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年度巨虧500億,74歲的王石可能要復出?

京港台:2025-5-29 12:44| 來源:BT財經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萬科年度巨虧500億,74歲的王石可能要復出?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王石在朋友圈的一則配文評論,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王石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文字:在外界看來,王石就是萬科,萬科就是王石。我認可:萬科是我創建的、制度是我建立的、團隊是我培養的、接班人是我選擇的。豈能推卸對萬科因盡(編者註:此處應該是應盡)的責任呢?!

  王石說,正在嘗試和萬科的決策層建立暢通的聯繫,為萬科的平穩過渡,為保護廣大投資者、萬科合作夥伴、13萬員工的福祉而盡所能。

  這番言論引發了網友廣泛關注,有網友認為王石可能會因為萬科復出,因為萬科現在情形並不樂觀。11年前王石曾公開表示:「無論什麼樣的結果,我都不會再出來。」

  值得強調的是,王石今年74歲了,1983年王石創建了萬科集團,2017年他從萬科退休。把他的薪酬、分紅和經濟利潤獎金三項疊加,可以大致推算出,王石從創建萬科到退休的39年多的時間裡,個人收入至少超過3.5億元。

  王石為何突然發這樣一篇「小作文」?萬科到底遇到了什麼困境?

  萬科500億巨虧王石坐不住了?

  2025年3月31日,萬科披露了一份震動資本市場的財報,這家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標桿企業上市34年來首次年度虧損,且虧損額高達494.78億元,刷新A股虧損紀錄。從2018年喊出「活下去」到如今深陷債務泥潭,萬科的困境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危機,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舊模式終結的縮影。

  萬科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3431.76億元,同比下滑26.32%,歸母凈利潤虧損494.78億元,這一數據遠超此前市場預期的450億元預虧額。這一巨額虧損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

  毛利率斷崖式下跌是首要原因。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毛利率從2023年的11.1%驟降至2024年的3.5%,這意味著每銷售100元房產僅獲3.5元毛利。這種利潤水平的急劇下滑反映出房地產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大幅衰退,也暴露出萬科在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上的困境。

  資產減值計提構成了虧損的另一大來源。2024年萬科計提信用減值和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高達345.4億元,這一數字幾乎相當於其全年虧損額的70%。大規模計提背後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導致的資產價值縮水,尤其是萬科在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面臨嚴重貶值壓力。

  非主業投資虧損進一步加劇了財務惡化。萬科的多元化戰略並未如預期般對沖主業風險,反而成為拖累。商業、物流等多元化業務未達預期,部分大宗資產交易和股權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給業績帶來了顯著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2024年萬科完成18.2萬套房屋交付,銷售回款率保持100%以上,但這些「表面健康」的指標已無法掩蓋企業整體經營狀況的惡化。市場對這份財報的反應也耐人尋味——消息公布后,萬科股價在4月1日小幅上漲1.7%,顯示出投資者對政策救市和企業自救仍抱有一定期待。

  流動性危機:800億資金缺口?

  萬科的困境不僅體現在利潤表上,更嚴峻的是其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所反映出的流動性危機。截至2024年底,萬科總負債達1.1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3.7%,其中有息負債3612.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佔比高達43.8%(約1582.8億元)。到2025年一季度末,情況進一步惡化,短期債務規模雖微降至1557.65億元,但貨幣資金僅剩755.02億元,現金短債比低至0.48倍,流動性缺口超過800億元。

  這一數據遠超行業安全閾值(通常認為現金短債比應≥1倍),意味著萬科已無法依靠自有資金覆蓋到期債務,必須依賴外部融資或資產處置才能避免違約。惠譽等評級機構已將其長期發行人評級下調至CCC+,違約風險顯著上升。評級下調直接導致境外融資渠道收窄,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

  2025年償債高峰更是將萬科推向懸崖邊緣。2025年萬科需要償還的債務總額高達360億元,其中境內債務約為326.45億元,境外債務為33.55億元。特別是6月、9月有兩筆合計約10億美元的美元債到期,若銷售回暖不及預期,萬科可能面臨「技術性違約」。儘管大股東深圳地鐵集團已提供118億元股東借款(利率低至2.34%),但這隻能延緩而非解決根本問題。

  萬科的融資能力也面臨嚴峻挑戰。2025年一季度新增融資139億元,綜合成本降至3.39%,但隨著評級下調,未來融資成本可能進一步上升。惠譽測算,若萬科違約,債券投資者預計僅能收回31%-50%本金,這種預期可能引發「融資-償債-再融資」的惡性循環。

  但是,消費者信心的喪失可能才是萬科面臨的最棘手問題。在「暴雷邊緣」的輿論環境下,有多少人還敢買萬科的期房?如果萬科的房子賣不出去,借再多錢也「救不活」它。這種負面預期自我強化的風險,正是萬科管理層最需要破解的難題。

  萬科的困境本質上是房地產行業從「高槓桿、高周轉、高增長」舊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新模式轉型過程中的陣痛。「房住不炒」政策下,房企依賴土地增值和金融槓桿的舊模式已難以為繼。萬科嘗試通過REITs、存量盤活等方式轉型,但短期內難以抵消開發業務萎縮的影響。

  此外,多元化業務尚未形成有效支撐。萬科正通過物業(萬物雲)、長租公寓(泊寓)等業務尋求增長點,但是規模尚不足以對沖開發業務下滑的影響。管理層動蕩也增加了轉型的不確定性。2025年1月,萬科宣布高管團隊重大變動:郁亮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祝九勝辭去總裁、首席執行官等職務。深鐵系高管辛傑接任董事會主席,標誌國資深度介入管理。雖然官方稱這些變動是「工作調整」,但市場普遍認為這與業績大幅下滑有關。

  萬科已啟動「瘦身健體」計劃,聚焦綜合住宅開發、物業服務和租賃公寓三項主業,退出非核心業務。2023年至2024年9月,累計盤活和置換新項目36個,優化及新增產能474億元;2024年實現大宗交易簽約金額232.6億元。這些舉措有助於優化資產結構,但也反映出萬科正被迫「斷臂求生」。

  離開萬科的王石到底在幹嗎?

  王石作為地產行業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在業內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群體,且鮮有負面報道傳出,這一特質使其備受眾多品牌青睞。

  自2001年擔任摩托羅拉A6288手機的首位代言人起,王石的商業代言活動便持續不斷。其代言品牌涵蓋大眾途銳、陸風汽車、旅遊衛視、中國移動、平安保險、Jeep大切諾基、百年靈、8848手機等多個領域,且多為高端品牌。鑒於其代言品牌的層次與影響力,代言費用自然頗為可觀,因而有人戲稱他為「行走的印鈔機」。

  值得一提的是,王石在諸多代言中擔任首位中國品牌形象大使。例如,2013年王石成為瑞士頂級獨立製表品牌百年靈的品牌大使,百年靈看重的正是王石的多重身份——知名中國企業家、探險家以及中國滑翔傘攀高紀錄保持者。彼時在百年靈北京芳草地旗艦店,百年靈航空形象大使——百年靈噴氣機隊的七位精英飛行員也親臨現場助陣,代言場面盛大且引人注目。

  這些代言活動不僅充分彰顯了王石的商業價值與行業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獨特理解與追求。然而,從市場反饋來看,部分網友對王石代言的某些產品興趣寥寥。以8848手機為例,這款備受爭議的手機即便有王石代言助力,在市場上也未激起顯著反響。

  在較長時間未參與代言活動后,王石在代言燕之屋總裁燕窩之前有相關動態。儘管王石在微博擁有超過2200萬的粉絲,但他的微博發文頻率相對較低,有時間隔可達數月之久。不過近期,王石連續發布了三篇關於廣汽傳祺S7的博文,並於3月7日宣布已繳納定金並成功下單。

  王石所代言的這些品牌,實際推廣成效究竟如何?目前尚無明確定論。暫且不論8848手機,以最新代言的燕之屋為例,其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燕之屋實現營業收入20.50億元,同比增長4.37%,這是近三年來營收增幅首次降至個位數,且近三年營收增幅呈現逐步下滑態勢,2022年和2023年營收增幅分別為14.79%和13.54%。與此同時,凈利潤方面,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1.918億元、2.012億元和1.563億元,2024年凈利潤大幅下滑22.33%,而此前兩年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4.63%和4.89%,下滑趨勢更為顯著。

  由於業績增長緩慢、凈利潤大幅下滑,燕之屋的股價同樣呈現下滑趨勢。截至3月24日,其收盤價為6.60港元,相較於2024年8月的15.34港元,跌幅達60%,市值蒸發約41億港元。高昂的銷售費用成為燕之屋利潤大幅下滑的關鍵因素。財報顯示,2024年燕之屋在銷售及經銷方面的投入高達6.708億元,同比增長19.08%,創下2020年以來的新高。在2024年全年營收僅為20.50億元的情況下,銷售費用幾乎佔據總營收的三分之一,這嚴重削弱了燕之屋的盈利能力。在業內,燕之屋善於邀請明星作為代言人已是公開的秘密,此前劉嘉玲曾為其代言,如今王石也加入代言行列。

  王石能否為燕之屋帶來業績的顯著提升,尚需時間予以檢驗。但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燕之屋的營銷費用佔比或將進一步提高。

  不管王石離開萬科後過得怎麼樣,他對萬科的感情頗深是市場公認的。從萬科現金流緊張王石2023年自動放棄千萬退休金,與公司共渡艱難時刻這件事就可窺見一斑。

  萬科能否挺過難關,將成為檢驗中國房地產轉型成敗的標誌性案例。無論結果如何,這家曾經的行業標桿企業,都已經和王石綁定在一起。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8: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