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推動「家風」政治化 家庭或成意識形態戰場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強調家庭教育必須與「愛黨、愛國」相結合的一番宣傳,引發外界輿論關注。有評論認為,此舉凸顯當局正將普通家庭作為控制意識形態的新戰場。而在經濟下行、社會矛盾加劇的背景下,這種做法也反映出習近平對政權穩定的焦慮。
正值中國大眾歡度農曆春節期間,中共黨刊《求是》雜誌本周五(1月31日)發表習近平的上述署名文章,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習近平在文章中表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幸福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家風」不僅關係個人成長,也關乎國家與社會的穩定,因此家庭教育必須承擔起「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他寫道:「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
外界注意到,習近平連任中共總書記以來,當局針對新聞輿論的管控呈現出「媒體姓黨」的統一風格,而正在春節期間的各大官媒網站也無不例外,都將習近平的這篇文章擺在了版面最明顯的位置。那麼,熱衷反腐運動的習近平對官員家庭是什麼態度呢?
根據《求是》發表的內容,習近平要求領導幹部以身作則,樹立廉潔自律的家風,並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推動相關活動,以營造「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家庭成為政治宣傳陣地
伴隨近年中國經濟下行,社會矛盾日趨加劇,而習近平提出的「家風」概念似乎並非單純的道德修養,而是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宣傳。這樣一番深入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宣傳,為何要選在春節出台呢?
旅美獨立評論人士古懿認為,當局試圖將家庭轉變為政治宣傳的前沿陣地,以確保其意識形態能夠從家庭層面紮根。
他說:「中國極權主義和傳統的列寧式極權主義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它基於傳統的『家國同構』的框架,家庭和國家是緊密相關的。所以中國古代皇帝不只是叫『君主』,而是『君父』,既是君主又是父親,而習近平就是利用了這一點。」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中國傳統家庭架構中,長輩對年輕人既有指導性,也帶有壓迫性。而習近平則利用這一點,試圖進行對年輕人的政治教化與管控。
他說:「政治教化是讓家庭的尊長把黨、政府的話說出來,而年輕人要麼是基於親情更容易聽進去,要麼基於對尊長的尊重不好反駁,更不好反抗。而政治管控則是利用家庭對年輕人的約束力,特別是很多年輕人經濟上還沒有獨立,或者其他方面還有賴於原生家庭的支撐。」
政權焦慮與社會控制的加深
海外資深時政評論人士馬聚則認為,習近平推動塑造「聽黨話、跟黨走」的家庭氛圍,這不僅是對社會控制的深化,也反映了習近平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的政治焦慮。
他說:「他們(習近平這樣的獨裁者)在對社會輿論、大眾媒體進行洗腦和嚴格控制后,過去禁閉到單位、一個民族、一個宗教等等方式之外,他們現在進軍的是家庭。而未來還會進軍到夫妻兩人,最後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家庭也要分割開來,把每個人原子化,只有這樣他們才覺得略微安全些。」
本台早前報道,中國當局近年來大力推動所謂的「紅色基因傳承」,鼓勵年輕人接受黨的教育,甚至出現學生舉報教師「言論不當」的現象。這種社會氛圍可能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告密,回歸類似「文革」時期的政治高壓環境。馬聚補充說,這種情況在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尤為明顯,親屬間的舉報現象屢見不鮮。
馬聚說:「他(習近平)要發揮中國所謂的傳統的家庭自組織,利用這樣的社會自組織來實行和推動以孝治天下,對黨、對國家,實際上對他個人,也要作為家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