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9個月回家!太空人面臨6大負面影響

京港台:2025-3-19 02:43| 來源:中時新聞網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滯留9個月回家!太空人面臨6大負面影響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滯留太空長達9個月的的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絲(Suni Williams)目前已經順利離開國際太空站,約莫17小時后就能返回地球,然而回家后,兩人恐怕要面對的是身體上漫長復健之路。

  綜合外電報導,搭載NASA與俄羅斯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成功脫離國際太空站,其中人員包含威爾莫爾、威廉絲,以及NASA太空人黑格(Nick Hague)與俄國太空人戈爾布諾夫(Aleksandr Gorbunov)。此次脫離過程為全自動操作,機組人員無需進行任何手動干預。龍飛船現已開始為期 17 小時的返回地球之旅。

  先前《每日郵報》報導,威廉絲曾與母校麻薩諸塞州尼達姆高中(Needham High School)學生透露,她基本上已經無法執行一些基本動作例如走路,「我已經在這裡待了夠久,現在我正試著回想走路的感覺。在這裡我沒走過路,沒坐過,也沒躺過」。

  對此,NASA指出,長期處於微重力環境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因此該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關鍵之一是ISS太空人每日2小時的運動訓練,包括跑步機訓練、固定腳踏車運動和阻力訓練,以維持身體健康與工作能力。

  而太空可能對人體的產生這6大負面影響

  1.骨骼與肌肉:無重力環境導致骨密度流失與肌肉萎縮,太空人需透過嚴格運動維持健康。

  2.心血管系統:心臟在微重力中可能形狀改變並縮小 10%,血液量減少影響循環功能。

  3.神經與適應地球重力:返回地球后,太空人可能出現站立困難、視線不穩、行走不適,需時間適應重力。

  4.視力問題:SANS(太空相關神經眼症候群)可能導致眼後部腫脹與視力受損。

  5.心理健康:太空環境導致情緒障礙、睡眠紊亂、認知衰退,影響返回地球后的適應能力。

  6.輻射風險:國際太空站雖受部分地球磁場保護,但長期輻射暴露仍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NASA為返回地球的太空人設計一套為期45天的復健計畫,共分為3個階段:

  第1階段:剛返回地球時,專註於恢復步行能力、靈活性以及肌肉強化。

  第2階段:加入本體感覺訓練,幫助太空人恢復身體與大腦的協調能力,並進行心血管耐力訓練。

  第3階段:太空人需進行功能性訓練,以恢復身體的最佳狀態。大多數太空人能在45天內恢復到出任務前的身體狀態,但某些人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全復原,甚至永遠無法恢復原本的骨密度。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