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避談強硬對華政策 美中關係迎喘息期?

京港台:2025-1-22 01:52| 來源:美國之音 | 評論( 12 )  | 我來說幾句

特朗普上任避談強硬對華政策 美中關係迎喘息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特朗普就職日未提對華強硬政策 分析:先安內再攘外,只是時候未到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首日,並未如外界預測般迅速推出強硬的對華政策。這一溫和的開局促使中港股市及人民幣匯率在1月21日迎來逆勢反彈。市場對此表現出樂觀情緒,認為美中關係可能有所緩和。然而,多數分析人士警告,特朗普對華的強硬立場並未根本改變,僅是「攘外必先安內」,優先解決國內事務后,或將對中國採取更嚴厲行動。

  中國股匯市無明顯波動 財經媒體稱投資人「鬆一口氣」

  星期二,香港恆生指數上漲0.91%,重回20,000點大關,收報20,106.55點;深圳成指上漲0.48%;上海A股則微跌0.054%。

  早前市場預期,特朗普若對將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一舉提升至60%,中國恐只能放任人民幣貶值來抵消關稅的衝擊,但隨著他上任第一天,並未高舉關稅大棒。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因特朗普首日未施加高關稅而走強。周一夜間,人民幣匯率飆升近750點,突破1美元兌7.27人民幣。然而,周二下午5點30分,人民幣小幅回調至7.29的水平。

  對於這樣意的表現,財經媒體《FX168》分析,是因為「特朗普的就職政策表明他將採取談判方式,而非立即對貿易夥伴徵收高額關稅」;台灣的《巨亨網》也在報道中指出,特朗普沒有立刻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讓投資人鬆了一口氣」。

  特朗普2.0到來,美中開啟「蜜月期」?

  儘管市場情緒向好,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中關係的緩和期不會持久。

  香港智易東方證卷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藺常念指出,雖然特朗普近期對中國的態度和緩許多,但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本質仍然是強硬,美中「蜜月期」至長應該不會超過百日。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雖然特朗普暫時未如拜登般全面封殺中國高科技產業,但美中貿易爭端恐隨時再度升級。

  藺常念說:「(美國前總統)拜登要全方面封殺中國,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但是特朗普(還)沒有做到這一步,很可能因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關係,他(特朗普)所以對中國的態度比較圓滑了一點。但是我們都觀望,他(特朗普)一定會(對中國商品)再(增)加10%的關稅,所以大家的心裡有這個準備了。」

  特朗普上任首日簽署行政命令,讓短視頻平台TikTok不賣就關的法律生效期延長75天。他還表態,只要TikTok將50%股權賣給美國公司就可以繼續在美運營。

  此外,《華爾街日報》透露,特朗普有意在上任百日內訪問中國以深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予以積極回應。

  毛寧在星期一(1月20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願意同美國新政府一道,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保持溝通、加強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

  學者觀點:先友后敵,安內攘外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對中國是先禮後兵。

  港媒《星島日報》1月19日發表社論分析,特朗普對華友善,只是「先友后敵」手法,待榨取中方利益后才揮動「大棒」,而中方也對特朗普不存期望,並「虛與委蛇,配合演戲」,以換取更多時間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才能有本錢與美國周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也認為,特朗普暫未對中國出手,是因「硬碰硬」難以佔優。他在微博發布的一條視頻中說,特朗普是因為經過八年的較量,深知中國實力很強,「硬碰硬」的話,美國賺不到便宜。加上中國態度很好,還讓國家副主席韓正赴美捧場,他才會「改變打法」,因此中國對他仍不能掉以輕心。

  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則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特朗普的做法是「先安內再攘外」。

  值得推敲的是,他在就職演說中唯一一次提到中國,是質疑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利益受損,實際上,就是不滿中國在當地的經營,擔憂美國會遭中國「掐脖子」。

  此外王義桅認為,特朗普三番兩次說要買下格陵蘭,是因為當地的稀土資源和北極航道,說到底,依舊離不開美中爭霸的架構。

  因此,一旦特朗普搞定國內事務,肯定會用諸如推翻「一個中國政策」或取消「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等方式,接著對付中國。

  藺常念也同意,特朗普反中的本質不變,所以他要算2020年第一階段美國貿易協議的舊帳,解決美中兩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或他口中的不公平競爭和匯率操縱。

  特朗普重新擁抱石油 恐衝擊中國「新三樣」

  另外,特朗普也簽署行政令,打算讓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攸關全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協定》。藺常念認為,這對中國將是「機遇大於危機」,因為等於美國把全球領導地位讓出來,讓中國可望接手。

  但王義桅則認為,特朗普簽署行政令退出《巴黎協定》並重啟石油與天然氣儲備的政策,對於已經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大量國力,並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的中國而言,這將帶來巨大風險。

  王義桅說:「他說這個能源轉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涉及到中國的競爭力,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嘛!中國的未來的領先技術,如果(新能源)這個東西推翻重來,又回到傳統化石能源時代,那中國在這方面,這麼大的投入、這麼成功的故事,是受了很大挑戰的。」

  特朗普的對華三大層次戰略

  在台北的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則認為,美中不會有蜜月期。

  他歸納特朗普過去一年半來的所有策略發言,分析出特朗普對華戰略有「三大層次」,首先是逆轉前美國總統理查德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聯中制蘇路線,改走聯俄制中路線。

  因此,他會先改善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關係,以期讓烏克蘭戰事於六個月內停火,屆時,特朗普才會對華開展全面性的戰略打擊。

  其次郭育仁分析,相對於上一任期,為了削減美中貿易逆差而亂揮關稅大棒,未來特朗普對中國將采「精密打擊」。鎖定中共各利益勢力掌握的國企和新產業,如鋁、鋼、汽車、電動車和鋰電池等產業課徵關稅,打中國經濟要害,也分化中共。

  郭育仁告訴美國之音:「從他第一任起學到的教訓,我覺得,他(特朗普)會做所謂的精準打擊,除了提高打擊中國經濟的力道以外,也造成中國內部統治集團之間的分化,因為各個不同的利益集團現在當然都效忠習近平,可是當他們被打擊到的時候,在政治上他們都會傾向對習近平不滿。」

  他說,屆時特朗普若出此大招,中國恐難接招。

  郭育仁分析,特朗普的第三層戰略將是台灣,這也恐是北京不可承受之重,特朗普可望對台擴大軍售,如台灣炮兵防禦灘岸亟需的自走炮、海軍驅逐艦的汰換和神盾戰鬥系統的部署,乃至出售更多F-16V四代半戰機給台灣。

  此外郭育仁分析,未來美台軍事整合也將升級,包括讓台灣以營為單位赴美接受前進部署的訓練,亦即一改過去易受中國飛彈攻擊的大軍團集結,改采小隊化、瀕海戰鬥團化的分散部署,這等同讓台灣受到比日、韓等同盟國更高規格的軍事待遇。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20: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