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痛恨董小姐,為什麼要扯上「4+4」模式?

京港台:2025-5-21 09:05| 來源:秦朔朋友圈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大家痛恨董小姐,為什麼要扯上「4+4」模式?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無影燈 手術室

  「肖飛董襲瑩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5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於肖某引發輿情事件調查處置進展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

  《通報》發布后,大部分人都認可調查結論,也贊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對肖飛和董襲瑩開出的罰單,對中國的教育醫療事業充滿信心。

  但也有一些網友對《通報》的內容不太滿意,他們認為,醫學院的「4+4」培養模式,跟大學的「自主招生」政策一樣,都是某些利益集團為自己的下一代預備的「快捷通道」,先天畸形,後天不足,應該全面取消。

  黑白對錯,或許沒那麼簡單。如果「4+4」制度真的一無是處,為什麼它會成為美國各大醫學院的主流培養模式,為什麼它會被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等頂級醫學院作為「改革亮點」「創新成果」?

  2025年1月17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面對記者採訪時說:「4+4」選拔的是最優秀、最有悲憫之心的人,這批孩子將是中國醫學界的「夢之隊」。

  

  5月1日和5月5日,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饒毅兩度發文力挺「4+4」項目。饒教授堅稱,協和「4+4」項目不僅完全正確,而且更加適合新時代。

  院士專家大力推廣的「4+4」模式,為什麼會淪為「眾矢之的」?

  

  《通報》篇幅不長,但言簡意賅。

  有關部門先闡述了核心事實:肖飛不僅在婚內出軌,還在手術期間中斷了手術,差點釀成手術事故;董襲瑩為了獲得北京協和醫學院「4+4」試點班入學資格,偽造了4門課程的成績,寫博士論文大段抄襲他人的論文,明明沒有出力還在別人的學術論文上挂名。

  根據這些核心事實,有關部門對涉事人員和機構進行了從重處罰。董襲瑩的博士學位證書和學歷證書被撤銷,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也被撤銷;中日友好醫院被要求限期改正;北京協和醫學院正在深入整改。

  這些信息符合大部分人的預期,網友爆料也基本被查實。

  但是,有些人覺得這份《通報》「還不夠有誠意」。他們希望有關部門徹查那些幫董襲瑩造假的「幕後人物」,並廢除「4+4」醫學博士培養制度。據傳,協和醫學院內部確實還在調查,這件事還沒有完結。

  極端者認為,「4+4」模式是萬惡之源,給特殊利益集團提供了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機會,讓才能平庸的「二代們」快速獲得中國醫療界的頂級資源,而那些天資聰穎、熱愛學習、刻苦勤奮的「寒門士子」則被排擠到了邊緣。

  看完董襲瑩利用「4+4」模式漏洞弄虛作假的鬧劇,讓人想起了當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各種亂象。

  自主招生制度設計者追求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實際操作中卻演變為「各顯神通鑽空子」。某高校招生辦負責人坦言:「政策賦予的自主裁量權若缺乏有效監督,必然滋生暗箱操作的空間。」

  為了鼓勵學生搞創新,部分高校把高中生髮表的學術論文或發明專利算作加分項。於是,一些擁有強大人脈資源的家長,請教授或工程師朋友幫忙,在論文或專利上加上孩子的姓名。一些經濟富裕的家長,則找中介機構幫忙,到黑市上去買論文或專利的署名權。

  為了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部分高校把一些榮譽證書(如省級三好學生、省級優秀學生幹部、國家二級運動員、校長推薦信)算作加分項。而這些榮譽的評選過程不夠透明,很容易被中上流家庭壟斷。

  為了鼓勵學生訓練口頭表達,部分高校在自招中加入面試環節,面試成績由大學老師評定。於是,有些手眼通天的家長就買通了有打分權的老師,讓自己的孩子獲得高分。還有一些考生會去參加所謂的「面試培訓班」,定向討好面試官。

  圍繞自主招生形成了一條特殊的利益鏈條,裡面有各種見不得光的非法交易,自主招生逐漸演變為一場「拼爹」遊戲。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鮑威發現,統招生的家庭年均收入是5.8萬元,而自主招生的學生家庭收入是統招生的1.8倍。

  2010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兩位教授對清華學生做的研究發現,從學生的生源地來看,在231名自主招生學生中,僅有7%來自農村,而來自城市的學生大概是來自農村學生的十倍。

  與高校自招制度一樣,「4+4」模式也會對「寒門士子」形成擠壓效應。

  北京協和醫學院「4+4」試點班的招生簡章提到,招生對象是QS世界大學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學排名前50名的本科畢業生。這條規則明顯對家境優渥者更有利,想想也知道,如果你父母是普通工薪階層,怎麼可能承擔得起四年的海外留學費用。

  另外,「4+4」試點班的招錄過程還缺乏監督,給申請者打多少分是由醫學院的一小部分教授決定的。這些教授未必是道德完人,有可能被權勢或金錢影響。

  

  

  不過,自主招生和「4+4」制度也並非一無是處。

  這兩項制度的設計初衷,是值得肯定的。自主招生制度的出現,是為了彌補高考制度的缺陷。「4+4」項目的引入,是為了對標美國、培養更多有創新能力的醫學博士。

  美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創立了「4+4」培養模式。美國的醫學院沒有本科醫學學位,醫學博士由不同本科專業的畢業生申請,哈佛醫學院2024級學生中,本科是社科專業的佔了10%。

  2018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當上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從美國引進「4+4」培養模式。

  王辰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網站發文說,「4+4」學制具有以下三大堪稱「妙處」的優點,可為醫學的發展注入核心動力:

  第一,納多學科素養者從醫。醫學生由此具有多學科背景,醫學界由此形成多學科素養與能力。所招錄之醫學生已有多學科本科教育背景,有了多學科的知識、技能、思維,注入了多學科的「DNA」,這種「DNA」將在其未來的學醫從醫生涯中獲得表達,成為將醫學與多學科結合的發端與紐帶,並由此結出醫學發展碩果。

  第二,納天下賢才從醫。醫學院由此可以廣攬天下賢才。由於所從事的事業關乎人的健康性命,故對醫學生、醫生的素養要求極高。「4+4」模式可以使醫學院有機會在各大學、各學科已經很優秀的投考本科生中優中選優地選擇醫學生,充分保證對未來從醫者的高素質要求。

  第三,納愛醫者從醫。讓真正有志於醫學者學醫從醫。經各專業本科教育后最終選擇學醫者,體現了其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間內心經過比較后決定的未來職業取向,是青年學生心智較為成熟后的專業選擇。

  這些學生學醫富於熱情和主動性,在後來接受大量的醫學教育資源投入后,未來從醫的穩定度和從業水準高。醫學院非常需要這種素養良好、積極求學之「成熟的受教育者」。

  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饒毅、北京協和醫學院全科醫學系副主任黃曉明等專家學者,也很認可「4+4」培養模式。

  5月5日,饒毅在個人公眾號發文強調:協和的「4+4」當然不是為權貴而專門設置的。院領導當然是為了改革,當然為了探索而做事。

  2021年,黃曉明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八年制有很多是從高中來的,他學著學著會突然覺得我不適合當醫生,我可能適合干別的,所以有很多孩子是處於一個比較迷茫,想退又退不掉的過程,但是『4+4』(醫學教育模式)的孩子就絕對沒有這樣的,他是非常堅決我就是想學醫,我就是想當醫生,所以這也是這些孩子特別努力的原因。」

  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統計,2023屆、2024屆「4+4」試點班畢業生在醫療行業就業的比例分別為100.0%、95.7%;傳統八年制學生為97.4%、97.1%,說明「4+4」試點班畢業生比八年制學生更珍惜醫生身份。

  

  

  「4+4」模式和自主招生制度,驗證了中國教育和醫療領域的一條規律:任何非標準化的選拔機制,在實踐中都可能出現由於不公正的人為因素介入,而偏離初衷的情況。

  放眼人類歷史,也會發現,大部分改革方案和創新舉措(如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維新變法、蘇聯休克療法),逃不了「開局很美好、結局很慘淡」的宿命。

  而當改革運動完全失控的時候,不明真相的群眾就會怪罪改革運動的發起人。王安石、張居正等改革家,被很多人看作是大宋和大明王朝的「第一罪人」。

  改革者註定孤獨,也註定要審慎行事,否則改革再有價值,也有夭折的可能。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1: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