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為何成為美國「反對等關稅第一州」?

京港台:2025-4-18 08:30| 來源:環球時報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加州為何成為美國「反對等關稅第一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4月16日宣布的決定引發廣泛關注。不到兩周前,他就表示美國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不代表所有美國人。在美國各州中,加州之所以敢第一個站出來公開反對加征關稅政策,與其經濟實力以及美國最大進口州的地位密切相關。對於加州能成為美國「金州」的原因,該州州長辦公室網站發布的信息這樣分析:「加州長期致力於全球合作、創新和開放,這些因素幫助加州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對於那些認為「對等關稅」能「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這一信息值得重視。

  「他們無法承擔讓混亂繼續下去的後果」

  「非法關稅正在給加州的家庭、企業和我們的經濟造成混亂——推高物價,威脅就業。我們在為美國家庭挺身而出,他們無法承擔讓混亂繼續下去的後果。」4月16日,加州州長紐森在宣布就關稅政策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時,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說。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聯邦政府此前宣布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對來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不過,加州政府認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雖然規定在遭遇由外部因素導致的國家安全威脅以及經濟威脅時,總統可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採取一些行動,但並沒有賦予總統單方面對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關稅的權力。

  加州總檢察長邦塔說,美國憲法賦予國會財政權力。布魯克林法學院布洛克國際商法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法學副教授帕希斯解釋說,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總統如果要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需要確定美國國家安全或經濟面臨「非同尋常的威脅」,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說的貿易逆差和製造業外流是美國80年來刻意奉行的貿易政策的後果,而並非上述威脅。

  

  4月16日,加州州長紐森(左二)在該州一處農場舉行關於美國關稅政策的新聞發布會。加州總檢察長邦塔(左一)以及行業代表參加。(視覺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宣布起訴美國聯邦政府的是加州州長紐森。《洛杉磯時報》稱,今年1月加州遭遇大火后,他一直在避免損害加州與美國聯邦政府的工作關係,以免影響聯邦政府對加州重建的支持,而邦塔此前一直代表加州處理與聯邦政府的各類法律問題。4月16日,紐森表示,過去幾周在經受過加征關稅政策的影響后,他選擇採取行動。

  這並非加州政府首次公開表態,反對美國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4月4日,也就是特朗普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兩天後,紐森就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視頻稱,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不代表所有美國人,他正在尋求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以確保加州免受因美國升級貿易戰所招致反制措施的影響。

  「這就是為何我們要代表4000萬美國人維護自己的利益」

  面對美國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加州為何敢第一個站出來說「不」?紐森16日的表態談到了部分原因。他表示,加州是美國製造業最強的州,而加征關稅政策可能導致該州的收入減少數十億美元,「沒有哪個州的損失會超過加州……這就是為何我們要代表4000萬美國人維護自己的利益」。

  加州位於太平洋沿岸,與墨西哥接壤,是美國人口和經濟規模最大的州,又被稱為「金州」。加州州長辦公室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加州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3.9萬億美元,比美國第二大州得州高出50%,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同時,加州也是美國進口貿易最多的州,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額超過6750億美元,而這些貿易為整個加州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在美國,財富500強公司最多的州是加州。全球50家最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中,很多都在加州。該州還是美國的製造業中心,擁有超過3.6萬多家製造企業,這些企業僱用了110多萬人。在風險資本融資和農業等多個領域,加州都排名全美第一。該州每年向聯邦政府上繳超過830億美元。

  「加州長期致力於全球合作、創新和開放。」該州州長辦公室網站發布的信息為加州取得的經濟成就做出註釋。相關信息顯示,在紐森主政期間(2019年1月到現在),加州就與28個不同的外國合作夥伴簽署了38項國際協議,為長期的經濟成功奠定了關鍵基礎。紐森的前高級經濟顧問門多卡對美國「政治新聞網」表示,加州現在、過去和將來都是開放的,這是加州品牌和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貿易,對加州來說至關重要。根據加州州長辦公室網站發布的信息,該州超過40%的進口來自這些國家,在2024年加州進口的4910億美元商品中,從這些國家的進口總額為2030億美元。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是加州的三大出口目的地,購買了近670億美元的加州出口商品,占該州2024年1830億美元出口商品的1/3以上。

  從官員到民眾,加州重視中國的傳統由來已久。紐森2023年曾到訪中國,致力於推動雙方之間的貿易。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去年所做的調查顯示,很大比例的加州人認為美中關係「非常重要」(44%)或「有些重要」(40%)。

  多個行業因不斷變化的關稅政策「顫抖」

  「從依賴外國買家的杏樹種植者,到依賴中國零部件的矽谷巨頭,為加州經濟提供動力的主要行業仍在因為美國聯邦政府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而顫抖。」據美國「政治新聞網」、英國《衛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加征關稅政策可能對加州多個行業造成打擊。

  加州是美國的產糧區,供應全美大約1/3的蔬菜和3/4的水果和堅果。該州也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州之一,農業產值大約為590億美元,而2022年,其農產品出口額接近240億美元。近年來,加拿大是加州農產品的最大外國買家,歐盟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三。現在,除了加政府對許多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外,加拿大人也開始抵制美國產品。歐盟近期將加州的頭號出口農產品——杏仁,列入了被徵收報復性關稅的美國商品清單。加州杏仁產量約佔全球的76%,其所有杏仁的3/4被用於出口,主要買家包括印度、西班牙等國。

  很多加州農民對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發動的貿易戰依然記憶猶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農業經濟學教授卡特用「災難」形容這次貿易戰的後果,「當地許多農場被掛牌出售」。他介紹說,這場貿易戰給美國農業造成了270億美元的損失。根據加州大學研究人員2022年的一項分析,加州的堅果種植者受到的打擊最大,損失達8.8億美元。卡特認為,這一次情況可能會更糟,新貿易戰每年可能給加州造成60億美元的損失,並摧毀該州1/4的農產品出口。

  加州諸多農民和農業部門官員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可能後果感到緊張和焦慮。當地柑橘種植者卡普利里安說已經感受到關稅政策對其產品銷售的影響,「所有人都會感受到」。農民迪納的產品雖然尚未被關稅政策影響,但他表示自己正在密切關注相關動態,「人們都在屏息以待」。「不確定性可能比關稅本身影響更大。」加州一處果園的銷售總監威廉姆斯表示,因為農業生產的周期問題,不確定性讓農民很難做出種植計劃。

  「在持續的貿易摩擦中,旅遊業是受害者之一。」《洛杉磯時報》4月12日稱,加州旅遊局的數據顯示,加州是外國遊客來美第一大目的地,去年國際遊客在加州消費265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17.5%。然而,今年3月,加州旅遊局將其對2025年遊客消費的預測從最初的1660億美元下調至1600億美元。此外,一家總部位於費城的旅遊數據公司預計,今年前往美國的國際遊客將減少5%。洛杉磯旅遊和會議委員會表示,51萬洛杉磯人從事旅遊和酒店工作,相關企業超過1000家。當地酒店協會主席菲拉說,雖然洛杉磯酒店經營者正在努力吸引外國遊客,但美國聯邦政府的政策會讓其他國家的遊客不滿,「所以他們為什麼要來美國?在全球看來,我們不僅在搞垮自己的經濟,也在搞垮其他國家的經濟」。

  對科技產品的購買力或減少900億至1430億美元

  包括蘋果、甲骨文、戴爾等在內的多家加州科技企業也將因為關稅受到影響。加州商會下屬的商業和教育基金會參與編寫的一份報告顯示,科技行業佔加州地區經濟總量19%,到2022年為該州經濟貢獻了6234億美元。

  蘋果公司被認為是受打擊最大的公司。長期以來,該公司一直在中國組裝幾乎所有的標誌性產品。有分析師指出,超過80%的蘋果手機是在中國生產的。代表蘋果、「元」(Meta)等美國科技巨頭的消費者技術協會預計,加征關稅可能會使美國消費者對科技產品的購買力減少900億至1430億美元,其中許多產品是由加州公司銷售的。

  在美國聯邦政府宣布對華加征關稅後,亞馬遜取消了一些國際訂單。Meta和谷歌也在擔心其廣告收入,尤其是來自中國市場的廣告收入。有分析人士警告說,這種嚴重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一些科技領域的發展,而這些領域是加州和美國迫切希望保持領先地位的,包括人工智慧、半導體和清潔能源等。

  在亞馬遜工作的安德烈對《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表示,現在加州的技術公司已經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大部分美國技術領域的大公司都或多或少依賴中國製造業,現在我們面臨兩頭受挫的威脅——成本上漲以及潛在的生產延誤。不僅僅是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高價商品,還有充電器等低價商品,都會受到關稅戰的影響」。安德烈表示,他了解到一些加州公司已經開始未雨綢繆,探討如何應對產品漲價可能給銷售帶來的問題。

  加州製造業也難以避開加征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民主黨人格洛里亞是美國最大邊境城市加州聖迭戈市的市長,他正在為關稅可能給當地大規模跨境貿易造成的破壞做準備。格洛里亞介紹說,在生產汽車和電視機零部件的過程中,相關產品要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來回好幾趟。

  法律訴訟和遊說活動或影響關稅政策

  美國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還將影響加州大火后的重建工作。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邦塔表示,在就關稅問題起訴美國聯邦政府之前,他與對關稅感到憤怒的商業和貿易組織的相當多的人進行了直接對話,其中包括加州商會和太平洋商船協會。對於此起訴訟,白宮發言人發布聲明表示批評,聲稱加州沒有把重點放在應對一些地區內問題上,反而試圖阻止聯邦政府為解決商品貿易逆差而做的「歷史性努力」。

  為減少其他國家報復性關稅對加州經濟的影響,該州近期宣布計劃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支持依賴跨境貿易的行業創造就業和創新、採取行動保障受關稅政策影響的企業和工人實現經濟穩定等。

  除了加州外,美國多家小企業日前聯合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聯邦政府,認為在沒有國會批准的情況下,聯邦政府無權宣布全面加征關稅的措施。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加州和美國其他地區的強烈反對聲音表明其利益受到了嚴重衝擊,它們通過法律訴訟和遊說等政治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有觀點認為,關稅政策可能讓共和黨人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表示,隨著美國加征關稅政策的持續推進,其國內不滿情緒可能逐步累積。除針對中國外,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稅談判仍處於90天暫停期。在此階段,10%的基準關稅影響不是特別明顯,但若所謂「對等關稅」90天後正式實施,疊加對華博弈的後續效應,預計未來數月內政策後果將逐漸明朗。在此背景下,美國各州及企業反對聲浪預計將愈發強烈。若美國經濟出現下滑,尤其是債券市場發生顯著動蕩,美國政府可能被迫調整關稅策略。不過,此類政策轉向屬被動應對,並非出於白宮主動意願。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2: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