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貼:一個更強勢大國在崛起,不是中國,更不是印度

京港台:2025-5-29 09:56| 來源:牛彈琴 | 評論( 35 )  | 我來說幾句

陸貼:一個更強勢大國在崛起,不是中國,更不是印度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一個更強勢大國正在崛起,我說的不是中國,更不是印度。

  現在,全世界的目光,更多聚焦在美國,聚焦在特朗普的各種搶頭條上;但如果冷靜地看,在世界另一極的歐洲,重大變化正在發生,歐洲領頭羊的德國動向,值得高度關注。

  德國換了新總理,默茨替代了朔爾茨。

  德國近來的對外政策,感覺越來越強勢。

  兩個里程碑事件。

  第一件。

  德國宣布,向立陶宛派駐編製5000人的第45裝甲旅,其中,4000人的作戰部隊,就駐紮在維爾紐斯附近,距白俄羅斯僅20公里。

  這是二戰結束以來,德國首次在海外大規模部署常駐軍隊。

  5月23日於立陶宛舉行的第45裝甲旅揭幕儀式,德國總理默茨親自出席,他宣稱,該旅的成立,標誌著德國聯邦國防軍「進入新時期」,「我們將北約東翼的防禦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還表態,德國將承擔責任,「不讓歐洲盟友失望」。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認為,德國此舉,對北約安全架構和歐洲而言,是一個「里程碑式事件」。

  第二件。

  5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問德國,這也是默茨上台後,澤連斯基第一次到訪柏林。

  兩人親密互動,默茨多次摟著澤連斯基。在隨後的聯合記者會上,默茨表態,將繼續全力援助烏克蘭,幫助烏克蘭製造新型遠程武器。

  他宣稱,這些武器,可以「在烏克蘭和德國兩地生產」,「將不再有射程限制,烏克蘭能夠全面自衛,即使是針對其領土之外的軍事目標。」

  這標誌著德國對俄政策的重大轉變。

  以前的朔爾茨政府,強烈反對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理由是德國不是參戰方,不應給烏克蘭提供可打擊俄境內的遠程武器。

  援助烏克蘭可以,但別引火燒身。

  但默茨態度180度大轉彎,「金牛座」導彈都在名單上,甚至還可能共同生產。

  哦,還有是否重啟北溪2號管道。

  默茨態度也很強硬,排除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任何可能性,稱本屆德國政府將「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將竭盡全力不讓『北溪2號線』重新投入運營。」

  顯然,默茨的對俄態度,比朔爾茨要強勢,比以前的默克爾要強勢,甚至比馬克龍可能還要強勢。

  不僅會給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而且還要提供致命遠程武器,甚至派遣作戰部隊常駐波羅的海國家,抵近俄羅斯邊境。很多事情,都是戰後第一次。

  不得不說,一個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強勢的德國,正在歐洲再度崛起。

  怎麼看?

  完全個人意見,粗淺三點吧。

  第一,德國看到了挑戰,也看到了機遇。

  對德國構成最大外交挑戰的,就兩個國家,一個是俄羅斯,另一個是美國。

  誰是俄烏衝突最大受害國?

  除了兩個當事國外,毫無疑問,就是德國。

  德國蒙受了最大的經濟損失,因為對俄制裁,俄德關係急遽惡化。事實上,就為了制裁俄羅斯,德國不得不從美國進口高價液化天然氣,這對德國製造業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還輸掉戰爭,德國的利益在哪裡?歐洲的安全在哪裡?德國和歐洲的威望又在哪裡?

  德國不允許輸。所以,哪怕特朗普各種折騰,德國堅持不退,甚至加大對烏克蘭援助力度,乃至要提供以前不敢提供的武器。

  歐洲帶頭大哥正在出現,甚至在取代以往美國的角色。

  第二,俄德將發生直接衝突,凶吉難料。

  德國的強勢,俄羅斯看在眼裡,恨在心頭,摩擦肯定很加劇。

  對於德國暗示提供「金牛座」導彈等舉措,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就稱,默茨的決定是對烏克蘭戰爭的進一步挑釁。

  佩斯科夫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趨勢,是德國採取的不負責任立場。」

  一些鷹派俄羅斯人,比如《今日俄羅斯》主編瑪格麗塔·西蒙尼揚則宣稱,作為報復,俄羅斯正在考慮襲擊柏林。

  道理很簡單,「金牛座」導彈操作複雜,沒有德國軍人的參與,烏克蘭無法使用,這意味著德國已經捲入了對俄羅斯的攻擊,俄羅斯怎能不報復?

  西蒙尼揚就披露:「在莫斯科的辦公室里,他們正在討論,如果德國軍隊用德國武器襲擊莫斯科(允許用「金牛座」進行襲擊只能意味著這一點),那麼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襲擊柏林。」

  這種兇險,默茨也很明白。所以,他拒絕證實是否一定會向烏克蘭輸送「金牛座」導彈,而是提了「共同生產」概念,似乎也意在平息俄羅斯的憤怒。

  但關鍵是,俄羅斯能平息憤怒嗎?尤其是面對有歷史原罪的德國。

  第三,世界地緣政治正在發生巨變。

  一場俄烏衝突,徹底重塑了歐洲大陸地緣政治格局。

  特朗普上台,以及朝令夕改的各種極端政策,讓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也不能忽視默茨領導下的德國,正在發生重大而深遠的變化。

  考慮到德國在歐洲的領頭羊的地位,考慮到歐洲是世界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級,考慮到美國在西方世界越來越另類的表現,德國將在西方世界乃至世界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對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但對世界格局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多極化的世界,總比美國一手遮天要好得多。

  最後,再講個小故事。

  2016年特朗普第一次勝選后,奧巴馬作為美國總統的最後一次出國,就是前往德國。

  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他是專程來向默克爾告別:西方世界,以後就拜託給你了。

  2017年5月,默克爾專程去哈佛大學演講,她去都沒去華盛頓,更沒去見特朗普。在哈佛,她這樣說:

  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正威脅著全球自由貿易以及經濟繁榮的根基。

  我們千萬不能稱謊言為真相,也絕不能將真相視為謊言。我們不能將反常當作常態加以接受。

  下面的哈佛學生熱烈鼓掌,儘管默克爾沒有任何指名道姓。

  奧巴馬的話,默克爾肯定默默地記在了心裡,也不得不佩服她的遠見,尤其是對特朗普的判斷。

  默克爾的話,睚眥必報的特朗普更會銘記在心,不排除1萬匹草原神獸在心中奔騰而過。

  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和默克爾關係,一直疙疙瘩瘩。在特朗普1.0時期,我們看到了那張著名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照片。

  現在,特朗普再次上台,當年拍手歡呼的哈佛大學,首當其衝遭到了全面整肅。但默茨,卻似乎活成了另一個默克爾,事實上,他比默克爾還要強勢。

  這個世界,確實變了。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8 16: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