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到頂流,為什麼是這六家公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2025年,杭州的開年模式,稱得上「火熱」兩個字。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春晚上扭秧歌機器人,等等,讓杭州的科技型企業走到了世界的聚光燈下,特別是其中有六家企業被稱為「六小龍」。科技創新型企業扎堆兒出現,讓一個問題也在很多人腦海中盤旋:「六小龍」是怎樣煉成的?暴發背後是怎樣的創新生態在支撐?
當記者來到「六小龍」之一的雲深處科技,企業展廳里,不少客戶和政府調研團正在排隊等待參觀。
杭州雲深處科技市場品牌經理 錢曉宇:我們基本上從節前到節后就是連軸轉,每天大概有七八撥,上百號人來參觀。門口的自動門最近因為訪客太多,它關關停停都已經壞了。
讓這家企業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碼,正是眼前這些能跑會跳的機器狗。
不僅50度的陡坡可以應對自如,就連80厘米的高台和多級階梯也不在話下。
對比此前拍攝的視頻,我們可以發現,2023年,這隻機器狗的運動能力還是這樣的:走路緩慢、步態也略顯僵硬。如此短時間內,機器狗的核心技術究竟是如何突破的?
記者看到,這隻24小時不停訓練的機器狗,可以實時收集環境信息、行走軌跡、運動狀態等數據,傳輸到系統上。通過最新的人工智慧演演算法,技術人員不必再教給機器狗每個環境應該怎麼走,而是讓機器狗自主應對不同環境,學會自己走。
杭州雲深處科技研發總監 周燕鑫:我們現在更多是基於AI的、訓練的、更先進的AI演演算法,相當於有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像以前是非常固定的,基於一個場景或一種步態。它的運動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以前不能去的地方或者不好去的地方,現在都能從容應對,對我們項目的交付和訂單量都是有很大的幫助。
從傳統演演算法全面轉向人工智慧演演算法,去年雲深處科技的這一重大轉型,讓它從全國40多萬家智能機器人產業企業中脫穎而出,目前已在電站巡檢、應急救援等400多個項目實現落地應用。
走訪中記者發現,這次杭州科技型企業的集體暴發,一個共同的技術底座就是人工智慧。這也讓杭州這個「電商之都」正在向硬核科技創新城市加速邁進。目前,杭州人工智慧企業數量超過560家,利潤總額占浙江全省超七成,形成了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條,人工智慧發展整體水平已居全國第一梯隊。
創新密碼:每賺1元錢9毛錢搞研發
這批快速崛起的杭州科技企業,不僅僅抓住了人工智慧新機遇,也在各自的賽道中,把技術研發做到了極致。一家企業200多人,研發人員佔了一半以上。而另一家企業更是每賺1元錢就把九毛錢用來搞研發,火爆出圈的創新密碼到底是什麼?
在強腦科技,這款仿生手是企業的明星產品。它的核心技術是肌電、神經電和腦電的數據採集以及數據解析。換句話說,就是用一個超級感測器去監測大腦深處的信號。
這個信號有多微弱?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它蘊含的能量大概相當於一節五號電池的一百萬分之一。而眼前的這款仿生手不僅可以精準捕捉到人體的腦電信號,還能破解它所傳達的信息,精準地猜測動作意圖。
眼下,這款能用意念控制的仿生手又迎來了更多升級版,能夠感知溫度和壓力的智能仿生手等多款產品都將在今年迎來量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每隔幾個月,就會根據用戶的反饋和技術進步進行一次產品升級迭代,像眼前這樣的產品設計手稿,更是多達上千張。
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韓璧丞:在神經科學產品裡面,我們是非常快速的。相當於把以前一個高高在上的科學儀器、一個神經科學產品拉到了日常生活中。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支撐起這樣快節奏產品迭代的企業,全部員工只有二百多人,但其中科研人員比例達一半以上,學科背景覆蓋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整個鏈條。
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韓璧丞:我們在過去10年時間裡基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去解析大腦的神經信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演演算法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升級,這些殘疾人用戶用意識控制假肢的控制度變得比以前又更加靈敏了70%以上。
不僅研發人員佔比高,研發投入更是相當大手筆。在群核科技,記者看到企業研發出了一套「世界模擬器」,可以在電腦上1∶1還原出豐富的3D室內場景。依託這項技術,用戶只需要上傳一張平面戶型圖,10秒以內就可以生成3D戶型圖,一鍵匹配家裝方案。而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從2017年起就保持在50%以上的研發投入,遠高於其他軟體公司20%的平均線。
群核科技聯合創始人 首席技術官 朱皓:最極端的研發投入可能是2020年,公司每收入1塊錢,我們研發投入9毛錢,是非常高的狀態,意味著公司是肯定要虧本的。我們相信還是要有足夠高的投入,才能夠去吸引到足夠多的人才。
如今,堅持原創、重視研發,正在成為杭州科技企業的一種集體氣質。杭州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已從2021年的3.57%增長到2024年的3.92%,企業研發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超過七成。
從論文里找項目 創新生態耐心陪跑
這批快速崛起的杭州科技企業,不僅僅抓住了人工智慧新機遇,也在各自的賽道中,把技術研發做到了極致。一家企業200多人,研發人員佔了一半以上。而另一家企業更是每賺1元錢就把九毛錢用來搞研發,火爆出圈的創新密碼到底是什麼?
在強腦科技,這款仿生手是企業的明星產品。它的核心技術是肌電、神經電和腦電的數據採集以及數據解析。換句話說,就是用一個超級感測器去監測大腦深處的信號。
這個信號有多微弱?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它蘊含的能量大概相當於一節五號電池的一百萬分之一。而眼前的這款仿生手不僅可以精準捕捉到人體的腦電信號,還能破解它所傳達的信息,精準地猜測動作意圖。
眼下,這款能用意念控制的仿生手又迎來了更多升級版,能夠感知溫度和壓力的智能仿生手等多款產品都將在今年迎來量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每隔幾個月,就會根據用戶的反饋和技術進步進行一次產品升級迭代,像眼前這樣的產品設計手稿,更是多達上千張。
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韓璧丞:在神經科學產品裡面,我們是非常快速的。相當於把以前一個高高在上的科學儀器、一個神經科學產品拉到了日常生活中。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支撐起這樣快節奏產品迭代的企業,全部員工只有二百多人,但其中科研人員比例達一半以上,學科背景覆蓋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整個鏈條。
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韓璧丞:我們在過去10年時間裡基本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去解析大腦的神經信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演演算法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升級,這些殘疾人用戶用意識控制假肢的控制度變得比以前又更加靈敏了70%以上。
不僅研發人員佔比高,研發投入更是相當大手筆。在群核科技,記者看到企業研發出了一套「世界模擬器」,可以在電腦上1∶1還原出豐富的3D室內場景。依託這項技術,用戶只需要上傳一張平面戶型圖,10秒以內就可以生成3D戶型圖,一鍵匹配家裝方案。而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從2017年起就保持在50%以上的研發投入,遠高於其他軟體公司20%的平均線。
群核科技聯合創始人 首席技術官 朱皓:最極端的研發投入可能是2020年,公司每收入1塊錢,我們研發投入9毛錢,是非常高的狀態,意味著公司是肯定要虧本的。我們相信還是要有足夠高的投入,才能夠去吸引到足夠多的人才。
如今,堅持原創、重視研發,正在成為杭州科技企業的一種集體氣質。杭州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已從2021年的3.57%增長到2024年的3.92%,企業研發投入占研發經費比重超過七成。
從論文里找項目 創新生態耐心陪跑
在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杭州也瞄準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搭建技術轉移轉化「高速路」,讓技術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鏈路更通、效率更高。一套剛剛升級的人工智慧大模型、一群專業的技術「紅娘」,正在給杭州的技術落地帶來改變。
當記者來到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全國首個成果轉化領域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剛剛完成升級迭代,記者看到,只要輸入某一家企業的名稱,大模型就能自動分析企業的業務方向、潛在的技術需求,並自動匹配上來自科研院所的最新技術成果。
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副主任 王宏坤:我們會分析企業的潛在技術需求,這些技術需求是通過AI方式自動生成的,而不是企業主動填報的。我們主動把匹配的信息推給相關的企業,很多企業也是比較驚訝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解決企業技術需求徵集難的難題。
通過這套大模型,企業找技術、企業找專家、技術找企業等不同訴求都能夠在指尖上輕鬆實現。目前,已能夠分析預測超10萬家企業的潛在技術需求125萬項,匯聚全國科技成果80餘萬項。
大模型跑完了技術成果供需匹配的「第一棒」之後,一群專業人士即將接手接下來的工作。
講話語速很快、時不時「討價還價」,他們是一群輾轉於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技術經紀人,也被稱作「技術界的紅娘」,目前這一新職業已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技術經紀人 劉銳:大模型的平台是什麼?是完成了初期的匹配,它們是第一棒,我們後面一定要把棒接住,精準化細分化,最終交易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增大。我們叫「科技紅娘」,把雙方往中間拉,了解雙方真實的需求或者真實的關注點和顧慮點。
劉銳告訴記者,技術經紀人一頭連著科研院所,一頭連著市場和產業,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技術成果定價難等問題,複合型知識結構使他們成為技術轉化領域的「香餑餑」。記者在他的工作文檔中看到,去年一年他經手對接的項目超過了300項,而隨著今年的科技創新創業熱潮,他的工作量還在快速增加。
目前,這條成果轉化「高速路」正在讓杭州成為更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首選地。而不斷聚集的硬核科研實力和政策利好,也在讓杭州的創新活力加速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