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碩士退學擺攤 一場「有計劃的爆火」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復旦碩(退學)」
為什麼要退學?過去一個月,費宇數不清被問了多少遍,答案能脫口而出:導師PUA,讓師兄師姐一起孤立我。在他攤位前,附近大學生跑來拍社會實踐作業,一對情侶想談合作,從川大退休的女教授正運營自己賬號,舉著手機對準他,又把這個問題拋出來。
引發追問的前情,寫在費宇社交賬號簡介里——華西本→復旦碩(退學),年級第一推免保送,雅思7分……這回賣土豆泥,選到本科母校川大華西校區門口,10天前出了預熱帖:985保研後退學擺攤直播,求建議。朋友圈也同步,附上兩個平台的賬號二維碼。
他最想打的標籤是「四川大學百佳學生」「四川省優秀畢業生」,又覺得離普通人太遙遠,換成自認為大家更能懂、含金量也高的「英語四六級600分」「本科發表一作SCI」。越細緻,反差越強,他說。
開業前兩天,在社交平台抽6個同學試吃,有人曬出評價。攤子果然獲得校友支持——學校食堂難吃,附近也沒有賣土豆泥的。正式營業后,有時還沒出攤,原地排起幾十人的隊。一個戴眼鏡、臉上長痘的男生說,「吃過科研的苦,有點惺惺相惜吧。」
華西人都刷到了他,川大護理學研二的女生這麼形容。讀研無聊,她每天實習寫論文,想戀愛沒對象。校門口出了網紅,捲髮、大眼睛,「有點小帥」,她為了近距離「吃瓜」,跑去找費宇,要幫忙備餐、出攤。
●4月初,費宇去擺攤,路過學校正門。羅曉蘭攝本地媒體很快來了,3月20日發出第一篇報道,聚焦「名校退學」,寫他忽略世俗眼光,做想做的事。還拍了段視頻,後續點贊迅速增加,費宇趕緊拜託粉絲,到社交平台的相關詞條下多互動。最終,視頻瀏覽量在抖音破千萬,上了微博熱搜。
幾天之內,他漲粉10萬。粉絲群聊從2個變成5個、10個。不同的群體湧來,活躍的是研究生,問怎麼學英語,怎麼保研,怎麼選導師。有抱怨專業差、就業難的——985建築學碩士在杭州月薪5000;公衛畢業日工資一百多;一個在讀法學生問薪資,被勸轉行。
學生們把這裡當樹洞,認為費宇是「平行世界另一個自己」。兩個山東學生傾訴家長給的壓力大,逼迫升學、考公考編。其中的女生全家存款不到20萬,父母指望她養老,壓力大到想自殺。「都是命」,他們羨慕費宇的家長支持他退學。
做這些決定,費宇只是「通知」了父母。工人家庭,大小事都提供不了指導,今年2月底,費宇就抓住了DeepSeek。申請博士時,他沒錢找留學中介,改簡歷、寫申請書全靠ChatGPT。這次,他給AI發去長長的5段話,交代自己作為公共衛生系學生保研、退學和留學失敗的經歷。
一年前從復旦退學后,他回川大擔任科研助理,又花半年全職備考雅思,申請博士。美國全獎直博的offer收到了,但獎學金因新政被砍,家裡沒錢自費。「申請只是逃避現實」,他早已對科研失去興趣,覺得辜負了周圍人的期待,找個事做,可以躲開追問的目光。
預熱貼一共發了3篇,費宇知道,這叫「養成系」。有的標題根據DeepSeek的回答潤色,《當我從華西實驗室卷到小吃攤》,寫出一種「學術派小吃」風格,「歷時8小時文獻綜述(×),刷了30個美食博主視頻(√),終於完成《澆汁肉沫土豆泥對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學生味覺受體激活效應的預實驗》」。預告開業日期,地址定位也加上了。
●費宇和DeepSeek的對話。羅曉蘭攝
爆火后,費宇想要抓住流量。3月21日凌晨,他效仿「新聞當事人回應」,在社交平台發出兩頁文字。除了回答網友疑惑的點,退學原因是最重要的,但要設置懸念——「具體原因涉及到某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我不會公開,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問」。結果,數據平平,無人在意。
還是要露臉,他想。隔天,他拍視頻吐露退學原因,「比較複雜,不想回憶那段時光……」他對著鏡頭「層層遞進,循循善誘」,瀏覽量有了六七千萬。他接著再發第二條回應視頻,展開導師對他的施壓,說咽不下這口氣,要為其他退學的同門發聲。結果視頻被一個平台下架。
成功的「小鎮做題家」,又下沉費宇相信,他可以端好網際網路這碗飯。信心來自過往考學經歷,一路通關打卡順風順水。小學、初中在鄉下9年制義務學校,想考縣一中,考了。高一結束想進重點班,進了。寫在黑板上的理想是川大,上了。英語不好,狂學,高考143分,全縣第一。
本科也在刷題,請教數學好的朋友,每天給他出題做,考試得了年級唯二的滿分。想保研,在網上「瘋狂」查保研政策,參加相關活動提高成績,以綜合第一的名額拿下,復旦大學的目標也如願了。
●費宇大學時期的獎狀證書。講述者供圖
「小鎮做題家的本性」,他給自己標上另一個人設,講了篇故事——「我的學習生涯結束了」。重點提到每一段經歷都踩中時代的點,比如大學遇上疫情,公衛專業爆火,他沒抓住時機就業,退學后申請直博遇上美國新政。帖子最終獲贊2000,當時他的粉絲數剛過千。
擺攤的規劃,包括產品選擇、定價和開業活動都是他自己想的。DeepSeek分析了一番可行性,細化后讓他再做做市場調研,保持與顧客的互動。費宇追問攤位名稱,46秒后獲得5個標題。他大讚了其中的「食研室」,諧音「實驗室」,有脫下白大褂的反差。
DeepSeek建議他打造一個「內捲成功又反卷」的人設,記錄擺攤者真實生存狀態,如《凌晨三點,我和煎餅攤老闆算GMV》。「商品交易總額」的縮寫,在標題里變成一種網感。從復旦退學,除了被打壓得失眠,噁心嘔吐,他算過,忍耐3年也換不回高工資。
爸爸是煤礦工人,協議工,月薪兩三千,媽媽打零工。童年裡,爸爸一喝酒就打牌,輸上幾百上千,半個月工資沒了。媽媽每次跟他吵,兩人動手摔東西,離過婚。「我想躺平。」他現在覺得,也許只有做博主,才能實現財富自由,徹底離開四川的煤礦小鎮。
大學后,他用滿足物慾來填補自卑。獎學金用來買蘋果全家桶,鞋要貴的,有時七八百一雙。參加社團,和同學聚餐、旅遊,給學弟學妹做保研宣講,給人留下自信陽光的形象。被評價家境殷實、教育良好的「那種小孩」,是他最開心的事。
「人設是個中性詞」,他說。DeepSeek指導在不同社交平台添加不同的人設標籤,B站是深度故事+學術梗,抖音則短平快反轉+擺攤日常,小紅書推高顏值包裝+知識科普。那時他沉浸B站,關注些旅行和文化博主,先扒了土豆泥教程,覺得抖音比較下沉。
爆火后,粉絲最多的反倒是抖音。不少生意人循著流量,發出合作邀請。美業風口,聯合創始人/運營總監,全力干月入10萬;高考志願規劃,比肩張雪峰,賺幾億——費宇和聯繫他的大哥約飯細聊,發現團隊就他一個人,還沒經歷過一次高考。
一位44歲的新疆姐姐寫了上千字,邀請費宇做「中國合伙人」—— 把拉條子和土豆泥結合起來。話術很多,誇他是諸葛亮值得三請,又說自己年紀大可以幫忙規避風險,後來說她獨自養孩子,照顧80多歲半癱老母親。
投射而來的,還有焦慮與希望。有家長請費宇做有償高考前輔導,另一個學霸孩子由於情感障礙退學。直腸癌晚期的女生,髮長文請求費宇轉發水滴籌鏈接。還有上來就要費宇當女婿的,「你多大了,看得起我女嗎?」一個IP在廣東的女孩凌晨4點私信,說「勇敢一回——想問下你有木有對象?你長在了我的審美點上」。
粉絲近半是中老年人,這讓他驚訝。成功者用過來人的口吻教育他回學校;發來長私信的,都是想學土豆泥。其中有兩三成是寶媽。一個湖南的兩孩寶媽,患有嚴重腎病。4個孩子的重慶全職媽媽,一家全靠丈夫的工資,家裡有個「破舊的二手車」,申請不上低保。貴州的阿姨說丈夫癱瘓6年多,30多萬治療費靠貸款,她想擺攤掙錢。
費宇沒空一一回復,拍下了土豆泥教程,剪輯成3分鐘視頻更新在首頁。每天仍有「99+」的網友,上來就問怎麼做,他覺得難以溝通。
爆火后的10天,他忙著直播,有時一天好幾次。沒有主題,讀評論,偶爾唱歌,一看直播間粉絲跌破1000,趕緊不唱了。罵人的也有,他不理會。得知打pk會獲得平台推薦,他連線一個百萬粉絲的擦邊女主播,看誰獲得打賞多,最後對方大哥沖榜,他被罰了20個蹲起。
流量不上不下,找來的推廣很雜。像廚房的清潔劑,跟高知人設不符,他不想接。猶豫著上架了一些,賺到200塊,又撤了。
回到線下世界,他也要下沉。清明節后,費宇出攤時架起手機直播。攤位后的五金店老闆罵罵咧咧,把支架端走,「有什麼好拍的?」他不接話,將支架移到另一邊。隔壁賣炒粉炒麵的大哥湊過來,看直播間有一百多人,臉上很快有了笑。見費宇垃圾袋太小,他趕緊遞上個大塑料袋。
●費宇出攤時直播。羅曉蘭攝
大哥30多歲,結婚不久,為了照顧一歲孩子從天津回來。成都的廚師工資低,過完年來擺攤,幾個月收入三四千,剛抵上置辦三輪車和煤氣罐的花費。他追著問,能不能加個微信,合作開發新品?回頭再說,費宇身邊有人扔下一句。
「聰明人」的新路徑3月16日,預防醫學專業的學妹林詩音找到了費宇,想共用攤位,賣她的自製吐司,「他有流量,我有技術」。她大五了,正在疾控實習,本科學歷只能進成都周邊縣級單位,月薪3500元。
她決定創業,做生意的父母反對。談不攏,她妥協過,做了一年科研。項目計劃書寫了七八頁,落實到實驗是每天喂老鼠中藥,記數據,稱體重,打針。一個月後老鼠死了一隻,最終沒立項。
為了找到職業道路,她兼職過銷售、模特,自己接單做蛋糕。在一條視頻文案里,她寫「02醫學生不考研不考公有多爽」。費宇的土豆泥攤突然出現,是她可以夠得著的機會。給費宇發去私信,她沒想到費宇爽快答應,第一句話就是邀請她合作,很快說未來共同創立品牌,把她嚇到了。
費宇計劃好了,土豆泥慢慢被吐司替換,他轉做線上運營。之後兩人一起出攤,她賣她的吐司,他賣他的土豆泥。起初要收當天20%的利潤當攤位費,看學妹賺不了多少,費宇不要了。
偶爾費宇休息,林詩音依然早上六七點起床發麵,化好全妝,穿上短裙,從金牛區坐地鐵趕來。麵包漸漸有了熟客,他們叫她「麵包妹妹」。有粉絲建議把品牌落地,批量化生產,兩人開始商量,換成做起來不累人的甜品。
兩三個月後林詩音就畢業了,她沒找工作,決定全職擺攤,當作創業的起點,開始想辦法「搞大點的機器」。就在這時,一家專門孵化高知博主的MCN機構找過來,說看好費宇的人設,想招募他為成長達人。
擺攤太累,簽公司的話有專業拍攝團隊,但不太自由了。猶豫了幾天,費宇還是決定馬上轉型,去江浙滬一帶專職做博主,更新高品質短視頻,畢竟有專業的朋友幫忙。
林詩音一聽,趕緊多手準備,趁著春季雙選會,簽了個offer,在川菜知名連鎖店做管培生,輪崗,能學會每一個流程,為以後創業做餐飲做準備。一開始她就知道費宇要做自媒體,她嘗試過獨自出攤,應付不過來,覺得是自己能力不夠。
土豆泥攤子,費宇不捨得直接關閉,說原始粉絲「陪伴我從0到1」。一個大雨天,他出攤時閃了腰,大家在校門口等了20分鐘,主動幫他維持秩序,最後他把土豆泥全部免費贈送了。不知道找誰接班,他有些愁——找來的多是學生,忙於學業,且沒廚房。社會人,怕一心賺錢,不顧衛生環境、食品安全,損害了他跟粉絲建立的關係。
●費宇在出租屋做土豆泥調料。羅曉蘭攝
4月8日,一個戴眼鏡的瘦男孩摸到市場,小聲地說想加入。沒等來答覆,買了碗土豆泥靠邊站,用勺子來回攪拌。他也是川大研究生,在申請退學,說老師放養式,每天早出晚歸仍畢業無望,一進實驗室就頭暈。
他對費宇說,自己寒暑假不回家,兼職掙錢。最近跑眾包送外賣,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多,有時要到10公裡外。一天賺200出頭,兩個手背被太陽曬傷,通紅。費宇的土豆泥攤有流量,離學校也近。
看學弟老實,費宇約好隔天帶他買菜洗菜,走一遍流程試試。學弟幹活很快,張口閉口叫「宇哥」。不過,一起拖車出攤,費宇在前面拖,學弟在後面推,越推越快,碾了費宇的腳跟。體驗裝餐時又太慢,控制不住量,挖太多,土豆泥一下沾到了手上。顧客問缽仔糕有什麼口味,學弟沒記住。費宇搶過碗,直播也關了。
沒幾天就要走了,費宇可選擇的人選不多。只試了一天,費宇還是決定將攤子交給老實學弟。多餘的餐盒、雨棚,都可以便宜轉賣,房子也能轉租給他。
學弟清楚,「宇哥」離開,土豆泥的銷量肯定下滑,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土豆,出品量翻倍,才能賺錢。「宇哥」不收他轉讓費,不過,粉絲群只能借他用幾天,發布出攤消息。以後,這些群只關於他和他的自媒體,學弟要攢自己的粉絲。
●費宇的出租屋一角。羅曉蘭攝
美,強,慘
4月11日下午,費宇去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拜訪。他被帶上30多層的一家保險公司,整層的超大辦公室,地板鋥亮,白領們裝扮潮流,月薪是「五位數」。
在爆火后遞來的橄欖枝中,這是最讓他心動的一枝。代理毛江鈿刷到他的視頻,發來邀約,看中了費宇「出色的學習能力……自帶流量的經歷已無需刻意打造人設」,想讓他一起做代理。
27歲的毛江鈿輕聲細語,說團隊有海歸、985/211研究生、律師、程序員、高管……費宇來參加過活動,被公司氛圍吸引。進到辦公區,兩人朝一旁的幹練女孩打招呼,叫「×姐」。毛江鈿說,她偶然看到這個姐姐的自媒體,跟著跳槽過來。
大家都在跨行。幹練姐姐以前是專業律師,運營「轉行」方向的自媒體,過往經歷成為社交平台上的標籤:985本碩,律師/法務→勇轉外資銷售。
毛江鈿從985國際政治專業畢業,干過房地產銷售,在律所實習一年,月薪三四千。剛入行保險3個月,她發現線上比線下賣得多。現在,她也在經營自媒體,說努力立自己的人設——具體沒想清楚,但應該離不開名校和「轉行」。
費宇還是拒絕了毛江鈿。身邊的同齡朋友,讀研的、工作的,各有各的難。沒有家庭支持,年輕人靠死工資不可能在城市買房安居,他還是覺得只有做博主,才能實現真正的躺平。MCN機構的青睞,點燃了他投身流量場的希望。
但他似乎受到啟發,要立好「美強慘」的人設。離開這裡后,他想拍攝一些轉場鏡頭:轉過身,雙手指下方,放到成片里,用來放進視頻,引出他的「悲慘」過往。
清明節,費宇擺攤累了,回家歇息。爸爸打牌到凌晨,輸了四五百,和媽媽又拌了嘴。讀大學來,他打造的光鮮亮麗的外殼,一再被原生家庭撕下。因為同樣的事,有次媽媽將家裡的東西都砸爛,爸爸將媽媽趕出門,說她敢回家他就拿刀砍。
他勸爸爸別喝酒,換個高薪安全的工作,勸媽媽別逆來順受,都不聽。「我一定不要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他重複了3遍,眼睛看著別處,有些濕潤。
不過,他話鋒一轉,現在感覺還好,「反而可以把它(過往和原生家庭)當成我的利器」。之前有人建議他拍「人生十年」系列,「美強慘」的「慘」打出來,反差感更強。當時他不想袒露過去,拖延了半個月,只更新了兩期大學時期「美」和「強」的一面——曆數高考成績、論文、學業、創業等方面的成功,配上滿屏的獎狀、證書、畢業照,以及旅遊時各種姿勢的帥氣留影。
他現在給老家親友發消息,讓幫忙去他家租的舊房拍照片和視頻,打算用來更新賬號。曾經,這是他最痛恨的地方。筒子樓,一家人蝸居在職工宿舍,毛坯房一般,空間窄小而昏暗。他記得做卷子時開檯燈,刺得眼睛流淚。廚房是在外面搭個板子,洗漱在樓道盡頭的公共廁所。最受不了冬天,提著桶去廁所洗澡,旁邊還有人在蹲坑。
放下手機,他又嘆氣,「難受,這麼多年苦心經營的、家境還可以的形象立不住了」。之前賣土豆泥,他特意「穿得人模人樣」。格子襯衫外套83塊8,聽穿搭博主推薦,在1688採購批髮網買的。灰色休閑運動褲,也是80多塊。沒收入,他其實一年沒買新衣服了。租的四室老房子,除了他都是川大的情侶。不到10平的房間,一側堆滿擺攤的物件。
被建議塑造「美強慘」人設后,他回溯剛起號時,其實也打了「慘」的點,只不過那時是「慘」在當下。除了導師的打壓,還有擺攤時和城管「貓追老鼠」。現在,要「慘」過去了——以前他是鍋蓋頭,戴厚厚的高度近視眼鏡,長得瘦小,被霸凌,高年級同學喊「娘炮」,還被當著眾人的面踹倒。
他很快自己想通,「以前我是一個素人……我在朋友心中什麼樣不重要。過去的環境有多差,才能凸顯我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少心血。」暴露自己是有好處的,他說,有很多機會找上來,也不怕有黑粉,有爭論,流量更高。
●費宇在川大校園。羅曉蘭攝
接下來,他想拍優質短視頻,初步構想的方向有職業挑戰和深度訪談——後者他更感興趣,可以兩者結合,體驗中訪談——按他的要求,要常見的、底層的又能引發觀眾共鳴和思考的職業,DeepSeek推薦了環衛工、建築工、搬運工、護工……
不過,自媒體之路沒他想象的好走。「慘」的視頻還沒發出來,流量下降了,他想還是再擺擺攤,增加點曝光和關注度。4月25日,他在蘇州第一次擺攤賣土豆泥,做了20斤,只來了幾個顧客,都沒認出他。
新的出租屋廚房太小,他獨自忙活了12個小時。嘴巴干,累得沒胃口,淋巴結、扁桃體、智齒都發炎,他幾天里吃不下東西,瘦到了53公斤,是這幾年最輕的體重。不過臉小了,更好上鏡,他語氣歡快,再堅持下,粉絲漲上去就好了。
五一假期,他回成都「娘家」轉了轉。學弟私自給土豆泥漲價1元,讓他有些不愉快。費宇提前預告幾次要復出,但攤子前的顧客還是少了,他數了數,最多時只有10人排隊。「我真的過氣了」,他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