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一幕!物業費開始打5折,什麼信號

京港台:2025-2-26 04:16| 來源:智谷趨勢 | 我來說幾句

罕見一幕!物業費開始打5折,什麼信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沒等來房地產稅,等來了5折物業費。

  罕見一幕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物業降價潮」正在席捲全國,聲勢漸漸壯大——

  超過10個城市宣布「空置房物業費打折」,折扣一個比一個低,最低去到5折;

  在廣西柳州,物業公司甚至推出「0元物業費」,並且計劃在22個小區逐步施行;

  在重慶,上百個小區業主忙著遞申請,有小區物業費已經打5折;

  ……

  這幾年,蓋房子的開發商不賺錢了,物業公司卻在「悶聲發財」。2023年,35 家港股上市房企合計虧損了 2254 億元,54 家港股上市物企凈利潤總額約有157.16 億元。

  如今,「躺著賺錢」習慣了的物業,好日子恐怕要到頭了。進入紅海時代,既要卷價格,又要卷服務。

  哪些樓盤能夠申請降低物業費?這場「物業降價潮」會不會波及更多的城市?

  物業的苦日子,會是業主的好日子嗎?

  物業降價潮,最早出現在江蘇。

  今年2月起,江蘇鎮江開始實施一項新規:房子要是連續空置超過6個月,業主以後只需要交70%的物業費。

  

  在給業主減負這件事上,一貫「散裝」的江蘇表現出了空前團結。已經宣布「空置房物業費打折」的10多個城市裡,差不多一半是江蘇的:鎮江、句容、無錫、宿遷、揚州、常州……

  鎮江,並不是最早吃螃蟹的城市。因為從去年2月起,山東青島就開始實行「空置房物業費打6折」,已經整整一年了。

  若是論起力度,還得看大西北。甘肅蘭州新城規定:對連續未入住6個月以上的空置住宅,申請通過的,物業費按50%收取。

  直接打五折!

  

  不光是空置房,正常住的房子物業費也降了。

  去年6月1日,最新版的重慶中心城區住宅物業費收費標準開始實行。

  按照新標準,電梯房物業費最高為1.9元/平方米•月,樓梯房最高為1.35元/平方米•月,都遠遠低於市場價。

  

  消息一出,業主們徹底坐不住了。短短兩個月時間裡,數百個小區業主申請降低現行物業費。

  位於巴南區的風花樹小區,20%業主去年聯名向街道提出申請,終於得償所願。從今年1月1日起,物業費從過去的1.80元/平/月降為1.30元/平/月。

  氣氛烘托到了這一步,有的「神仙物業」甚至主動降價,替業主們把費用打下來了。

  同屬於巴南的金樾山小區,高層物業費從2.4元降到 1.9元,洋房別墅從最高4.5元統一降到2.09元,直接打五折!

  

  圖源:網路

  最近兩年來,武漢市一大批小區物業公司宣布下調物業費。

  一開始只是江夏、新洲等遠郊區,現在連中心城區的個別小區也加入到了「降價潮」中來。

  上面說的這些,還只是據現在「降價」的層面。柳州一家物業公司已經遙遙領先,直接推出了「0元物業費」。

  去年年底,該公司向業主宣布:

  「一晃眼為本小區服務快5年,如我司能繼續服務並續簽合同,將成為免收物業費試點小區。」

  

  柳州某小區的免收物業費函件  圖源:廣西交通台官微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該公司總經理稱,公司在柳州市內管理小區共22個,2024年已有小區成功實行(免收物業費),後續其他小區也將逐一展開。

  都卷到這個份上了,不降價還有活路嗎?

  時代變了。當慣了大爺的物業公司,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了。

  過去這些年,物業沒少被吐槽。怎麼到了今天,一切似乎迎刃而解了呢?

  出台政策的各個地方,內心其實寫滿了無奈:

  房子,實在太多了。

  據我觀察,很多城市對「空置房」都是有要求的,必須是從未居住過的房子。一旦進場裝修,就要足額交物業費了。

  那麼,什麼樣的房子符合要求呢?

  答案是:買來投資、扔著不住的房子。三四線,恰恰是這種房子的重災區。

  經歷過前些年的棚改運動,三四線城市的房子早就進入了「供應>>>>>>需求」的階段。一個普通家庭,手上可能就有好幾套房子。

  不少城市熱衷於建「xx新城」「xx新區」,房子蓋了一堆,到晚上都沒幾盞燈亮著。

  貝殼研究院發布過的一份空置房調研報告顯示:2022年前後,中國28個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達到12%。

  而根據國際社會通行標準,住房空置率在10%以下是比較合理的區間。

  具體來看,一、二、三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隨城市能級依次遞減,分別為7%,12%和16%。北京、上海、深圳的空置率相對較低,都在7%以下。南昌、廊坊、佛山的住房空置率相對較高,均在15%以上。

  

  「物業降價潮」里少有的二線城市,重慶和青島,都屬於庫存量大、去化較久的「困難生」。

  如果房子沒人住,還要交物業費,豈不是賣掉更好?如果拋售的房子變多了,房價下行的壓力豈不是更大了?

  接二連三出政策「降低物業費」,背後是這些城市自己的考量。

  當然了,過剩的不只是房子,還有物業。

  過去三十年,房地產瘋狂擴張,對物業的需求不斷增加。

  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08年末全國物業公司數量只有5.8萬家,2018年末增加到了23.4萬家,十年間翻了幾倍。

  過去三年,房地產銷售斷崖下跌,自然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物業公司了。

  說白了,物業跟衛浴瓷磚、混凝土鋼筋的本質是一樣的,都屬於房地產鏈條上的一環。牛市一起狂,熊市一起扛。

  

  武漢江夏的中海光谷錦城小區,原本的中海物業即將到期。為了能成功續聘,物業兩次宣布降低物業費,從最初的每月3.3元/平方米降至2.6元/平方米。

  物業工作人員深情承諾:若能成功續聘,物業費和車位服務費等費用將會下調,但服務質量不會打折扣。

  家大業大的物業龍頭們,也感受到了寒氣。

  財報數據顯示,中海物業2020~2024年半年期營收分別為26.03億元、35.74億元、49.72億元、62.75億元和68.38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8%、51%、35%、23%和9%,

  增速罕見回落到了個位數。

  很多人沒注意到,鋪天蓋地的「物業降價潮」里,有一群城市悄悄缺席了。

  江蘇半個省都跟了,卻不見南京和蘇州的身影。

  4個一線城市,北上深無動於衷,廣州僅僅對保障性住房的空置房提供了一定的物管費優惠,範圍並不大。

  不僅如此,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物業費,還在蹭蹭往上漲。

  北京六環外的房山,新盤物業費奔4字頭了。

  單價2字頭的「極致剛需」巨燕·燕京府,物業費高達3.98元/平米/月。同個物業公司、同樣在六環外,樓齡10年+的大興天宮院,物業費還不到3塊錢。

  至於丰台郭公庄區域這類偏高端的板塊,物業費已經奔9塊錢去了。

  在物業費這一塊,敢跟北京掰掰手腕的,也就是上海了。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2023年上海新入市的項目,物業費價格均值7.46元/平米/月,中位數6.73元/平米/月,相比2015年之前上海統一指導價「最高不超過2.3元/平米/月」已經實現了翻倍上漲。

  黃浦、靜安、楊浦三區的平均物業費價格最高,已經分別達到17.56元/平米/月、12.06元/平米/月和9.92元/平米/月。貴得上海業主直吐槽:

  「單價不到8萬元的樓盤,物業費達到12元/平米/月;單價6.5萬元的樓盤,物業費高達14元/平米/月。剛需買個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物業費就超萬元。」

  上海的二手豪宅,甚至還在主動提高物業費。

  長寧區的華麗家族古北花園小區,單價10w+,物業服務費單價先後四次調整,從2.20元/平/月一路漲至5.95元/平/月。

  

  能級更高的城市,價格更貴的房子,物業費還在變得越來越貴。

  我知道,眼下的「物業降費潮」,看起來很像是爽文。爽就完了,卻治標不治本。

  一味地卷價格,未必是好事。

  一方面,維持一個小區的正常運轉,本身是需要成本的,而且隨著房子的老化會不斷增加。

  過於低廉的物業費,根本無力負擔。

  據房產博主「真叫盧俊」統計,上海大部分老小區的物業費就是在0.6-0.8元/平/月。

  簡單算一筆賬,一個800戶的中等社區,戶均50平,每個月物業費0.6元/平。在繳費率達到100%的情況下,全小區的物業費總共只有24萬。這筆錢,連換部電梯的費用都不夠。

  即便在一線城市,很多樓齡超過20年的老小區,每月物業費還不到1元/平。

  不誇張地說,大部分老小區目前的破舊衰敗,背後有個很大的原因,是物業費無法伴隨著時間上漲,無法覆蓋最基礎的管理維護成本。

  誠然,有不少物業公司收著高昂的費用,卻沒能提供配套的高品質服務。

  

  資料圖

  但你要指望物業費只有幾毛錢的年邁小區,里裡外外精心維護得跟新小區一樣,顯然更不可能。

  另一方面,過於追求低價到最後,很可能要支取小區公共收益用於維持日常運轉。

  比如我們剛剛提到的「0元物業費」,當然不是物業公司白乾活不收錢,而是以小區的公共收益、停車費、廣告費,以及其他收費等作為主要收入。

  這筆錢,原本是屬於業主的。

  我們總說「天下物業一般黑」。但歸根結底,物業的問題並非「收費過高」,而是沒有提供跟價格相匹配的服務。

  物業的苦日子,會變成業主的好日子嗎?

  物業費降低了,但更多深層次的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

  沒有一個公開透明、方便查閱的賬目明細,物業費交上去之後,具體花在了哪裡?

  沒有業委會,小區很多議程無法推動。但全國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大概只有三成左右。

  二十年是國內小區的分水嶺,之後產生的大量維修更換需求,錢從哪裡出?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在買房的時候,選一個口碑還不錯的物業。

  而物業費貴一點,碰到好物業的概率會更高一些。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0: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