「水下佛國」

京港台:2025-6-20 03:49| 來源:紅星新聞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四川一水庫水位下降 再現「水下佛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因水位下降,四川安岳書房壩水庫的水下佛像和石獅露出重現,這一「水下佛國」再度引起網友關注。6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這一「水下佛國」在2020年被外界知曉后開始「走紅」。當地文保員鄧永福表示,自1974年水庫蓄水以來,佛濟寺被水淹沒的摩崖造像幾乎每年都會露出佛頭,連同地勢更低的石獅完整露出也出現過10多個年份,每年露出時間有兩三個月。2020年以來,有三年完整露出。

  

  枯水季節露出的佛濟寺摩崖造像

  對於露出水面的佛像和石獅,安岳石窟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專家建議不破壞原貌,實行水下保護。露出水面的時段,要禁止燒香拜佛,並設立文保員。

  文保員講述:

  半世紀前水庫蓄水 枯水期佛頭會露出

  佛濟寺摩崖造像在2012年被確定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76歲的鄧永福是此處的文保員,也是當地居民。

  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書房壩水庫在1974年蓄水后,佛濟寺的一對石獅和一塊巨石上的摩崖造像便淹沒在水中。但幾乎每年枯水季節,摩崖造像的佛頭都會露出水面。遇到乾旱年份,被淹沒的摩崖造像會完整露出,地勢更低的一對石獅也會露出。

  

  枯水季節露出的佛濟寺摩崖造像

  「(被淹的摩崖造像和石獅)有10多年完整露出過,每年露出兩三個月,漲水后又會被淹。」鄧永福還說,2020年以來,被淹的摩崖造像和石獅幾乎每年都會露出,其中有三年完整露出。因為近幾年受到外界關注,每年枯水季節,都會有遊客前來遊玩。

  

  枯水季節露出的佛濟寺摩崖造像

  據了解,安岳石窟始於南北朝,盛於唐宋,現存230餘處10萬餘尊摩崖造像,享有「中國石刻之鄉」的美譽。

  探訪:

  今年石獅和20多個佛像完整露出,

  專家建議不破壞原貌,實行水下保護

  6月19日,紅星新聞記者在佛濟寺摩崖造像現場看到,石獅和一塊巨石四周雕刻的20多個佛像在今年完整露出,「捧繡球」的石獅在水庫邊相視而坐,彷彿在對話一般,巨石四周的佛像各不相同,刻得栩栩如生。在地勢更高的崖壁上,還有部分常年可見的摩崖造像。

  

  枯水季節露出的石獅

  據安岳官方2020年發布的消息,書房壩水庫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匯水面積130多平方公里。水庫建成后,分佈在水域邊上的佛像有的被淹沒在水中。其中,歷史悠久的聖燈寺被淹沒,數以千計的佛像溺於水中,羅漢寺、佛濟寺被部分淹沒。枯水季節常有佛像露出水面,有的則永遠藏於水下。

  2020年,書房壩水庫「水下佛國」之所以引發關注,源於羅漢寺、佛濟寺摩崖造像「重見天日」。其中,佛濟寺摩崖造像共有龕窟29個、造像69尊、石塔1座、碑刻題記4通,石窟開鑿於清代,造像內容以羅漢、十菩薩、七佛、天王、彌勒佛等為主。羅漢寺摩崖造像共有龕窟43個、造像155尊、浮雕石塔3座、題記9通,石窟開鑿於唐代,宋代續有雕刻。

  6月19日,安岳石窟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尤其是最近幾年,佛濟寺和羅漢寺在枯水季會露出水面。為此,專家建議,不破壞原貌,實行水下保護。露出水面的時段,要禁止燒香拜佛,並設立文保員。目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佛濟寺有一名專門的文保員,文物點羅漢寺有一名當地自發的管理員。此外,現場還安裝了監控等設施,通過「人防、技防、犬防」以加強保護。此外,為更好地保護這些文物,他們還會考慮現場環境整治等。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