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動真格,美團的底牌還剩幾張?

京港台:2025-5-29 10:46| 來源:坤輿商業觀察 | 我來說幾句

王興動真格,美團的底牌還剩幾張?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美團終於等來一份「能喘口氣」的財報。

  5月26日,美團發布2025年一季度財報,營收866億元,同比增長18.1%,經調整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46.2%,核心本地商業的經營利潤率突破21%。在「東團大戰」打得天昏地暗的背景下,這樣的數字多少顯得「有點不真實」——至少,美團沒有亂了陣腳,甚至還跑得挺穩。

  但美團CEO王興顯然不願被這份漂亮報表「安撫」。在財報電話會上,他罕見強硬,直言美團將「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這場競爭」,並毫不避諱地點出對手的系統故障、高退款率等「致命弱點」。語言像戰書,態度也像。

  財報、話術、氣氛,都透出一種微妙的「不對稱感」:一邊是利潤超預期的數據線,另一邊是創始人擲地有聲的競爭宣言;一邊是平台在監管施壓后迎來「補貼退潮」的窗口期,另一邊卻是美團在國內打、在海外布局、在AI上同時押注的「三線作戰」。

  這場競爭中,美團沒有退讓的餘地,國內戰場上,京東、餓了么、淘寶閃購正「反向圍剿」;國際化賽道里,沙特站穩了腳跟,巴西剛剛點火;而在AI這條充滿不確定性的賽道里,美團的「袋鼠參謀」和「龍貓大模型」也已經上了路。

  對美團來說,「喘口氣」從來不是休息,而是深吸一口氣,繼續往前沖。

  01·利潤在線,競爭未停

  2025年第一季度,美團擋住了來自對手的第一輪衝擊。

  京東、餓了么、淘寶閃購三路夾擊,幾乎在同時期點燃了中國外賣行業久違的戰火。有人說這是一場「反圍剿」,有人說是「東團大戰」,但更本質的是,所有玩家都意識到:「到家」場景,已不再只是吃飯那麼簡單,而是通往即時零售大門的鑰匙。

  短短兩個月,京東外賣日訂單從500萬飆升至2000萬,淘寶閃購+餓了么聯合日訂單更是突破4000萬,已經逼近美團當下的核心區間。餓了么的增長多來自淘寶導流,京東的戰術則更像「拿錢砸市場」:百億補貼、首頁入口、物流側聯動。一邊是巨頭的新意志,一邊是平台的老根據地,美團的「防守戰」在開年就進入了硬仗階段。

  但從財務結果來看,美團並沒有被打崩。

  財報顯示,美團一季度核心本地商業營收643億元,同比增長17.8%,經營利潤率達到21%,同比增長3.2個百分點,達成近年來的高點。配送營收同比增長22.1%,是全段最具韌性的板塊之一。這些數字說明,在用戶側的波動、對手發起的攻勢之下,美團依然維持了較強的交易活躍度和履約穩定性。

  不過,美團並不輕鬆。

  一方面,成本端的變化正在加壓。銷售成本541億元,同比增長13.8%;銷售及營銷費用156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已經逼近業務增長本身。與此同時,平台未再披露即配單量增速,說明美團選擇「隱藏」一部分運營核心指標,以避免被過度放大觀察。這背後透露出的,不僅是競爭下的謹慎,還有對下一個季度不確定性的判斷。

  另一方面,監管「約談」也讓戰爭突然變調。5月中旬,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集體約談美團、京東、餓了么等平台,要求「合法經營、有序競爭」。就在一夜之間,各家補貼同步回調。此前動輒十幾元的優惠券變成個位數,社交平台用戶紛紛吐槽「蜜雪又貴回去了」「神券越來越難搶了」。

  對於美團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意外的喘息機會。

  作為守方,美團在補貼周期中的策略更偏「延遲響應」:不是一開始就對標價格,而是等待對方燒出動靜再「適度跟進」。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一季度,美團並沒有出現營銷費用的爆炸性增長。現在來看,監管踩下了「剎車」,而美團是更希望停戰的一方。

  只是,短期的「喘口氣」,無法掩蓋長期格局的轉變。

  過去十年,美團曾抵擋住滴滴、抖音等多個跨界挑戰者,但這一次的對手——京東、阿里——有平台、有流量、有物流、有用戶心智。尤其是京東,已不僅僅是做外賣,而是通過外賣把手伸向了即時零售、閃購到家、美團高頻場景的戰略底座。

  這不是一場價格戰,而是一次心智重構戰。

  企事界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睿對坤輿商業觀察表示:京東外賣不一定非要取代美團,但只要它能在主站生態中建立「外賣習慣」,就有機會反哺低頻高客單價的即時零售;阿里也是類似邏輯。對他們來說,外賣是「流量起點」,不是終局;而對美團而言,外賣則是整個商業體系的「基本盤」。

  因此,哪怕美團交出一份不錯的財報,它也沒理由慶祝。

  王興當然明白這點。這也是為什麼在財報會上,他罕見地「火力全開」,用極其尖銳的表態來給美團定調——這不是「守住份額」的季度,而是「打響反擊」的季度。他不能讓外界誤解成美團放鬆了,也不能讓團隊誤以為自己已經贏了。

  真正的混戰,剛剛開始;補貼戰的暫停,並不意味著對手撤退。「三國殺」的階段正在到來,而美團,已經不再是唯一站在擂台上的王者。

  02·低調下手,高壓操作

  如果說王興的發言是這場戰役的「前線口號」,那美團的實際操作則更像一場「隱形布防」。

  在外界高呼「燒錢大戰」「平台混戰」的時候,美團的動作並不高調。但真實情況是,整個2025年上半年,美團在會員、商家、騎手三端,幾乎是全面開工,逐步築起一套非價格戰邏輯下的護城河。

  第一層,是C端用戶的鞏固戰。

  3月,京東加碼外賣補貼后,美團迅速對黑鑽會員體系進行了「超值感」升級。原價19.9元的年卡不僅包含99張無門檻神券,還同步釋放了「隨機膨脹券」、月度紅包、專屬活動推送等福利,意圖用「超級會員體驗」換取用戶粘性。

  李睿認為:在價格層面,美團放棄了直接一刀切式的紅包撒發,而是引入了更複雜的演演算法分發機制,用用戶行為習慣+訂單路徑做精準匹配。這套策略本質上是用「非均等激勵」壓縮補貼成本——不是每個用戶都補貼,而是補最可能流失的人、最可能帶來連帶訂單的人。

  第二層,是B端商家的拉攏戰

  品牌衛星店,是美團這輪戰役中最值得關注的隱性動作。

  業內人士老陳指出,不同於傳統門店依賴選址和客流,衛星店模式本質是「純線上虛擬門店+靈活供給鏈」,由品牌統一出品、集約派送,既降低了人力和房租成本,也極大提升了外賣產能彈性。美團對這類門店提供了更低的抽佣(5%-9%)、更高的返佣激勵和流量保底。這讓很多曾經因為外賣成本高而猶豫的品牌商家,如農耕記、木屋燒烤、雲海餚等頭部餐飲品牌,紛紛在平台上拓展出「純線上運營線」。

  更值得一提的是「拼好飯」。

  這是一種從拼多多學來的「極限成本模式」:把多個訂單合併、集約出餐、批量配送,換來極低的價格帶。對平台而言,拼好飯的存在價值不在於GMV,而在於它像地基一樣,撐住了美團最底部的價格心智,防止用戶因為對手的價格戰大規模流失。

  第三層,是D端騎手的生態戰。

  外賣大戰除了價格,還有一個「灰色變數」——騎手。外界容易忽視的是,在對手大量依賴第三方運力或區域眾包時,美團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自有配送體系。雖然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但一旦進入比拼履約效率、時效保障的階段,美團能打的牌明顯更多。

  2025年,美團已經開始嘗試擴大活躍騎手的社保覆蓋範圍,這既是對外展示「合規平台」的姿態,也是一種提前鎖定高質量運力的制度性動作。你可以把這理解為一個平台對底層系統的「二次加固」——社保+穩定單量+調度系統,會讓騎手對平台更具粘性,也讓整個城市級履約網路更難被複制。

  這些「瑣碎」的動作,組合起來其實是一整套系統性「戰時治理」。

  比如在一線BD團隊的管理上,美團甚至提出了「活動對標」「店鋪對標」兩項新機制:前者要求BD團隊實時監控其他平台的商品價格與配送活動;後者要求品牌在所有平台的上新、SKU組合保持一致,防止對手複製「抖音偷襲到店」的打法。配合每日拜訪打卡,BD團隊成了平台端的「線下反情報系統」。

  外界以為美團在「補貼戰」里反應遲緩,其實它根本不想打「正面戰爭」。王興早就說過,低質低價的內卷式競爭不可持續,真正的競爭要回歸基本盤——而這個「基本盤」,恰恰就是這些藏在系統深處、運營密度背後的長期構造力。

  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擊,而是一種高度隱形、系統滲透式的長期應對。

  不是每家平台都有能力打價格戰,但也不是每家平台有能力不靠價格打贏這場仗。美團真正的底氣,從來不在表面。

  03·王興的下一場豪賭

  如果說外賣大戰是一場防守反擊的持久戰,那出海和AI,就是王興手裡試圖撬動未來的兩根槓桿。只是它們現在還不能帶來確定性的勝利,更多像是為公司開闢一個「第二增長引擎」的必要投資。

  最早起勢的,是海外業務。

  Keeta,這個美團在海外市場的代號,2023年率先在香港上線,2024年成為當地外賣市場份額第一,截至2025年一月,Keeta在沙特利雅得外賣市場的市佔率已經超過兩成,且份額持續擴大,已經站穩腳跟。

  李睿認為:這不是美團第一次全球化嘗試,但卻是第一次跑通了完整的「外賣打法+即時零售模型+本地履約」的海外複製路徑。

  接下來的目標,是人口超2億的南美大國——巴西。

  5月12日,王興與巴西總統盧拉一同出席中巴商務研討會,公開宣布Keeta即將在當地大規模上線。根據媒體報道,美團計劃在5年內向巴西市場投入10億美元,搭建一套覆蓋全國的即時配送網路。這不是投機,而是一場硬仗:基礎設施、運力系統、本地商家教育、稅務架構——美團幾乎得在零地基上「重造一個巴西版的美團」。

  而這場戰鬥不再是無對手狀態。

  就在Keeta宣布登陸前幾個月,滴滴在巴西重新激活其本地外賣品牌99Food,背靠2018年收購的本地出行平台99打車,有5000萬註冊用戶、150萬司機、70萬摩托車騎手。這相當於一個擁有成熟履約能力+本地渠道滲透力的「現成對手」,而且還熟悉平台邏輯,能夠快速挑起戰爭。

  這也將成為美團國際化以來第一場硬仗,不再是降維打擊,而是真正同維競爭。

  Keeta的落地,不止是業務複製,更是管理結構的調整信號。2024年2月份,美團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王興要求境外業務直接向他彙報,同一時間,閃購、小象超市等全部本地生活都傳出落地沙特的消息,也就是說,王興並不是要做「一個國際外賣App」,而是要構建一個具備外賣+零售+本地服務的一體化平台,用中國經驗去應對全球的配送基礎設施。

  而與Keeta出海同步推進的另一條路徑,是美團的AI布局。

  外界大多注意到了美團即將在6月發布的AI商業決策助手「袋鼠參謀」——這是一個面向商家的SaaS類AI產品,覆蓋選址、定價、菜單設計、運營優化等多個場景。但這僅是表層。更底層的是美團持續建設的「龍貓大模型」,以及對調度優化、交互場景、多模態反饋等複雜系統工程的搭建投入。

  財報顯示,2025年一季度美團研發投入為58億元,同比增長15.4%,主要增量即來自AI方向。王興本人在財報會上確認:「我們內部已有52%的新代碼來自AI自動生成,在某些研發團隊中,超過90%的成員廣泛使用AI編程工具,目標是逐步實現所有工程師的100%覆蓋。

  網際網路產業時評人彭德宇認為:這不是輕飄飄的戰略口號,而是一場從根本重塑公司運作方式的技術戰。與百度、阿里拼模型能力不同,美團的AI路徑是高度「實用主義」:模型服務運營,演演算法嵌入城市,AI提升履約效率,而不是拼榜單。

  「這套AI+物流系統,最終將迴流到海外:調度系統、智能分單、預測模型、商業推薦……美團正在構建一個「海外+AI」的新型交匯模式。如果這場實驗成功,它將具備一種可複製的商業奇點:從中國出發,把中國城市運營系統輸出到全球市場。」彭德宇說到。

  只是,這種路徑是重資產、慢收益、燒錢型的——它需要強大現金流支持、時間窗口和容錯空間。美團正在用第一戰場的利潤,支撐第二戰場的戰略投入。

  而這,就是王興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贏得競爭」,因為如果中國市場守不住,就沒有資格去定義世界。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23: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