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中國職場陋習?美國亞超遭控違反勞權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人走線赴美后多從事勞力密集工作,包括門檻較低的外送員。DW調查發現,有華裔司機在替由中國人創辦的外送平台工作時,因賄賂文化遭不公對待、甚至無預警解職。維權人士感嘆,類似的勞權爭議來自中國人的「劣根性」。
號稱「北美最大亞裔購物網」的電商平台Weee!,近來遭到旗下外送員控訴內部高管濫權、甚至收賄,導致送貨訂單分配不公,司機權益受損卻申訴無門。
「就是你跟他關係好,他可能就派單給你⋯⋯甚至有的州,那個調度(人員)要收賄才給你派單,比如說你每個月給我上交多少錢,或是給調度請吃飯、送禮等等,我就優先給你派單。」位於美國佛州的中國配送員J告訴DW。由於擔心遭受報復,他要求匿名受訪。
DW也聯繫了J的前主管以進行查核,對方表示確實有配單不公、收賄等情況發生,但強調事屬單一調度主管的「個人行為不妥」。該爭議人員也在遭到多位司機投訴之後,收到數次警告,並受公司高層與人資關注。
然而,J表示自己向總部提起申訴之後,登記的外送賬號仍遭無預警停用。去年10月下旬,他在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上發文控訴之後,雖獲得Weee!官方賬號回復指公司「非常重視此類情況,會迅速展開調查」,但至今未獲得任何聯繫。
「這不是個案,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劣根性。」全美華工聯合會籌辦人簡輝告訴DW。他過去在中國從事勞工維權多年,后遭政府迫害後於2023年10月移民美國。「我們現在把很多中國國內辦公室一些不公平的、不正當的競爭,都帶到美國來了。」
Weee!以電子郵件回應DW時,未正面回應J所做出的指控,並表示:「以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方式運營是 Weee! 的首要任務⋯⋯我們認為這些指控毫無根據,並將全力抗辯」。
勞資糾紛從何而來?
Weee!是由3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在2015年於矽谷創辦,以販售亞洲生鮮食品為主的電商平台。新冠疫情期間,該平台逆勢成長,資產估值在2022年達到41億美元,成為備受投資市場看好的「獨角獸」。
目前Weee!在全美各地都有提供外送服務,在微信、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平台上都有官方賬號,深入海外華人社群。配送員J向DW透露,該公司的基層員工、配送員也大多來自中國或具華裔背景,工作期間都是以中文直接溝通。
「中國人那一套(職場)文化都在這裡。」J表示,在加入該平台成為送貨司機之後,上層的調度主管曾換過一次。該名來自中國的新主管曾要求司機「站隊」,J不從后,即開始遭受針對,接到的外送單數量大幅下降。
「我說我是來工作的,我來賺錢養家的、不需要站隊。可能這個事情對他(調度主管)來說,覺得有些冒犯。」J補充說,事後他向總部寄發申訴郵件,卻反遭封號、踢出工作群組,等同無預警被解聘,勞工權益未受保障。
來自中國的「文化移植」?
實際上,和J面臨相同處境的司機並不少。在美國佛州、加州、得州等地,皆有送貨員指控該公司存在派單不公、侵害勞權等問題。前年3月,美國一家勞動法律師事務所代表加州的送貨司機向Weee!提起集體訴訟,指該平台違反了勞工法。
根據訴狀,其中一項指控包含如J所說「報復和歧視對 Weee! 的非法商業行為提出保護性投訴的司機」。「我們在這起集團訴訟案件的訴訟過程中了解到,該公司採取了對這些司機不利的行徑,包括解僱他們、不給他們分配工作等,」負責該案的律師鄭巧晶告訴DW。
鄭巧晶也表示,訴狀中也提到了有關收賄的情況,「有配送司機抱怨經理收受其他司機的賄賂,而那些沒有行賄的司機則被分配到不利的配送路線。」
DW查閱了該訴狀,其中描述原告宋先生向Weee!人力資源部投訴,指控一名調度人員收受其他司機的賄賂,在配送路線分配上存在偏袒行為,然而投訴的最終結果,是宋先生被告知該主管並未操控路線。訴狀寫道,這與宋先生「所目睹的截然相反」。
其他指控還包含「非法扣留司機應得的小費」、「非法剝奪員工的法定用餐時間」、「違反加州法律對於工作場所的健康安全規定」等。
DW試圖聯繫該案的原告司機,但律師鄭巧晶表示,目前原告集團已與被告公司Weee!達成和解,現階段司機並不願意接受媒體訪問。Weee! 則表示,由於訴訟仍在進行中,無法討論這些指控的細節。
作為離鄉背井的中國人,J表示自己並不意外在海外華人社群遭遇負面工作經驗,只是「沒想過他們會這樣子亂來」,「我以前(在中國)也是做管理的,我們也不會說無緣無故就把你開除掉。」
勞工維權人士簡輝則說,J的遭遇在美國華人移工圈中並不罕見,特別是在知名外賣或電商平台之中,對外送員配單不公的現象時有耳聞,也「絕對有發生」。他說:「很多管理者在(中國)國內就有這方面的管理經驗⋯⋯他們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人為干預派單,許可權非常大。在某些情況下,他甚至可以將訂單分配給他比較親熟的員工。」
簡輝告訴DW,這些管理者通常認為,他們在中國的管理模式是一種「優秀的文化」,可用來凝聚人心,加上中國勞工環境講求「低成本」,對工人的權益相對缺乏重視。「所有具有中資背景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將這些管理方法帶到了美國。」
從中國到美國 外賣騎手權益有望改善?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潤」至海外的中國人在近年有所增長。據美國官方數據顯示,穿越美墨邊境「走線」的中國移民數自2023年飆升,達到新冠疫情前的10倍。
簡輝說,中國人「潤」至海外所尋求的就是「一個希望」,「今年是過去10年中(中國經濟)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來20年最好的一年,這是大家最喜歡說的話。大家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已經感覺到沒有希望,看不到經濟發展的未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在沒有希望的地方,大家一定不願意待下去的。」
而在平台經濟持續成長之際,門檻低、時間相對自由的外送工作,成為了許多中國移民的首選;在美國,除了Weee!之外,也有許多華人在熊貓、飯糰外賣等知名平台擔任外送員。
「現在在紐約的話,大家會開玩笑說,樹上都是外賣員,因為地上已經站不下了,」簡輝告訴DW:「過去那個單很多,還可以選一下,現在的話,一天能夠搶到一點單都已經很不錯了。」
簡輝表示,不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這些「新業態工人」幾乎都是以自雇者的身份為電商平台工作,優點是彈性大、能自由安排工作時間;缺點是不享有公司福利、勞工權益相對缺乏保障。
在中國,約有1200萬人從事外賣配送工作,但市場幾乎由兩大平台——「美團」和「餓了么」主導,外送員在工作權益上缺乏談判空間。近年來,隨著待遇縮水、工作條件未獲改善,外送員爆發集體抗議的事件屢見不鮮。
根據香港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過去5年在中國由零工(Gig Workers)舉行的抗議至少就有400次。
「我們當時在中國國內的時候,想推動的一個東西,就是把中國的外賣騎手與公司的雇傭關係改成勞動關係。」簡輝說,勞動關係是指將外送員納入企業體制,對其進行更多規范和管理。
「我們到這邊(美國)來以後,發現其實也有很多人和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簡輝表示,美國近年開始重視外送員的勞動權益。以紐約市為例,2022年該市立法保障外送員有使用餐廳洗手間、自行設定配送距離的權利,並嚴禁平台對司機採取報復行為,逐年提高最低工資至今年4月1日為止,屆時工資將達每小時近20美元。
同時,紐約正在推動立法,期盼將外送員的工作型態分類從「獨立承包商」改為「僱員」,或是通過相當於僱員保障程度的法案來,但目前這些提案被認為有爭議、仍面臨挑戰。
簡輝表示,紐約對外送員的保障在全球都具有「標竿性」,他期待中國在未來也能進一步改善外送員的工作條件,但坦言難度很高。
「紐約的市議會還有勞動保護者協會都是做了很積極的推動工作,而中國勞動保障部門在這一塊是嚴重缺位⋯⋯(中國)政府它不是站在勞工一方。」
簡輝補充,加上中國國內工人本身抗爭的覺悟與力道相對不足,更難以形成壓力、促使執政者做出改變。「我們工人大多數最大的反抗,就是提桶跑路——我在這裡轉不過你,實在沒辦法,也只能說我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