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鐘敲響,新能源車金融泡沫已到破滅前夜?

京港台:2025-6-5 10:53| 來源:無冕財經 | 評論( 26 )  | 我來說幾句

喪鐘敲響,新能源車金融泡沫已到破滅前夜?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某宇宙第一大車企是誰?大家心裡都有數,名字我就不說了。

  這家車企,2020年負債1366億,到2025年4月底飆升至近7000億,四年翻四倍。

  他的負債已經是凈資產的6倍。

  可以說這家宇宙車企完全靠靠負債撐起來。

  這家車企是偉大的企業嗎?為什麼它1000億的資產,就能搞到7000億的負債?

  接下來我就解構一下這幾年這些搞新能源的車企們是怎麼玩金融的。

  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的金融泡沫實在太大了,已經大到這個行業內的人晚上都睡不著覺的地步了。

  

  汽車行業從建廠開始,就是講故事圈地, 哪個地方願意給他不要錢的地,就去哪裡建廠。有了不要錢的地,再找個能墊資的施工方蓋廠房,然後再把廠區和車間抵押給銀行,抵押出來的錢幹嘛呢?

  是不是要買設備?

  NO,不用買設備。

  因為設備全部都是融租的。簡單的說就是,找個第三方替他買設備,放在他的工廠生產汽車,設備的所有權是第三方的,使用權是他的,他按時付給第三方租金就好了。

  這個第三方是誰呢?

  搞金融的都清楚,這很容易辦到,可以自己租給自己。

  想要確定是不是,只需要審查一下報價是不是離譜就可以確定了。租賃價格必然是大大高於市場價,算下來比買的都貴。

  有了廠房有了設備,那接下來就是要尋找上游供應商。因為明面上的工廠大概率是組裝車間,所有零部件都是其它工廠代工的。

  這一步的關鍵是上游的供應商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工廠賒賬。操作也簡單,供應商先給貨,半年甚至一年後再付貨款,如果上游供應商實在等不了,那就給你商票吧。

  那如果供應商著急用錢怎麼辦?

  要麼可以打折賣商票,要麼找第三方托盤,就是第三方先把錢給到供應商,那就肯定是要有費用。總之, 你別管費用多少,打折多少,都是供應商出。

  那這個第三方是誰呢?也可以是他自己。你只需去查查第三方資金來源就能確定了。

  你說供應商為啥要這樣啊,沒辦法啊,就是卷啊。

  咱們都知道之前還能賺點高新專才的補貼,這兩年地方上也比較困難,補貼周期越來越長,上下游的供應商就真扛不住了。

  但車企們可管不了這些,我就要產能,我就要低價。

  因為他們賺的根本就不是賣車的錢, 賺的就是補貼和融資的錢啊。

  如果沒有產能,他們怎麼在金融市場講故事?沒有故事,市值怎麼上去?

  這還只是上游,到下游4S店,玩得就更花了。

  當汽車終於組裝出來了之後,4S店也沒錢買車,怎麼辦?借錢買車!

  這個借款怎麼還呢?4S店有辦法。

  就是把車輛的合格證質押出去融資。

  當有人買了這台車了,4S店就去把這個車的合格證贖回,如果沒贖回來,那你買的就是抵押車。

  這像不像開發商把沒賣完的房子先抵押出去,如果開發商不喪良心的話,就自己偷摸的把房子抵押解了,如果喪良心不解押,那你買的房子就沒產權啊。

  這還沒完,有些4S店還會空手套。比如車企按照30萬一輛車價格發給4S店,它敢20萬賣給你,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車企的官方報價,用來開發票的,說是30萬,實際進貨價是20萬。

  再一個因為車企的進貨是跳點的,你要100台車是20萬,你要300台就是15萬。

  但無論多少台,車企給開的發票統一都是30萬一台。

  那你說為什麼要虛開發票呢?

  因為發票可以拿去抵押貸款啊!

  30萬的發票最起碼可以抵押15萬,如果再稍微加個信用做個超貸,就有可能是20萬。

  就等於是提車沒花自己錢,用的是金融機構的錢。操作的好的話,很有可能還能倒拿5萬。

  你說這對買車人不是很好嘛?只要咱們買的車價便宜不就好了嗎?

  好什麼好?你想想為什麼你去買車,銷售員就拚命讓你貸款,因為這是4S店答應金融機構的業績,就憑你貸款,他還能再賺2萬。

  這就是這個行業,環環相扣, 每一步都裹挾一群人稀里糊塗的上車。

  等到終於有一天投資人的錢花完了,銀行的錢還不上了,一查賬居然有幾十上百億甚至為了可能有上千億的窟窿。

  你說錢都去哪了?

  你就盯著看營銷費用都花哪裡了?

  然後你再審計一下供應商裡面誰的貨款收到了,再看看相同商品評估的市場價,你就明白了。

  公司可以虧損,但老闆和老闆背後的自己人不能不賺錢啊。

  這就是這個行業,明明是實體產業,但每個環節都是金融空手套白狼的把戲。這和曾經的房地產行業簡直是一模一樣。

  房企賺的不是賣房的錢,車企賺的不是賣車的錢。

  普通人想從銀行借點錢,是千難萬難。而他們從銀行融資借貸就像拿自己家的錢。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造成了現代社會的信任危機。

  至於危機產生的根源,無外乎是對資本的無限寬容,股市、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等行業違規操作成常態,可以說各行各業醜態百出。

  現在再加上汽車行業,哪一個不是肥了莊稼,坑了屁民?

  你放心,新能源車還要再倒閉一半,明年至少倒閉四五家。到時候也必然是雞毛一地, 不管爆多大窟窿,最後還不是大家一起平攤。

  而那些台前幕後的老闆們要麼肉身和財富已經潤出去了,要麼家人和財富已經潤出去了。

  無論將來他們在哪裡,他們都會繼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2: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