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述撤離伊朗:出城擁堵 加油限額 通訊不暢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17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伊以衝突爆發后,外交部及有關使領館正會同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在伊朗和以色列的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工作,迅速組織撤離中國公民。目前已有部分中國公民安全撤離至周邊國家。
當地時間2025年6月16日,伊朗德黑蘭中部,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持續,阿扎迪塔(左)附近一處地點濃煙滾滾。圖源:視覺中國
17日,《環球時報》記者聯繫到多名在伊中國公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已在撤離或準備撤離的路上,另有少數人選擇離開首都德黑蘭,到伊朗鄉間或裏海附近暫避。鑒於伊朗領空因以色列軍事行動而關閉,所有飛機停飛,大多數中國公民正通過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與伊朗相鄰國家的陸路口岸出境。據了解,當地時間15日和16日,已有部分中國公民撤離伊朗。
他們告訴記者,最近兩天,當地大量民眾湧出德黑蘭,出城道路極為擁堵,連在加油站加油也要「限額」。有人前兩天還沒下定決心撤離,但「局勢發展得異常迅速」,死裡逃生的經歷、可能失聯的風險,讓他們最終下定決心,「這一次,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樣。」
「擁堵的道路,大排長龍的加油站……平時2小時的路,我們走了足足5小時」
一名17日隨公司大巴一起撤離的在伊中國公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已於當地時間上午9點左右抵達了伊朗和亞美尼亞的邊境口岸。她介紹稱,前幾天亞塞拜然的口岸還處於關閉狀態,所以她選擇了稍遠一些的亞美尼亞口岸出境。
當地時間2025年6月17日,伊朗德黑蘭,大巴扎的商店關閉。圖源:視覺中國
她介紹稱,自己和同行人員16日早上6點就已從德黑蘭出發,當天晚上10點才抵達一處距離邊境車程約2小時的落腳點。「路上的車特別多,道路極為擁堵。」她回憶道,從德黑蘭到距首都150公里的城市加茲溫一般只需要2小時,但那一天他們走了足足5個小時。17日一早,他們再度出發,兩個多小時后抵達口岸。「我們走的很多都是鄉間小路,不好走。路上我還看到山裡的不知道什麼設施被炸毀。」
「我離開的時候,德黑蘭市區已經很空了。」她告訴記者,這和平時的情況正相反,在德黑蘭,通常是市區很堵,市外道路很通暢。很多伊朗人也在逃離,他們大多往裡海的方向走。她在路上也看到許多排起長隊的加油站,「看起來要等待一個小時才能加上油」,而且加油量也有限制,每車只能加15升,「如果想多加一點,就需要給點『小費』。」
一共經過了十七八個小時的艱難路途抵達亞美尼亞口岸時,這裡已經有長長的隊伍等待過境,其中也有不少中國人。「說實話,我沒有想到局勢會變化得這麼快。」她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道,前一天當她離開德黑蘭的那一刻,還覺得「也許沒有必要,也許很快會回來」,「但現在看來,我們可能是要離開相當一段時間才可能回伊朗了。」
在德黑蘭經營酒店的王立已在伊朗工作生活十餘年。當地時間17日凌晨,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16日晚,已有四輛大巴陸續從他所在的拓邦酒店出發,搭載逾百名在伊中國公民前往鄰國亞塞拜然。這些人員多為在伊朗留學、工作、經商或因公出差的中國人。17日當天,預計還將有多輛大巴繼續搭載滯留當地的中國公民撤離至亞塞拜然,隨後,該酒店也將暫時關閉。據他介紹,在大使館和當地華人社團的安排與協助下,此前15日已有兩輛大巴車通過伊朗與亞美尼亞邊境口岸撤離部分在伊中國公民。
「死裡逃生的那一刻讓我下定決心離開」
「我們今天撤離。」《環球時報》記者17日聯繫到德黑蘭一家烤鴨餐廳的老闆馬哈桑時,他正在離開德黑蘭的路上,他向記者回憶了這幾天自己經歷的最驚心動魄的一瞬間。
當地時間2025年6月16日,伊朗德黑蘭北部地區,以色列空襲后濃煙滾滾。圖源:視覺中國
「6月15日中午,以色列空投的炸彈落下,我餐廳對面酒店背後的政府辦公大樓瞬間就被炸毀了。衝擊波特彆強,附近建築的玻璃都被震碎了。」他回憶道,「我當時正好在酒店一層,還好逃出來了,真的是死裡逃生。」
那一瞬間讓馬哈桑決定暫時撤離伊朗。他和一些正住在酒店裡的中國客人一起先去了德黑蘭周邊的小城卡拉季,因為那裡被認為相對安全一些。有幾名中國客人因離開得太過匆忙,甚至來不及拿上護照,只能暫時留在德黑蘭近郊的鄉村避難,16日,他們才成功取回證件,並在大使館和當地華人社團的幫助下順利離境。
馬哈桑自己和同伴們17日當天撤離伊朗,前往亞塞拜然。因在當地經營多年、人脈較廣,過去幾天有很多人向他求助。「我決定先幫助他們走,自己晚些離開,多幫一些人。」他感嘆道,「這幾天我親眼看到太多爆炸和老百姓逃難的場景,這讓我越發深切地體會到,戰爭帶來的只有苦難。」
一名在伊朗經商多年的中國商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些在當地的中國人這兩天正嘗試前往土耳其,經伊斯坦布爾回國。也有一些暫時無法離開的人,選擇離開首都德黑蘭,去鄉間或裏海附近躲避。他們認為,這些地方沒有政府機構和軍工設施,應該不會成為以色列襲擊的目標。「很多人儲備了一個月的口糧。」他介紹說,「這次和以前(以色列襲擊感覺)感覺很不一樣,問題很嚴重。」
「局勢發展太快,幾乎一天一個樣」
高天闊是一名正在德黑蘭大學攻讀伊朗研究專業的留學生。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16日起,他開始在多個在伊中國人社交媒體群中看到大量建議中方人員通過陸路自行撤離的信息,當地華人社團也陸續開始協調包車事宜。他介紹說,目前自行購買伊朗國內的大巴票或火車票已十分困難,例如從德黑蘭前往西北部城市大不里士的長途汽車,最早也要四五天後才有餘票。
與其他一些已經匆匆離開的同學不同,高天闊原本是想觀望一下局勢再做決定。但看到離去的人越來越多,他改變了主意,計劃17日和大家一同儘快離開伊朗。他決定去亞塞拜然,因為這條路線比去亞美尼亞或土耳其用時更短,回國也更加方便。
「16日白天的情況和過去幾天相比有很大變化。街上巡警多了非常多,很多商店也在關門。種種細節都顯示出似乎未來不太樂觀。」他告訴記者,16日晚到17日凌晨的襲擊聽起來要比前兩天更加密集,這是使他下定決心離開的一個重要原因。「局勢發展得太快了,幾乎一天一個樣。」
此外,從16日開始,德黑蘭的網際網路也受到很大幹擾,對外界通訊非常不暢。考慮到接下來可能會有「失聯風險」,也成為促使高天闊下定決心撤離的重要原因。「我之前還準備了許多水和食物,現在看已經用不到了。」
近日,隨著伊以衝突進一步升級,多國政府已提醒本國公民儘快離開伊朗。當地時間6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所有人都應該立即從德黑蘭撤離。同一天,俄羅斯外交部宣布,俄羅斯已暫停駐伊朗大使館的領事部門辦公,並啟動陸路撤離行動,以確保在伊朗的俄羅斯公民安全撤離。17日,韓國政府對伊朗全境發布三級旅遊預警,提醒在當地停留的公民及時撤離至安全地區,取消或推遲對伊朗的旅行計劃。
17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外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工作。伊以衝突爆發后,外交部及駐伊朗、以色列使領館立即啟動領事保護應急機制,要求兩國切實保障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及時發布有關提醒和指南,與當地中國公民和機構持續保持密切聯繫,指導他們做好安全防範和緊急避險,並為撤離的中國公民積極提供協助。目前已有部分中國公民安全撤離至周邊國家。
郭嘉昆介紹說,外交部及有關使領館正會同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在伊朗和以色列的中國公民安全保護工作,迅速組織撤離中國公民。請在伊朗、以色列的中國公民聯繫使領館,也可撥打12308領事保護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