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皇宮與神社,地上為啥要鋪小石子

京港台:2025-5-16 03:03| 來源:靜說日本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日本的皇宮與神社,地上為啥要鋪小石子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在日本的皇宮廣場,或是伊勢神宮、明治神宮這樣的傳統神社,我們常常會注意到一個細節:地面並不是平整的柏油路,也不是水泥地,而是一層層細小的碎石子。走在這些石子上,腳下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這種鋪石的方式,看似平凡,實則飽含著日本人獨特的審美與文化講究。

  今天,我就跟大家來聊聊這些小石子隱藏的文化哲理與生活智慧。

  如果站在東京皇居前廣闊的廣場上,你會發現,從二重橋一路延伸到廣場邊緣,地面都是鋪著淺灰色的小石子。這些石子被稱為「玉砂利」(たまじゃり),在日本的庭院造景和神社建築中廣泛使用。

  

  日本皇宮二重橋前的廣場

  很多外國人會誤以為,日本人是為了節省鋪地的成本才用石子代替磚石。其實正好相反,日本人之所以堅持用這些碎石,正是為了傳達一種尊重自然、保持靜謐的精神。每一塊石子,不論大小、不論顏色,都是經過篩選、洗凈、風乾后才被鋪設的。甚至在伊勢神宮,每隔二十年重建一次社殿時,連這些石子也要換新,因為石子承載了「神聖」的意義,不能因時間變舊。

  走在玉砂利上,你會聽到「沙沙」或「嘎吱」的腳步聲。這種聲響並不是建築上的「缺陷」,而是刻意為之。日本人相信,人在安靜的環境中行走時,如果沒有任何聲響,容易讓人心思浮動。而腳底踩著石子的聲音,既可以喚醒人的專註力,又是一種「凈化心靈」的儀式感。

  特別是在神社中,這種聲音還有一種「肅穆」的作用。每一聲響,都是提醒你「你已經進入神域」,請收斂心神,勿語喧嘩。我在京都上賀茂神社參觀時,一位神官曾告訴我:「這些石子的聲音,是送給神明的信號,也是在提醒我們——你是誰、你為何而來、你心中有何所求。」

  

  供奉日本太陽神的伊勢神宮

  除了文化與精神層面的意義,玉砂利在實用層面上也有其功能。

  首先,是防盜。古時神社、皇宮等地多為木質結構,夜晚沒有照明。鋪設石子后,任何人一走近便會發出聲響,不容易接近而不被發現。在戰國時代,一些城堡的內院也曾使用這種鋪石方式,作為早期「警報系統」。

  其次,是防火。在神社這樣的木結構建築中,火災一直是最大的隱患。石子不會燃燒,能隔絕地面火源,有一定的防火作用。

  再次,是驅邪。日本神道認為,自然之物有靈,石子作為「自然中之物」,可凈化穢氣。在神社舉行「清掃儀式」時,人們常將腳踩在玉砂利上,以祓除身上的「塵垢與雜念」。

  在日本文化中,「看不見的美」,才是最極致的匠心,「看不見的努力」往往比「看得見的裝飾」更為重要。

  

  和歌山熊野本宮大社

  就如同皇宮廣場上那些看似隨意撒落的小石子,其實每一顆都經過了精心的挑選和鋪設。在伊勢神宮,這些石子鋪設后,還要由巫女以特定方式走動、凈化,方可正式使用。

  你可能不會停下腳步去細看這些石子,但它們卻靜靜躺在那裡,不言不語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這正是「無言的侘寂之美」——用最素樸的方式,傳達最深沉的敬意。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3: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