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和歐盟為全球經濟帶來「寶貴的穩定」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2025年5月1日勞動節,法國主要報紙電子版的頭版聚焦在同勞動節相關議題及社會經濟動態。中國方面,據《費加羅報》報道,中國周三表示,其與歐盟的關係將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寶貴的穩定性」,此刻北京正在面對華盛頓發起的貿易爭端中尋求盟友。另外,《十字架報》駐泰國曼谷記者指出,中國在緬甸的掌控日益加深。
五一之際,左翼大報《解放報》聚焦勞動節遊行及工會動員,強調勞工權益保護和社會公正,報道各地工人和工會組織的抗議集會,指出五一當天有超過250項活動,在敦刻爾克,面臨裁員計劃威脅的阿賽洛米塔爾公司員工也將舉行集會。
《費加羅報》側重勞動節期間是否應允許更多行業營業,圍繞麵包店、花店等是否可以在5月1日開門營業,引發社會和政界爭論,一些參議員提出放寬勞動節工作限制的法案,政府也對此表示支持。《回聲報》也從經濟角度分析勞動節對法國零售、服務業的影響,關注節假日營業政策調整對經濟復甦和就業市場的潛在影響。
《十字架報》則關注勞動節背後的社會意義,探討勞動價值、社會凝聚力以及就業挑戰,著重節日對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
中國表示與歐盟的關係將為全球經濟帶來「寶貴的穩定」
與中國相關的消息,據《費加羅報》報道說,周三(4月30日)中國認為,其與歐盟的關係「將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寶貴的穩定性」,此時北京正在面對華盛頓發起的貿易爭端中尋求盟友。
「在當前背景下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系」,中國和歐盟「將為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寶貴的穩定性和更大的可預見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坤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北京和布魯塞爾正面臨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風暴,這已使全球市場陷入不穩定狀態。
中國產品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主要針對的對象,加征關稅高達驚人的145%。另一方面,歐盟集團計劃在面對變得不可預測的美國盟友時,使其貿易夥伴多樣化。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抓住機會,邀請歐盟和中國聯合力量「抵制脅迫」。歐盟和中國還計劃在明年7月舉行具有象徵意義的峰會,紀念雙方關係50周年。
然而,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分歧點仍然很多。歐盟已對中國產品發起多項反補貼調查,特別是電動汽車,指責北京進行不公平競爭。布魯塞爾還因"嚴重侵犯人權"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的行為對中國官員實施了制裁。北京隨後以制裁歐洲議員、研究人員和歐洲機構作為回應。
政客新聞網周三援引歐洲議會一位官員的話報道,中國正考慮取消這些制裁。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沒有證實這一消息,但表示與歐盟的關係顯示出「積極動態」,並「熱烈鼓勵歐洲議會成員更頻繁地訪問中國」。
另外,中國在同一天30日已決定解除自2021年起對五名歐洲議會議員所實施的制裁。歐洲議會稱,北京此舉「標誌著重啟歐中議會層面對話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國在緬甸的掌控日益加深
《十字架報》駐泰國曼谷記者Valentin Cebron在五一發來報道說,儘管北京官方支持執政的緬甸軍政府,因為不願意它倒台;但同時,中國也與一些接近其邊境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保持聯繫,以對其施加影響。
緬甸軍方近日重新奪回距離中國邊境僅110公里的戰略城市臘戍(Lashio),北京則高調派代表「監督」軍方與當地反抗武裝的停火進程。分析人士指出,若無中國干預,緬甸軍隊難以單獨實現此次軍事成果,軍方正日益依賴北京支持。
臘戍自2024年8月起被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控制,該武裝與其他抵抗勢力聯合,掌握了此商業與軍事要地,也是2021政變以來首次有重要軍區落入反抗方手中。但專家也指出,這些民族武裝的戰鬥力部分源於中國提供的武器與物資,包括迫擊炮、無人機及製造炸藥的化學原料。
臘戍位於中國通往緬甸曼德勒的主幹貿易線上,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反軍政府的民族民主同盟軍的擴張引發北京警覺,中國開始施壓反抗軍停火。報道援引專家認為,中國曆來擅於「兩邊下注」,在軍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維持影響力。
目前緬甸軍政府實際掌控的領土不到四分之一,但中國並未放棄對其支持,推動其舉行形式上的「選舉」以尋求合法性。同時,越來越多中國私人安保公司被部署至緬甸,保護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戰略設施,特別是連接皎漂港與雲南的能源走廊。
報道總結專家分析指出,北京意在通過緬甸建立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以在台海或南海衝突發生時,確保其在印度洋的地緣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