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太貴 菲教剛好:30元一節 就別挑口音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您預約的課程即將開始。」2025年5月18日,星期天晚上,唐渺的平板電腦彈出一條提示信息。兩個月前,家在寧波的她給六歲的兒子袁谷買了線上菲教英語課。簡訊提示后的一分鐘,袁谷開始隨著屏幕里的老師跟讀單詞。
在25分鐘的課程里,菲教手裡總是舉著冰淇淋、漢堡包等圖案的卡片。袁谷每讀對一個單詞,老師就將卡片「啪」地推近鏡頭,表示「獎勵」。孩子被逗得咯咯直笑。
「歐美外教太貴,菲教剛好。」定居廣州的陳思婷有兩個孩子。大兒子10歲,讀小學四年級;小兒子6歲,還在上幼兒園大班。
她算了一筆賬:兩個孩子每周各上兩節菲教課,一個月花費不到1000元,而歐美外教的價格至少翻倍。
近年來,「雞娃圈」里選擇菲教的中國家長並不罕見。30元左右一節的菲教課,成了很多家庭的「剛需」。而社交媒體平台里,菲教課程代理廣告鋪天蓋地。「買240節送20節」等促銷語佔滿手機屏幕。
低價背後,是家長們精打細算的妥協——既要讓孩子接觸「外教」,又不想掏空錢包。
然而,菲教的口音問題始終是爭議焦點。
不少家長在網路上吐槽:「有些菲教發音還不如我標準。」但更多家長像陳思婷、唐渺一樣選擇包容:「低年齡的孩子學英語,不用糾結口音。」
在線上試過十多位菲教后,陳思婷總結出一套篩選經驗:優先選擇「評價過千條」的菲教老師、避開周圍嘈雜的聲音,再通過上課時觀察互動能力。「好的菲教會用動畫、道具吸引孩子開口說話。」
部分家長還擔憂菲教「不夠專業」。
做菲教代理行業已有9年的鄭芳芳搖了搖頭。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菲律賓當地人從小學起就接受全英文授課。且行業內有一條「潛規則」,即不聘請「新手」,一般要有兩年以上教師從業經驗。
顯然,有關低價菲教的爭議,和其熱度一樣,已經開始。
「歐美外教太貴,菲教剛好」
陳思婷算了一筆賬:兩個孩子每周各上兩節菲教課,一個月花費不到1000元,而歐美外教的價格至少翻倍。(受訪者陳思婷供圖)
每周日的晚上,陳思婷都會打開線上英語課平台界面,將兩個孩子未來一周的課程表看一遍。課表已經排到了8月份,每一節課都標註著「VIP固定老師」——這是她反覆對比10位外教后的選擇。
菲律賓被稱為「世界英語教師工廠」。英語是當地人的第二語言。政府每年向全球輸出大量線上教師,形成獨特的「菲教經濟圈」。
而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迅速擴大,對英語外教的需求急劇升溫。大量的菲教在中國線上「淘金」。目前,很多中國學生已經通過視頻的方式,接觸到菲教。
陳思婷是線上菲教的「老客戶」。2023年,在英語啟蒙社群里,她看到一位媽媽推薦菲教線上課,就被「一節課30元」吸引。
試課系統暗藏玄機。平台將教師分為三檔:最便宜的菲律賓外教(扣一課時)、中檔的中教(扣兩課時),以及昂貴的歐美外教(扣三課時)。考慮到長期投資的費用,陳思婷覺得菲教的費用很划算,在自己經濟能力承受範圍內。
袁谷滿6歲時,唐渺發現自己在英語啟蒙上的力不從心。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她自嘲「是啞巴英語應試生」:能讀繪本,但有些單詞的發音,總卡在喉嚨里。
了解到線下英語機構價格后,她決定放棄。一節課200-300元,每周兩次,每次90分鐘。「對低幼齡孩子來說,課程形式太過多樣化,可能會導致孩子對知識消化吸收時間不夠,性價比不高。」
她轉向線上平台。試過歐美外教,報價100多元一節。最終,她鎖定一家菲律賓外教機構:50元/節,21節課的小課包,單價只比大課包貴10元。
「先試試,萬一服務變差還能換。」唐渺說,頭兩節課,袁谷緊張得不敢開口,菲教就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和冰淇淋卡片吸引他。
五六節課後,孩子已能猜懂大部分指令,甚至主動要求固定喜歡的「溫柔女老師」。
唐渺發現,菲教們掌握著獨特的「破冰密碼」:有人會戴著卡通頭套上課,有人把課堂背景設置成哈利波特城堡,還有些男老師會變魔術,想方設法和孩子們套近乎。
「他們每節課都像打遊戲通關一樣。」唐渺說,如今袁谷每周上1-2次課,最期待菲教從身後「變」出彩色卡片。
雖然菲教便宜,但口音問題始終是繞不開的爭議點。高中生李瑤深有體會。
課程是李瑤媽媽報的。她在家長群看到某機構廣告——「比英美外教便宜1/3價格,隨時可約課。」李瑤媽媽感覺「撿到寶」,當即買下120節課包。
剛開始上菲教線上課時,李瑤覺得最煎熬的時刻,是與菲教的自由交流對話環節。
李瑤總得時不時把臉湊近屏幕,試圖從菲教的唇形里,捕捉正確的發音意思:是tree還是three?她說,菲律賓人還會把/f/發成/p/。「比如『phone』變成『pone』」。
這種語言現象源於菲律賓的殖民歷史。菲律賓語言中,沒有/f/、/v/等輔音,導致部分菲教出現發音遷移。
李瑤跟媽媽說想換成歐美外教,但媽媽認為菲教更有性價比,勸她還是堅持學。但李瑤到現在還沒有適應。她羨慕周圍人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她想跟媽媽再爭取下,試試歐美外教。
「課堂必須熱鬧」
在面試時,葉倩兵經常扮演英語水平差的學生,觀察教師能否即時糾正語法錯誤,以及老師的上課風格和狀態。(受訪者葉倩兵供圖)
馬尼拉的夜晚,葉倩兵滑動著菲律賓外教的面試錄像。
「就像中國人講英語難免夾著口音,純正發音不是衡量菲教的唯一標準。」葉倩兵在菲律賓創辦了一家「12Talk」外教平台。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篩選菲教時,更注重考察其課堂互動能力。
在面試時,她經常扮演英語水平差的學生,觀察教師能否即時糾正語法錯誤,以及老師的上課風格和狀態。
目前,葉倩兵的團隊有8名全職教師,他們大多來自馬尼拉以外的城市。
「菲律賓人時間觀念差,遇到颱風天、停電,經常請假。」葉倩兵說,甚至還有人一周編三次「爺爺去世」作為請假理由。
為此,她制定嚴格規則——曠課扣雙倍工資,遲到導致差評則罰款。
線上教師的流動性極大。「菲律賓人愛自由,兼職更普遍。」葉倩兵說,許多菲教白天在公立學校工作,晚上接線上課;家庭主婦和偏遠地區求職者,則是通過居家辦公賺外快。
如果不是統一住宿管理,除了罰款以外,管理者沒有辦法約束外教。因為平台沒有與線上外教簽合同,僅靠課時費維繫關係。「這種鬆散模式在行業司空見慣。」葉倩兵說。
鄭芳芳曾是某知名線上教育平台的合作代理商,手握數千家長資源。但隨著平台內部調整,她決定單幹。
如今,鄭芳芳的「無憂說英語」平台,已經聘請三十餘名菲律賓外教。而第一批「種子用戶」,正是她此前服務多年的家長。
每天,大概有20-30名新客戶添加鄭芳芳的聯繫方式,想讓孩子體驗上課。「試課後正式報名的比例,高達50%。」但鄭芳芳最關注的,仍然是要招到更多、更好的菲律賓外教。
鄭芳芳在社交平台上發個招聘帖,就能收到一堆菲教簡歷。但她要求應聘者必須有3年以上教學經驗,且需通過兩輪考核:口音測試與課堂帶動性面試。
「菲教不僅普遍帶口音,且對語法運用比較隨意。」鄭芳芳說。還有的老師上課照課件念。「孩子不回答,菲教也愣著。」
鄭芳芳開出的薪資是每節課15-16元,遠超行業均價(約8元)。重金之下,她挖到了很多知名線上平台的「明星教師」。有很多上課需「秒搶」的菲教,也成了平台招牌。
雖然鄭芳芳對菲教的要求看似基礎:大學學歷、「TEFL」證書(國際認可的通用英語教師資格證書之一),但真正的篩選標準藏在細節里。
「有的家長覺得,課件講完就行;有的家長讓老師必須拓展課外內容。」鄭芳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要求老師課堂必須熱鬧,能根據孩子反應調整節奏。
此外,在每節課後,她會根據直播回放,來觀察每位老師的上課狀態。每兩周會組織一次培訓,每次大概1.5小時,重點針對部分老師的教學風格,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和葉倩兵一樣,鄭芳芳也沒有和菲教簽訂勞動合同,薪酬按課時周結。
鄭芳芳坦言,這種鬆散的合作模式加劇了流動性。例如一些菲教同時為多家平台工作,哪家錢多就去哪家。
「我能做的,就是高薪聘請,並且盡量把課排滿,讓他們捨不得走。」鄭芳芳想方設法,她還雇傭了三名菲律賓人做線上管理。
「他們自己人管自己人,文化隔閡少,歸屬感強。」鄭芳芳說。
低價競爭
葉倩兵在馬尼拉租下一棟別墅。這棟小樓被改造成辦公室和宿舍:8名菲教住在有上下鋪的房間,獨立衛浴和空調是標配,包吃包住。樓下還有獨立的工位房間,桌面上擺著上課電腦。(受訪者葉倩兵供圖)
每周日下午,葉倩兵都會給菲教們結算工資,這已成為慣例。
菲律賓當地人通常等不及月結髮工資,要求「日結」或「周結」。
鄭芳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名全職菲教若排滿課程,周薪可達1500元,遠超菲律賓普通白領月薪。
實際上,根據個人資歷、教學水平、工作時長不同,菲律賓在線外教收入差異不小。
一名菲律賓公立學校教師,月薪約為2800元。而有些私立學校,教師的收入卻更低,僅約780元。相比之下,在線上做英語教師,算得上收入「不菲」。
儘管線上菲教的收入相對可觀,但其工作環境普遍存在諸多問題。
葉倩兵在馬尼拉租下一棟別墅。這棟小樓被改造成辦公室兼宿舍:8名菲教住在有上下鋪的房間,獨立衛浴和空調是標配,包吃包住。樓下還有獨立的工位房間,桌上擺著上課電腦。
「這樣的條件在菲律賓堪稱奢侈。」葉倩兵介紹,她所招的全職菲教,年齡在20歲到40歲之間。「包吃住能省下通勤和租房成本,他們才願意來。」
然而,並非所有機構都願意投入成本。
葉倩兵曾去參觀過一家知名教育平台的菲律賓駐點,她形容「很擁擠、環境差」。
近段時間來,菲教的辦公環境也在網上流傳:一排排狹小的工位,屋內燈光昏暗,幾十名菲教擠在那裡,頭頂上的老舊風扇咯吱作響。
陳思婷也最怕遇到「背景音嘈雜」的老師。
有一次,在試課的過程中,菲教的周圍傳來喧鬧聲,孩子幾乎聽不清對話。偶爾,她也在老師的畫面中,發現有凌亂衣物,疑似在宿舍或其他地方上課。
實際上,很多機構為降低運營成本,菲教往往只能在條件有限的環境中授課。宿舍、簡易租住房為常見「課堂」,嘈雜背景音、雜亂畫面時有發生。
值得關注的是,菲教的背後有一條完整且成熟的產業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葉倩兵很能理解行業內這種「開源節流」的做法。
她舉例,把課程定價為25分鐘30元,是歐美外教價格的十分之一。即便如此,利潤仍薄如刀刃:25%傭金分給中介,IT系統維護、客服工資、雲伺服器等成本層層分攤,「一節課到手沒幾塊錢」。
南方周末記者在不少購物軟體搜索「菲教」關鍵詞,發現有的平台甚至推出低至個位數一節的課時。
葉倩兵說,低價競爭擠壓著利潤空間,也使得市場變得魚龍混雜。
AI的衝擊
太陽哥曾嘗試過兼職。但由於每天找他約課的學生太多,分身乏術,他選擇當全職在線教師。如今,每天的時間,太陽哥完全圍繞學生的約課時間轉。(受訪者供圖)
菲律賓常年炎熱。36歲的abreo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叫「太陽哥」。今年是他從事在線英語教師第九個年頭。
在此之前,他在一家美國公司兼職做虛擬分析師。後來同事發現他的英語表達能力很出色,就推薦他應聘在線教育平台,理由是「錢賺得多」。
太陽哥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性格很開朗,也很有親和力。順利入職后,2020年他經歷了行業的黃金期,所在公司的菲律賓外教數量,一度突破7000人。
「我身邊很多朋友,也選擇把在線外教當成第二份職業。」太陽哥說。
太陽哥曾嘗試過兼職。但由於每天找他約課的學生太多,分身乏術,他選擇當全職在線教師。如今,每天的時間,太陽哥完全圍繞學生的約課時間轉。
在外界看來,英語能力是菲律賓當地青年突破失業困局的「利器」。但光鮮背後是更多令人唏噓的現實。
數以萬計菲教在屏幕前或是線下,為世界各國孩子授課,成為全球化生產鏈中的「語言工具人」。
「從目前市場來看,菲教就像在流水線車間一樣,被大量生產和使用。」鄭芳芳說。
葉倩兵很清楚,這一行業的「好時期」或許很快就要過去。
她坦言,近年來,菲律賓當地的最低工資持續上漲,加上AI口語陪練軟體興起,通過大模型實現多輪對話與糾錯功能,成本更低,且不受人力限制。這讓很多從業者產生憂慮。
半年前,陳思婷的丈夫被AI口語的「精準發音」和「24小時隨叫隨到」廣告吸引,花298元購入某知名AI英語會員。打算每天陪孩子一起與AI對話15分鐘。
然而,新鮮感僅維持了兩周。
陳思婷翻出父子倆的打卡記錄。她點開一段存留的錄音,背景夾雜著動畫片的聲響。孩子心不在焉地重複著「Spring is warm」,而AI也重複機械地回答:「Good job!」
「沒有真人互動,小孩很快就覺得無聊。」陳思婷說,「AI不會催你上課,也不會因為孩子走神調整節奏。」
而真人線上外教能夠彌補這些細節,被陳思婷視為「不可替代的溫度」。
不過,儘管AI難以完全替代真人互動的情感鏈接,鄭芳芳還是計劃嘗試將AI用於輔助菲教教學,如語法糾正、情景模擬等,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國家長關注。
葉倩兵也發現,傳統「賣課時」的模式利潤薄如刀片,要做出符合家長和學生需求的AI系統,或許是破局的關鍵。
前陣子,她找到一家專攻教育AI的科技公司,洽談開發定製系統。例如讓枯燥死板的課件「活起來」。
「要想繼續走這條路,還得創造出更多課程附加值才行。」葉倩兵說。
南方周末記者 王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