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緒,他低調的活到2015年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皇帝制度基本貫穿了千百年的歷史,始終沒有改變。在彼時,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是地位最顯赫的人。一個皇帝,縱使十分年幼,卻依然能讓全部官員和百姓俯首稱臣。皇帝制度的傳承,是依靠嫡長子繼承製的。這就不難看出,血緣是皇子選拔的重要關鍵,不僅是皇帝一人,出生在整個皇族的人都會格外尊貴。
他們當中有的人封官拜相,成為權力的掌握者。縱使沒有過人之處,也可以一生養尊處優。一切的一切,都要基於一個原則——效忠皇帝。清朝的溥儀皇帝是最後一任皇帝,人們都知道溥儀,卻鮮少有人知道他的弟弟溥任的。哥哥是皇帝,大伯是光緒,奶奶是慈禧,溥任卻低調地活到了2015年。
如果放在民國建立之前,溥任是一個妥妥的人生贏家。他本可以出生在富庶之家,享受皇族的尊貴,優渥的度過一生。可是也不知道是他的幸運,還是不幸。他出生在清末,一個正值改革的年代。溥任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王爺,在他出生之時,清政府就已經不復存在了。不過比起他的哥哥和爸爸,他也算是過得安穩,沒有經歷太多的磨難。
哪怕在民國成立以後,他們也獲得特許,繼續居住在王府中。在他長大成人以後,選擇從事教育工作,成為講台上的一名老師。他沉默寡言,只選擇把書教好。下面的同學也鮮有人知,台上的這個老師竟有如此厲害的身世。與其他皇族相比,溥任對權利沒有太大的渴望。抗日戰爭開始以後,溥儀被日本人扶持,建立偽滿洲國。
當溥任去接自己的哥哥與父親時,發現哥哥已經淪為傀儡。堂堂一國之君,卻淪落到含垢忍辱。溥任看著哥哥的模樣,心中十分不忍,他也暗下決心,哪怕一生清貧,他也不會再選擇如此卑微的皇權。他深知,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國家已經煥然一新。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各方面的基礎建設都不是十分完善。溥任決定,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在一所老房子里開辦了小學,並辦得越來越好。他把學校交給了國家,自己則一直在講台上任教,直至退休。除此之外,他還利用一切資源,將文物與書籍無償捐獻給國家。那些文物,大多都出自王府,隨便一件拿出來,都價值連城。
他前後捐了一千多件文物,心中沒有半分雜念。在父親去世以後,他選擇更辛勤地撲在教育崗位上。在課餘時間,他補充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清朝事件,對後世清史的研究具有寶貴的借鑒作用。溥任一生節儉,始終保持著樸素的生活習慣。他背了好多年的老式書包,是花了五塊錢淘來的,身上一件三十元夾克衫,穿了好幾十年。
他正直,善良,在步入老年以後,就一直居住在北京的一所老房子里。這個老房子屋頂是壞的,每逢下雨就會漏雨,如果別人遇到這樣的事,一定會想著儘快修好屋頂。可是溥任沒有,他選擇把自己的工資都捐出去,幫助別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位善良的老人,以杜甫來勉勵自己。如果能讓別人住上好房子,那自己的房子破碎了也沒關係。二零一五年,溥任與世長辭,為自己的人生畫下句點。
他的一生,是平淡的一生。分明出身不凡,可他卻甘願平淡。他雖是皇室家族的人,可他從來不以此自居,一直低調地做人做事。他將終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欲無求。溥任先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學者,著實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