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雷軍,為何能讓網友「上頭」?

京港台:2025-3-23 11:39| 來源:環球人物雜誌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媒體:雷軍,為何能讓網友「上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雷軍這個IP

  能夠成功的「術」和「道」。

  作者:王秦怡

  「學霸」和「創新」,光有這兩個詞,你未必能在企業家裡搜索到雷軍。但如果加上第三個詞「網紅」,那十之八九,答案會有雷軍。

  打開各平台,搜索雷軍,流傳甚廣的是網友們寫的一個段子:

  老婆是初戀的,頭髮是不掉的,身高是一米八一的,啤酒肚是沒有的;滿分710考700的狀元,2年學完大學4年學分,人生第一桶金是100萬元,寫的程序被編入武大教材;28歲任職金山CEO,38歲實現財富自由,2002年銀行卡里只有冰冷的40億元……

  先別在意段子的細節有幾分真實,關鍵是配圖必須精挑細選,不然就容易出現一種「水土不服」的拼接感。

  圖片中,雷軍或站或坐,或者只是匆匆一瞥,但都有著不似56歲的挺拔。張愛玲說,「大部分的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歲以後方才更為顯著」。如果對比雷軍早年發布會的照片,在褪去「雷布斯」的影子后,如今的他看著更順眼了,顏值似乎也變高了。

  和雷軍年齡相仿、經歷相似的企業家不在少數,為什麼獨獨是他,成了「超級IP」(指自帶話題和流量價值的產品或形象)?

  「這是因為雷總作為企業家,把手機做到了全球前三,做汽車一上市也大受歡迎。就像有些人說的,『事成就人,不只是人成就事』,幹不成,那可能就成了老賴。」小米集團前公關策劃總監梅澤亮這樣認為。

  但這只是基底,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多次透露,集團上下很注重塑造用戶參與感,「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參與感,對於傳統商業而言,類似科幻小說《三體》里的降維打擊」。他總結參與感塑造的三個戰略——「做爆品」是產品戰略,「做粉絲」是用戶戰略,「做自媒體」是內容戰略。

  細品一下,這很可能也是雷軍這個IP能夠成功的「術」和「道」。無論當年的「雷布斯」,還是如今的「西裝霸總」,爆品、粉絲、自媒體,一樣也沒落下。

  

  「雷學」

  在網路上,霸總文寫手、時尚博主、汽車圈巨擘、企業員工等,都在學習、運用「雷學」(指學習雷軍、效仿雷軍的一門學問)。

  霸總文學的愛好者認定雷軍就是「現實版爽文男主」;時尚博主研究雷軍穿搭,如何營造一種看似隨意、實則精英的淡然;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張勇發布短視頻,聲稱「接受老周(360集團創始人、哪吒汽車投資人周鴻禕)批評,營銷向雷軍學習」;還有企業員工總結雷軍的彙報技巧,期待實現升職加薪。

  梅澤亮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雷軍曾對員工說,自己看過超2000遍喬布斯的產品發布會。

  「小米辦發布會,我們思考的是雷總要講90分鐘,聽眾有什麼興趣大老遠來聽,聽完后還願意說給身邊的朋友聽。所以團隊經常花一個多月時間去打磨內容,反覆研究消費者會怎麼看待這個產品,產品怎麼打動消費者。甚至發布會PPT的初版,都是雷總在紙上寫了內容,然後找同事設計,然後再寫再設計,修改多次。」梅澤亮說。

  他總結公關部準備給雷軍的文稿,必須滿足3個條件:觀點鮮明,邏輯清晰,細節動人。

  雷軍多次和員工提到,好的觀點應該是大白話,所有人都聽得懂,而且能直指人心,被人記住,像「颱風口上豬都能飛」。

  2018年,小米集團在香港上市,雷軍在公開信里寫道:「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2018年7月9日,中國香港。小米集團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雷軍出席敲鑼儀式。

  2020年,小米創辦10周年,雷軍在演講中說:「優秀的公司賺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贏得人心。」

  這些話都成了金句,為粉絲津津樂道。

  接下來就是為觀點提供支撐。黎萬強曾回憶:「每次幫雷總準備發布會演示文稿,講到產品技術時,他都會叫負責該技術的工程師在白板上畫原理圖。他說只有自己弄明白了,才知道演示文稿怎麼寫,才能自信地講給用戶聽。」這成為雷軍保持多年的習慣。

  在今年2月27日的發布會上,提到小米汽車SU7 Ultra的1548匹馬力,雷軍類比道,家用車一般是150匹,小米SU7 Ultra是普通家用車10倍的動力。

  雷軍還擅長講故事。

  2021年,小米新品發布會,雷軍的演講主題是「我的夢想,我的選擇」,演講曆數了小米股票破發、嘗試高端之路、被美國國防部列入當時針對「軍事企業」的相關清單等「至暗」時刻。末了,他又講了自己的個人選擇,「只是個普通的工程師,追求夢想,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接下來幾年,雷軍的演講主題分別是「挫敗的饋贈」「成長」「勇氣」,演講中,他將自己和小米的故事娓娓道來。

  但對於網上那些神化自己的細節,他也會進行澄清:「我並非高考狀元,未曾達到700分的高分,人生低谷時也並未擁有40億冰冷的資金。」這些澄清有一種「克制的幽默」,和謠言一起,在網路上被大範圍傳播。

  「雷總是產品大師,也是傳播大師,團隊只是他的輔助。」梅澤亮總結,「他相信做產品、做營銷都可以找到好的方法論。」

  2020年,范海濤訪談了小米初創團隊、高管等100餘位人士,寫了《一往無前》一書。她表達了和梅澤亮類似的觀點,「涉及重大產品的定義、公司的重大決策,雷軍一定是拍板的、重度參與的那個人。包括給公司寫傳記這件事,他會根據很多綜合信息自行判斷,把所有人的作品都看一遍,然後看誰更合適。這是我發現他跟很多CEO(首席執行官)不一樣的地方。」

  直到寫完書,范海濤才意外得知自己是7名備選作者之一。和雷軍第一次見面,兩人只聊了1個小時。

  「1小時其實聊不出太多東西,我說我寫過某某人的傳記,他馬上就說『我看過』,而且清楚地知道這本書賣了100多萬冊,覺得這本書的文字調性是他想要的。我當時並不是最出名的傳記作者,可見,他在選人之前就已經想好怎麼選了。」

  

  發布會請粉絲到場

  演講台上的「傳播大師」,只是硬幣的一面。

  范海濤坦率地說,雷軍本質上是一個內斂的人,可能演講並非他最喜歡、最擅長的事,「乍一看,他就像那種長大了的好學生,你不會把他跟好玩聯繫在一起,但我感覺他內心深處是狂野和浪漫,還有點搖滾。像『Are you OK(你還好嗎)』鬼畜視頻的流行、與董明珠的一塊錢賭約,都跟他的個人風格相關。」

  很多小米員工知道,雷軍喜歡滑雪。今年春節,雷軍滑了6天雪,而且滑的是野雪(指自然雪,非專業場地),「我每天都穿梭在雪場的山坡和樹林之間。這幾天山上一直在下雪,厚厚的粉雪讓體驗無與倫比」。

  

  ·2025年2月3日,雷軍發在微博上的滑雪照。(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有人評價他滑雪風格激進。他不以為然:「我滑了8年雪,從來沒摔傷過。」像是一個隱喻,企業家雷軍的人生課題是:找到一個新冒險的領域,如何安全漂亮地一滑落地?

  在范海濤看來,這種反差感正是雷軍「路人緣」好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媒體上,她寫道:「內斂和張揚這兩個非常矛盾的元素,是怎麼神奇地融合在一個個體的身上,並不知不覺成為一個中國故事代表的?」

  梅澤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真誠。

  一張流傳頗廣的照片是2024年小米汽車交付儀式上,雷軍給首批交付的小米SU7車主彎腰開門。到了今年,小米SU7 Ultra首批交付時,雷軍又給車主當司機,再次引發關注。

  

  ·2025年3月2日,小米SU7 Ultra首批交付,雷軍擔任試駕司機。(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你可以說他搞事件營銷,但我更相信他真心地想跟支持小米的用戶當面說一聲『謝謝』,跟『米粉』交流也是他發自內心喜歡做的事。」

  梅澤亮提醒記者,其他發布會基本上是請媒體和網路大V到場,而小米的發布會大部分是請「米粉」到場,「小米SU7發布會,有真正喜歡科技產品的年輕人,願意自費從邊遠地區坐著綠皮火車來,認真聽完這3個小時」。

  「其實,雷總特別擅長一對一(溝通),但一對多,像發布會和演講,他也有壓力。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擅長零售,不擅長批發。一對一溝通,很少有他說服不了的人。」

  梅澤亮回憶自己和雷軍進行二人談話的感覺,就是「完全被籠罩在他的話題方向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所以,趕上緊急項目時,身邊優秀的年輕人願意工作到凌晨3點,「但依然每天都很興奮,因為想幹事業、長本事」。

  梅澤亮記得,小米上市前,華潤五彩城辦公區只有兩部電梯。每天一到上班時間,員工密密麻麻在排隊,「雷總大部分時間擠不進去,也沒人給他讓。他就自己去爬樓梯,爬到十幾樓」。當時,辦公區的會議室也少,有時雷軍開會超時,後邊定了會議室的同事會催,他也不生氣。

  也是在小米上市前,一次,雷軍在二人聊天時,突然問梅澤亮:「你有沒有發現身邊70%的人一整天都在『摸魚』?」梅澤亮不知道怎麼回答,反思自己的團隊可能不夠努力,「他這麼問,顯然表明他看到了一些事實。不是每個員工都願意拉著行軍床在辦公室里奮鬥,但他希望倡導的是一種奮鬥文化,希望一批又一批充滿自驅力的人跑得很快」。

  

  「全員微博人」

  早在金山時期,雷軍就展露出營銷方面的天分。

  周鴻禕在1995年結識雷軍。在當年的中關村,二人談論著未來的各種可能性,甚至提出過賣水、賣盒飯的想法。

  周鴻禕回憶,雷軍說,如果去賣水,要請劉德華做代言人,就叫「忘情水」。「如果去賣盒飯,會做得如何如何不一樣——大家都看不起,覺得這是一個什麼生意——但他連這些都能講得非常有邏輯性。」

  黎萬強2000年加入金山時,雷軍已經是金山CEO。他回憶,雷軍當時的營銷風格「很彪悍」「長槍大陣」「風暴式營銷」,講究「海陸空」三軍並進——「空軍」是整體市場造勢,「陸軍」指組織地面推廣團隊線下傳播,而「海軍」則是選擇各路銷售渠道進行合作。「那時,我們會提一個相當『高大上』的提案,比如『紅色正版風暴』『龍行世紀』……做成聲勢浩大的營銷事件。」

  1999年,金山發動「紅色正版風暴」活動,雷軍將兩套軟體從168元下調至28元,3個月銷量突破110萬套,創下當時中國正版軟體銷售的歷史紀錄。

  「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候,他已經很懂得怎麼去發動用戶。這一方面當時是我完全不懂的。」周鴻禕說。

  這些打法和如今講究「潛入式互動」「潤物細無聲」的小米略有不同,但當時的一些思維延續至今。2011年,小米MIUI論壇發展到50萬用戶,依靠的是論壇發酵、口碑傳播。黎萬祥在書里講述了更多相關的細節。

  那時,他們開始找小米手機的營銷負責人,兩人見了若干人,都很失望,「來的人總愛跟我們說,『你去打廣告』『你去開實體店』……」

  兩個月過去,還未找到合適的人,雷軍便喊黎萬強做手機項目的營銷。在項目初步啟動時,雷軍就問他:「你能不能不花1分錢做到100萬用戶?」

  以論壇、微博等起家,自媒體傳播至今仍是小米的優勢。2012年,雷軍和幾名聯合創始人出演《我們的150克青春》微電影,為小米手機青春版作宣傳。這條微博創下了當年微博最高轉發數——200多萬條轉發。

  

  ·2012年,雷軍(左四)出演《我們的150克青春》微電影。圖為影片宣傳海報。

  梅澤亮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雷軍的微博都是他自己編髮,他每天花很多時間看留言。「一次開會,他出去了一下,就那麼一會兒,一看,他發了兩條微博。」

  如今,雷軍一個人活成了一個新媒體矩陣,抖音、微博、小紅書,各平台他都入駐。小米高層更是「全員微博人」「全員抖音人」,其中就包括小米集團合伙人、原金立手機老闆盧偉冰。

  當盧偉冰在視頻里曬出高管團隊全家福時,網友們「挑事兒」了:「雷軍小夥子有福氣和盧總合影。」

  圍繞小米集團高管,網友們還衍生出各種富有想象力的梗。就在盧偉冰曬出的視頻評論區,有網友問:「合照咋沒見我王騰大帝?」——負責紅米手機業務的總裁王騰,被網友們「喊話」頂替雷軍。

  

  評論區成了「許願池」

  雷軍的個人IP,也為小米生態的打造作出了貢獻。

  南京大學營銷與電子商務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初星宇注意到,「去年小米的新品分區洗衣機,是小米根據雷軍抖音評論區的網友訴求完成的,這不僅顯現出和消費者溝通的意願,更是把消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的體現」。

  於是,雷軍的評論區成了年輕人的「許願池」,甚至有網友喊話雷軍造衛生棉。

  不過,當流量大量湧入的時候,隱憂也隨之出現。

  初星宇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個人打造的IP形象,需要長期保持正面印象。當個人形象產生負面印象時,過往積累的好感和信任會崩塌。由於個人IP與品牌密切聯繫,這種負面效應會迅速傳導,造成對品牌的負面影響,使品牌口碑受損。」

  2015年,雷軍「Are you OK(你還好嗎)」的鬼畜視頻雖不屬於負面事件,卻也讓雷軍的親民形象深入人心,加深了小米手機「高性價比」的標籤,影響其向高端市場進軍。小米Note2就一度請實力派影星梁朝偉來代言,最終還是因各種原因停產。

  

  ·網友根據雷軍演講中的「Are you OK」製成鬼畜視頻。

  

  ·小米推出的Are you OK手型版氣門芯帽。

  「從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而言,雷軍個人IP的影響力似乎超過了小米品牌。小米品牌依託於個人IP發展,就會有一定的風險。這對傳統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都是一樣的。」初星宇說。

  對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有同樣的關切。「網紅企業家容易走到歧途上。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本是最好的製造業公司之一,但在董事長韋爾奇成為明星董事長以後,GE變成了資本市場的網紅,投華爾街所好,沒有真正的長期主義和科技創新。繼任者伊梅爾特意識到GE對未來產業的研發投入不足,著手改革,卻經常遭到投資人的否定。」

  梅澤亮的看法則不一樣。在他看來,小米的產品始終是雷軍能夠打造個人IP的基礎,而且,「小米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是一個創始人去賣產品的公司」。他反問記者:「你會擔心喬布斯跟蘋果公司捆綁得太緊嗎?」而且雷軍打造個人IP也有原則,「社會爭議話題他不參與,跟小米不相關的話題他不參與」。

  無論雷軍意願如何,前所未有的流量裹挾著各種聲音,不斷影響著輿論的走向。有網友發文章稱,目前網上基於雷軍的討論「嚴肅議題太少」「一股子飯圈味」。於是,這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對雷軍相關的帖子點了「不感興趣」。

  雷軍又一次踩准了流量時代的颱風口,而他的長跑還未結束。一名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將在更長的未來里得到檢驗。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5: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