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爆火?一張撕拉片從70元漲至3000元

京港台:2025-5-14 11:04| 來源:新京報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為何爆火?一張撕拉片從70元漲至3000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一款被稱為「紙片茅台」的攝影產品——撕拉片(一次成像相紙)引爆社交網路,鞠婧禕、劉詩詩等一眾明星拍攝的撕拉片在網上出圈更是為其添了一把火。停產前僅70元一盒的相紙,如今在二手平台飆升至1600元至3000元一盒,價格漲幅超過20倍,而單張撕拉片拍攝費用在照相館甚至高達300-600元。

  價格飆漲的撕拉片,究竟是誰在買單?這場建立在供應稀缺與情緒溢價之上的「煉金遊戲」,又能持續多久?

  ━━━━━

  明星效應加持,價格從70元漲至3000元

  記者注意到,其實在撕拉片漲價邏輯背後暗藏著多重推手。首先是稀缺性綁架供需,「拍一張少一張」「限量版藝術」等代名詞,讓撕拉片在二手市場囤貨炒作盛行。

  而部分明星帶貨也引爆了流量,早在2024年底,歐陽娜娜拍攝的撕拉片就曾一度引發熱議,當時也有部分攝影機構以此為契機推出「明星同款」服務。今年4月,鞠婧禕的香檳金撕拉片促進這一復古攝影方式現象級破圈,進入大眾視野。數據顯示,鞠婧禕單條撕拉片微博的點贊已超百萬,#撕拉片#話題在短視頻平台上的播放量累計超8億次。

  記者從上海多家攝影機構處了解到,目前拍攝一張撕拉片的費用在280元至420元左右,拍攝過程很快,因此無需預約。上海攝影家協會會員吳明曾經也是一個撕拉片「發燒友」,「但我現在也實在拍不起了,我手上還有3盒存貨,現在價格這麼高,正在考慮要不要賣掉。」

  那麼,到底是誰在為撕拉片買單呢?吳明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其實撕拉片的消費群體目前主要分為三派。一派是硬核攝影愛好者,他們追求原汁原味的復古成像質感,願為「撕拉瞬間的儀式感」支付溢價。另一派是社交貨幣收集者,年輕人將撕拉片視為「朋友圈九宮格」的稀缺素材,「情緒價值」遠超實用價值。最後就是投機囤貨黃牛,部分商家以「絕版收藏」為噱頭,將相紙價格炒至黃金漲幅之上,形成短期套利空間。

  

  ▲撕拉片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溢價明顯。圖/閑魚網站截圖

  ━━━━━

  有人短期套利,平替品加速產出或致有價無市

  「這不是攝影,是鍊金術!」有知名攝影師指出,撕拉片價格已嚴重偏離使用價值。後續隨著庫存進一步消耗、平替品加速產出,投機者可能面臨「有價無市」的困局。

  「花2000元買相紙,不如買台專業膠片機。」目前已有不少年輕攝影愛好者群體開始質疑:「為了發朋友圈的10秒優越感,值半個月工資嗎?」

  平替品對撕拉片的衝擊也正在不斷加劇。富士膠片加速擴產Instax系列(拍立得)相紙,而拍立得、CCD相機等設備也以相似風格搶佔市場,其單張拍攝成本不足撕拉片的1/104。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撕拉片熱潮短期內仍將延續,但其長期前景取決於情緒價值如何量化和產業生態能否重構。吳明建議商家應該開發更具創意的體驗場景,而非單純依賴「絕版」噱頭,「如果有朝一日,富士等廠商重啟撕拉片生產線,現在價格體系將瞬間崩塌。」

  實際上,過去幾年,攝影界已經興起過幾波復古潮,拍立得、CCD,甚至拍照效果接近CCD的諾基亞都曾迎來熱賣。以CCD相機為例,曾經按斤賣的「電子廢品」一度被炒到上千元一隻。不過伴隨熱潮過去,其目前在二手平台上的價格已回落不少。

  「撕拉片不會是最後一個被炒作的情懷商品。」有分析師指出,撕拉片、CCD等電子古董的走紅是對快節奏數字生活的反叛,有人在這陣風潮里賺錢賺流量,有人藉此滿足情緒價值,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場「煉金遊戲」或將在下一個替代品的狂歡中落幕。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5: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