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層危機:義和團式對抗無解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美中貿易戰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東南亞三國,試圖鼓動全球南方國家與其結盟抗美。 圖為習近平(左)抵達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向人群致意。 (歐新社)
體制焦慮的自白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最近的政治局會議中警告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此言猶如驚雷,揭示出政權核心對內部危機的焦慮與不安。 這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對當前中國所面臨的經濟、社會、乃至政治崩潰風險的明確預警。 當中國出口訂單流失、企業連環倒閉、地方債台高築時,經濟失血已難挽; 而青年失業高漲、房地產泡沫破滅,更加劇社會底層的焦躁情緒,形同埋下一顆顆社會動蕩的地雷。
對抗取代修正的外交迷航
在對外關係上,中國卻選擇了一條毫無出路的「義和團式」對抗路線。 面對美中貿易戰日益升溫,北京不但不尋求實質的談判解方,反而高舉民族主義旗幟,大肆作輿論與宣傳機器,試圖鼓動全球南方國家與其結盟抗美。 然而事實證明,即使習近平親訪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也僅止於表面上的禮貌寒暄,實質外交成果乏善可陳。 東南亞國家重利輕義,不會與北京一同自絕於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中國的外交挫敗,反映出其戰狼式外交戰略的全面破產。
系統性崩壞正步步進逼
當中國經濟面臨外貿受阻、內需疲軟、地方財政潰堤之時,其金融體系的不穩與銀行壞賬問題將同步擴大。 社會方面,青年長期失業、通貨膨脹壓力升溫,以及房價暴跌帶來的家庭財富蒸發,正在引發基層民眾的普遍不滿與焦慮。 而政治上,體制內菁英的失望與官僚系統的潰散,將形成所謂的「灰犀牛事件」:看似緩慢醞釀,實則破壞力驚人,足以動搖習政權根基。
理性缺席的治國悲劇
面對全方位的危機,中共的應對仍陷於鬥爭邏輯與情緒動員,無法回應當前中國急需制度調整與政策修正的現實需求。 以義和團式的對抗替代全球規則中的調整,以民族主義宣洩取代經濟改革與社會對話,只會使中國離風險底線愈來愈遠。 這種對內高壓、對外冒進的雙重策略,正將中國一步步推向制度性失控的深淵。
台灣的鏡鑒與警示
中國的不安與崩壞,對台灣而言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項警訊。 國軍與國防政策的穩健發展,正是對抗中國潛在不穩定因素外溢的必要保障。 當一個極權體制面對內部壓力無法釋放時,其對外冒進的衝動只會更加危險。 台灣必須堅定自身民主與自由的制度基礎,並持續強化防務力量,才能在大國對抗與區域風險升高之中,守住自身的穩定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