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時2家幼兒園關停 中國在園幼兒5年減1234萬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一場前所未有的「幼兒園關停潮」正在席捲全國。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幼兒園數量銳減至25.33萬所,同比減少了2.11萬所。
這背後,是觸目驚心的「生源斷崖」——過去五年,學前教育在園幼兒減少1234萬人,降幅超25%,入園人數更是暴跌34%。
曾經熙熙攘攘的幼兒園,如今卻面臨「粥多僧少」的窘境。
但這場危機早有預兆。統計顯示,從2011年到2023年,全國0~4歲人口比重暴跌31%,連山東、廣東等傳統生育大省也出現「招生荒」。
當幼兒園的歡聲笑語逐漸被空置教室取代,這已不僅是教育體系的震蕩。幼兒園關停潮,或許只是人口結構巨變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幼兒園一年沒了2萬所2024年的教育版圖,正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幼兒園關停潮。
近期公布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相較2023年統計公報中27.44萬所幼兒園,幼兒園數量同比減少了2.11萬所,相當於每小時就有 2 家幼兒園悄然關停。
變化不只發生在2024年。
圖數室梳理了近五年全國幼兒園數量的變化發現,幼兒園數量自2022年起已經連續三年下滑。其中,2022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這是自2008年以來全國幼兒園數量首次呈現負增長。
與此同時,在園、入園幼兒人數也呈現出連續下滑的態勢。恰似「多米諾骨牌」接連傾覆,引發教育生態的深度重構。
2020年至2024年,學前教育在園幼兒人數呈現明顯的逐年遞減態勢,五年間減少了1234.27萬人,降幅達25.6%。入園幼兒數據同樣不容樂觀,2023年入園人數較2020年減少了610.19萬人,降幅高達34%。
從這份近五年學前教育在園人數減少量TOP10榜單可以看出,傳統人口大省如山東、河北、湖南包攬前三。
其中,山東省5年時間減少了126.8萬人,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許多省份當前的在園總人數。經濟更為發達的廣東、江蘇也未能倖免,分別減少了62.2萬和69.7萬人。
招不到孩子和招不滿生源,已成幼兒園們的新挑戰。
民辦園首當其衝
關停潮來襲,率先倒閉的其實是民辦幼兒園。
數據顯示,2023年民辦幼兒園有14.95萬所,到去年減少到了13.55萬所,增長率為-9.36%,與之相對的是公辦幼兒園增長率為-7.69%。
民辦幼兒園可以分為普惠民辦園和非普惠民辦園。非普惠民辦園沒有財政扶持,收費高,生源相對較少;普惠民辦園雖然有扶持,但收費標準低,在生源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兩者最終都容易入不敷出。
有媒體曾報道過一家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的一家高端幼兒園,按照園長的說法,幼兒園入園費用平均每人每月5000元左右。
支出方面,房租、教職員工薪資、和教學設備、伙食費用加起來每月大約120萬。
園區共有200名學生,每月的收入在100萬元左右,所以這家民辦幼兒園很長時間都是虧損的狀態。
民辦幼兒園虧損不止上述一家。
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2022年的調查,84%的民辦幼兒園存在資金短缺問題。
其中,負債超50萬元以上的幼兒園,佔比達到38.2%,有超過12%的幼兒園負債超過160萬元。僅有1.5%的幼兒園無負債壓力。
在2022年民辦幼兒園就已經如此,如今情況就更嚴重了。
消失的幼兒
幼兒園關停潮的根本原因在於適齡幼兒逐步減少。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11年到2023年,全國0-4歲人口比重從5.66%大幅下跌至3.88%,相對降幅高達約31%。
以2011年13.47億人口基數來算,十幾年間,全國約減少了2397.7萬個0-4歲小朋友。
具體來看,2018年是走低的一大拐點。2018年前,人口比重處於相對平穩的狀態,而到了2018年,開始出現下滑跡象——2019年降至5.74%,2020年進一步降至5.52%,下降速度開始加快。
相同時間段內,中國的出生率在相應地下降,從2011年13.27‰降至2023年6.39‰,近乎腰斬。
斷崖式下跌同樣集中在2018年後,而到了2022年,出生率甚至低於死亡率,實現人口負增長。
回看在園人數減少TOP10省份,2020~2024年入學的幼兒,他們的出生年份,人口出生率均在下降。
按照3歲上幼兒園計算,如2024年入學對應2021年出生,2020年入學對應2017年出生,將兩年的出生率拿出來對比,均有不小的負增長。
這些TOP10省份包括山東、福建、廣東等傳統「生育大省」,但數據顯露出生育乏力。生源快速減少造成巨大招生缺口,引發了幼兒園關停潮。
幼兒園關停潮,或許只是人口結構巨變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當幼兒園的歡聲笑語逐漸稀少,我們不得不憂慮與深思:生育率的降低,不僅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更是年輕父母在生活中抉擇的步履維艱。(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圖數室,作者:圖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