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賣了 價漲210% 「卡脖子」大殺器

京港台:2025-5-9 05:53| 來源:智谷趨勢 | 評論( 35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不賣了 價漲210% 「卡脖子」大殺器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非常時刻,一種關鍵資源價格創十年新高。4月以來,歐洲交易市場的稀土金屬價格暴漲。截至5月1日,鏑的價格已自4月初以來上漲兩倍,達到每公斤850美元;鋱價則從每公斤965美元上漲至3000美元,累計漲幅超210%。

  據可追溯至2015年5月的數據,兩者均錄得最大月度漲幅和最高價格。

  很多人突然發現,稀土才是真正「卡脖子」的大殺器。

  作為入場門檻較高的大宗商品,一般情況下交易價格非常穩定。為什麼最近行情突然暴漲?

  答案就是,中國不賣了。

  作為「軍事尖端材料」、「工業維生素」和大國博弈的關鍵棋子,稀土價格暴漲的背後,釋放了極不尋常的信號。

  1

  中國在1個月前發布的公告,直接掀開稀土價格暴漲的大幕。

  作為對美國關稅戰反制的重要一招,4月4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為什麼中國一出手,就引發全球稀土市場的「大地震」?

  因為中國掌握了全球稀土產業的絕對話語權。中國的稀土產業擁有多個世界第一:

  儲量第一、產量第一、技術水平第一

  據美國地質局(USGS)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稀土儲量為4400萬噸,佔全球總儲量的48.89%。地球上總共有17種稀土金屬,其他國家不是缺這種、就是缺那種,只有中國集齊了17種。

  2024年,中國挖出了27噸稀土金屬,佔全球總產量的69.23%。

  中國稀土產業鏈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儲量和產量上,更體現在開採和加工技術上。

  至2018年,中國稀土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

  由於中國掌握了稀土分離核心技術,且擁有最完善的工業體系,所以蒙古、越南、俄羅斯、緬甸等稀土儲量大國會把新鮮礦物送到中國來加工。這就強化了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的控制權。2023年全球92%的精鍊稀土都產自中國。

  中國之於稀土,就好比中東之於石油,地位舉足輕重。

  1993年中東國家發布石油出口禁令,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不到3美元飆升到超過13美元。同樣的道理,中國限制中重稀土出口,也能引發稀土市場價格大變。

  美國媒體CNN指出,稀土是中國對抗特朗普貿易戰的一張王牌。

  

  2

  這張王牌,到底有多厲害?對美國來說,直擊要害。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2020至2023年間,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及金屬進口依賴中國。

  4月24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中方的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讓美國政府高層深陷恐慌和憂慮。

  首當其衝的是美國國防工業。稀土在國防軍事高科技領域也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每架F-35「閃電II」戰鬥機含有超過440公斤的稀土元素,每艘弗吉尼亞級潛艇則含有4200公斤的稀土元素。阿利伯克導彈驅逐艦需要大約2359公斤稀土金屬。

  美國汽車、機器人等產業也在遭受「缺稀之苦」。

  汽車行業有個說法,「無稀土,不成車」。在汽車電機中加入稀土材料,可大幅提升電機的功率和效率;在尾氣凈化催化劑加入稀土元素鈰,可讓提高尾氣凈化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在輪轂等零部件中加入稀土材料,可以提升車身的強度和耐熱性。

  5月6日,福特汽車CEO庫馬爾·加爾霍特拉宣稱,中國對稀土的管制,可能會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稀土還會影響機器人、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想要人行機器人像運動員一樣靈活,就必須在機器人的關節部位安裝體積小但性能強的電動馬達。這樣的馬達,一定要配備稀土磁鐵。

  所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今年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稀土磁鐵供應短缺,或拖延擎天柱機器人的生產速度。

  

  「缺稀之苦」,正在全美產業界蔓延。

  「一些公司的稀土材料儲備,可能只剩下40到60天的庫存了,」倡導美國能源和供應鏈安全組織SAFE的高級政策分析師佐伊·奧伊蘇爾(Zoe Oysul)說,「如果中國沒有批准出口申請,他們擔心庫存耗盡后是否還能繼續生產。」

  3

  稀土如此重要,美國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

  其實,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了稀土金屬供應存在脆弱性,上了不少「手段」。

  美國政府的第一招,是鼓勵各類礦企來美投資,迅速拉升美國的稀土開採量。2010年以來,奧巴馬、特朗普、拜登政府均出台了一些有關稀土安全議題系列政策文件,但效果不及預期。

  整個美國只有一座活躍的稀土礦,位於加州的帕斯山,由MP材料公司運營。據公開信息,即使滿負荷運轉,一年的產量只相當於中國一天的產量。

  制約美國稀土產業的因素有很多,人才和技術短缺是關鍵。目前,美國就讀礦業相關專業的學生不到700人。中國這邊則有近40所專門從事冶金學的大學和40所專門從事礦物加工的大學,礦業人才源源不斷。

  單打獨鬥比不過中國,美國就想支持巴西、烏克蘭等國擴大稀土產量。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Denham Capital牽頭,在巴西中部米納蘇鎮開闢了一個稀土礦。然而,儘管礦山是美國的,但礦物卻流向了中國。據悉,米納蘇礦場開採的稀土,至少在 2027 年之前都將銷往中國。畢竟巴西的稀土提純和加工技術不夠成熟,不得不依賴中國供應鏈。

  今年4月30日,美國與烏克蘭簽署了一項雙方共同開發能源與礦產資源的協議。特朗普希望從烏克蘭獲取一些中重稀土。但這個願望也未必能實現,畢竟烏克蘭的不少稀土礦,還在俄羅斯控制之下。

  最後,美國還在加碼研發和生產不需要稀土永磁體的高性能電機。但這種基礎研究,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需要政府的長期支持。

  拜登政府執政期間,美國能源部貸款項目辦公室(IRA)提供了1.02億美元貸款來支持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個石墨生產項目。而特朗普一上台,就嚷嚷著要削減貸款項目辦公室的開支,裁掉60%的僱員。

  像這樣「人亡政息」的案例,數不勝數。政策的不穩定,是美國實現「稀土夢」的一大障礙。

  4

  相比之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恰恰是中國的優勢。

  美國《新共和》周刊指出,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的主導地位,源於三十年來專註的產業政策和戰略承諾。

  30多年前,中國引進了美國和歐洲開發的稀土加工能力。

  當關鍵的國際稀土磁體專利到期后,中國迅速擴大了磁體生產規模——此前他們已經通過政府支持的機構研究或獲得了相關技術的授權。

  中國政府的目標,並非從稀土本身獲取財富。畢竟,稀土市場僅比純素乳酪或湯力水的市場規模略大,與中國龐大的GDP相比微不足道。

  實際上,中國將這些材料視為其高科技雄心的基礎——從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到導彈制導系統和核磁共振成像。因此,中國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用於國內供應,隨後又投入到捕捉全球稀土資源的流動。

  最後,中國不僅在稀土生產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還在磁鐵製造和其他以稀土為基礎的下游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2016年,中國形成了中鋁稀土、五礦稀土、中國北方稀土、廈門鎢業、南方稀土、廣東稀土的六大稀土集團。

  2021年,中國稀土集團成立,相繼整合了南方稀土、五礦、中鋁和廣東稀土。稀土行業僅剩下三大集團。

  過去小、散、亂的行業局面,逐漸改善。中國稀土產業,還在技術端的持續發力。

  2025年1月,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發布了稀土電驅開採技術方面的最新成果,可以使稀土採收率大於95%,浸取劑用量減少80%,開採時間縮短70%,所需電能節約60%,向環境排放的氨氮量降低95%,表現出潛在的經濟可行性。

  技術護城河,越築越高。只要牢牢掌握著最先進的稀土開採、提純和加工技術,保持「採收效率最高+開採時間最短+總體成本最低+污染排放最少」四重優勢,中國就能在產業競爭中屹立不倒。

  事實上,美方近期態度的轉變,與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令不無相關。

  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最近一個月打出的組合拳(包括限制稀土出口、提高美國農產品關稅等政策),把懂王「逼」回了談判桌。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7: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