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釋「友好」信號 專文吁中美加強合作

京港台:2024-12-26 22:43| 來源:美國之音 | 評論( 12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官媒釋「友好」信號 專文吁中美加強合作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白宮即將迎來權力更迭之際,中國共產黨機關報和政府喉舌《人民日報》改變了平時「抗美」的宣傳基調,最近先是舉辦「中美友好故事」徵文活動,星期四(12月26日)又發文表示中美關係應「校準正確航向」,呼籲推動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向好發展」,加強合作。

  「中美兩國合作可以實現互利共贏。雙方應拉長合作清單,做大合作蛋糕,讓各自的成功成為彼此的機遇而非挑戰,」《人民日報》寫道。

  這篇文章回顧中美關係過往互動良好的歷史時刻,例如1971年兩國正式建交前使雙方關係解凍的「乒乓外交」,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提及的「鼓嶺之友」。

  《人民日報》表示,中美關係「經風歷雨,但總體上保持了向前發展勢頭」,且中美利益早已「深度交融」,呼籲「脫鉤斷鏈不是解決之道」。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將在2025年1月20日再次入主白宮。他在競選期間多次表示,將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他在第一個任期內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在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是否會提升對中國的貿易戰成為各方矚目焦點。

  《人民日報》文章指出,「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違背歷史潮流和經濟規律」,一再強調「對抗將導致雙輸」。

  《人民日報》此篇文章署名為「鐘聲」,是該報官方的特殊署名之一。「鐘聲」是「中國之聲」的簡稱,蘊含「警示鐘聲」的寓意,以正面闡述中國對國際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

  《人民日報》另有任仲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仲祖文(「中共中央組織部文章」的諧音)、鍾軒理(「中央宣傳部理論」的諧音)等特殊筆名。

  中共黨媒徵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傳遞緩和關係信號

  除了評論文章呼籲中美合作,《人民日報》星期三(12月25日)刊文表示,近日已啟動「『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徵集活動」,向大眾徵集中美交流「感人至深」的故事。該報同日以大篇幅介紹「鼓嶺故事」與「鼓嶺情緣」。

  這一作品徵集活動在由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與環球時報社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向中國海內外組織及個人徵集作品,旨在「續寫鼓嶺故事,傳承鼓嶺情緣」。

  鼓嶺的故事源於二十世紀初,一群美國傳教士到福州鼓嶺生活和傳教。習近平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曾邀請美國親屬再訪鼓嶺,該地去年還舉辦了「中美友誼論壇」。

  中國官媒一直將此作為兩國民間交流的宣傳重點,還曾專門拍攝紀錄片,尤其突出「習近平助美國老人圓夢」的故事。

  徵文內容指出,應徵作品應針對「跨越文化差異、傳承友誼信任」主題,通過文字、圖片、視訊等形式,記錄中美交流故事,展示中美友好合作「美麗畫卷」。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01: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