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花了近10年沒做到的,為何小米三年就做到了

京港台:2025-3-4 01:47| 來源:紐約時報 | 評論( 10 )  | 我來說幾句

蘋果花了近10年沒做到的,為何小米三年就做到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在近十年的努力之後,蘋果公司終於在去年放棄了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取消了一個已經耗費100億美元的項目。

  但去年在中國,電子製造商小米經過僅三年的開發,就推出了第一款電動車,並交付了13.5萬輛。該公司宣稱這個數字將在2025年翻倍。

  小米在蘋果未能成功的領域取得成功顯示了中國在電動汽車供應鏈方面已經佔據了多麼大的主導地位。中國企業已經掌握了電動汽車製造技術。通過利用這個基礎架構,小米能夠以低價迅速獲取零部件。

  多年來,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包括零跑汽車、理想汽車和賽力斯集團在內的許多中國電動汽車公司燒錢展開了激烈競爭,現在它們開始獲得盈利。

  小米並非唯一一家拓展到電動汽車領域的中國消費電子公司。多年來一直受到美國政府制裁和法律行動打擊的電信巨頭華為正在開發自動駕駛軟體。華為已經與包括賽力斯集團和國有企業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和奇瑞在內的多家中國車企建立了合作關係。

  小米長期以來一直被拿來與蘋果公司相比較。它所下的賭注被競爭對手競相模彷,比如主要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的低成本、高設計感的手機。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雷軍在2011年推出首款手機時,跟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一樣身著牛仔褲和黑色套頭衫。

  小米的第一款電動車SU7於去年3月推出,這是一款具有人工智慧功能的四門轎車,可以輔助停車,為乘客播放電影,以及在到家之前操控小米的家用電器。雷軍說,這款車看起來像保時捷。但21萬人民幣的售價是保時捷的四分之一。

  小米生產各種電子產品,從機器人吸塵器到空調,這些產品通過小米的操作系統連接,並通過小米的應用程序進行控制。在某種程度上,SU7隻是另一個電子產品。它可以利用從其他設備收集的關於駕駛者日常習慣的數據,來確定為汽車電池充電的最佳時間。

  「小米確實已經開始滲透到你的家中,」法盛投資管理的經濟學家吳卓殷說。「所有的東西都連接在一起,這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

  SU7的銷量與中國頂級電動汽車製造商相比不值一提,但它使小米躋身於那些對中國市場上外國豪華汽車製造商長期統治地位造成重大打擊的中國公司之列。自SU7上市一年以來,保時捷在中國的交付量下降了近30%。

  上周四晚,小米在北京發布了高端版SU7 Ultra,此外還有小米最新款智能手機的高端版。該公司讓一款原型車在德國紐博格林賽道上競賽,為其上演一場華麗的預告,小米說,該車在那裡創造了「最速四門車」的紀錄。

  根據中國的監管文件,小米還計劃今年發布一款運動型多用途車YU7。

  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受益於巨量的政府支持,這幫助它們控制了供應鏈,甚至包括汽車電池內部的礦物質。這種早期優勢幫助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這兩家中國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池製造商。今年1月,寧德時代被五角大樓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

  小米充分利用了這條供應鏈。其汽車使用來自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的電池。通過收購北京汽車集團的一家工廠,小米得以迅速投產。建築工人正夜以繼日地在北京建設第二家工廠。

  諮詢公司艾睿鉑的亞洲汽車業務主管戴加輝(Stephen W. Dyer)說,所有這些製造能力,令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可以用遠少於中國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時間,完成從開發到生產的工作,使它們能夠迅速將新車型推向市場,並專註於開發可以不斷更新的軟體。

  國內激烈的競爭促使許多中國汽車製造商向全球汽車市場投放價格低廉的電動汽車。去年,比亞迪在全球銷售了400多萬輛新車。

  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小米汽車在中國以外的地方上路只是時間問題。

  作為各種消費電子產品的熱門製造商,小米對中國消費者的偏好積累了深刻的了解。在SU7交付的第一天,買家就可以去小米的應用商店購買配件來裝飾汽車,比如模擬儀錶盤時鐘和一排連接在觸摸屏面板上的物理開關。

  「小米品牌的實力讓它領先於很多競爭對手,」諮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的董事總經理塗樂表示。「這就是在全球銷售汽車所需要的,因為它不僅是一種消費品,更是一種情緒產品。」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2: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