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總理:居魯士人解放了猶太人,我們將解放波斯人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以色列日前對伊朗發動奇襲,兩國新一輪衝突由此爆發。除了打擊伊朗的軍事目標,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有意推動伊朗政權更迭。
據《以色列時報》報道,在6月17日晚於以色列14頻道播出的希伯來語採訪中,內塔尼亞胡繼續發表一系列支持伊朗政權更迭的言論,並暗示當前戰爭可能有助於推動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亞伯拉罕協議》協議。
當被問及政權更迭是否是他發動戰爭的目標時,內塔尼亞胡表示,他「從歷史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居魯士解放了猶太人,而今天猶太國家可能會解放波斯人。不是說我們為他們這樣做……最終,他們必須自己起來反抗,但我們正在創造條件。這就是為什麼這可能意義重大」。
內塔尼亞胡在採訪中兩次聲稱「80%的伊朗人」憎恨他們的政府,但沒有說明這一數據的來源。他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現代希特勒」,並表示以色列計劃在行動中摧毀「額外的政權設施」。
內塔尼亞胡表示,他相信這場戰爭標誌著該地區的轉折點:「我們將看到一個不同的中東,一個我們從未見過的現實。」他預測,由於這場戰爭,阿拉伯世界將進一步對以色列開放,這場衝突最終可能推動《亞伯拉罕協議》的擴展。
「阿拉伯世界已經對我們敞開了大門,」內塔尼亞胡說,「而我們現在面臨的威脅是伊朗。要麼是我們,要麼是他們。」
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6月17日在加拿大參加G7峰會時說,,通過軍事手段實現伊朗政權更迭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馬克龍說,政權更迭將帶來「混亂」,他認為各國應該重回談判桌,討論伊朗核計劃。「我認為我們需要美國讓所有國家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新聞多一點:
居魯士大帝解放猶太人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帝國(Nebuchadnezzar II 統治)攻佔耶路撒冷,摧毀了所羅門聖殿(第一聖殿),並將大批猶太人擄到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Babylonian Captivity)。
猶太人在流亡中生活了將近50年,民族文化和信仰遭受巨大打擊。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的開國君王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攻佔巴比倫,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
他隨即頒布了著名的《居魯士敕令》(Cyrus Cylinder 是這一政策的象徵),宣布允許各民族返回故土、重建宗教場所。
猶太人因此被允許返回耶路撒冷,並重建聖殿(即「第二聖殿」),居魯士也因此在猶太歷史上被稱為「上主的受膏者」,是唯一被《聖經》褒揚的非猶太君王。
這段歷史在猶太傳統中被銘記:居魯士被視為「神所興起的君王」,代表著波斯帝國對猶太人的寬容與解放。
伊朗(古波斯)成為古代最早給予猶太人宗教自治權的大帝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