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熱帖:中日,上演了一場年終大戲...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9月釋放出橄欖枝,11月領導人再加碼,12月上演了一場年終大戲。
中日關係,終於在2024年底出現了新局面。
不容易,不容易,真不容易。
最新的事件,就是日本外相岩屋毅訪華。看報道,他是12月25日凌晨3點半左右抵達北京的,這也是他出任日本外相后第一次訪華,選了西方聖誕節這一天。
他和王毅談得不錯。
兩人都出席了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第二次會議。會議達成10項重要共識。
比如,前面四條。
1,大力推動青少年交流互訪,鼓勵支持兩國間修學旅行。
2,深化教育領域合作,加強互派留學生,支持兩國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高等院校開展校際合作。
3,支持旅遊業合作,出台更多便利化措施促進兩國遊客互訪。
4,搭建更多友好城市交流橋樑,積極用好中日省長知事論壇、中日韓文化交流年、東亞文化之都等機制和平台擴大兩國地方、民間友好交往……
這麼積極,在前幾年,簡直不可想象。
哦,還有一條,非常重要:加強媒體、智庫交流合作,在雙邊關係中發揮積極作用,著力改善民意和輿論環境。支持雙方開展新媒體交流合作,鼓勵兩國正能量網路創作者相互交流。
「著力改善民意和輿論環境」!
中日都認識到,當前的民意和輿論環境,其實對中日外交都不利,所以,必須著力改善,而且,還要「鼓勵兩國正能量網路創作者相互交流」。
在這方面,確實大有可為。
當然,成果不止於此。
看外媒的報道,岩屋毅在北京宣布,放寬中國公民簽證措施,具體包括將設立有效期10年的旅遊簽證,並將團隊旅行簽證可停留天數,從15天延長至30天,以促進中日兩國的經濟與人文交流。
這也是日方對中方善意的積極回應。
上個月,中方宣布,恢復日本人入境中國的免簽證待遇,並將可逗留時間從15天延長到30天。
看新華社報道,岩屋毅就對王毅說,感謝中方給予日本公民免簽待遇,日方將進一步放寬簽證政策,便利雙方人員往來。
還有,日本人非常關心的日本水產品解禁問題。日本核污水排海后,中方立刻採取行動,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確實讓日本遭受巨大損失。
日本很急。所以,幾乎每次中日磋商或對話,這都是日方必談的一個問題。
今年9月,雙方就此達成初步共識。我看到,這次中方也有積極的回應。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會有妥善的解決。
看新聞稿,王毅和岩屋毅見面,還有很多積極的表態。
王毅告訴岩屋毅,中日互為近鄰,兩國關係的意義超越雙邊。中日關係穩定了,亞洲就更加穩定;亞洲穩定了,就能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作用。
岩屋毅告訴王毅,日中關係改善對兩國是戰略機遇,對亞洲乃至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日方願同中方攜手前行,共促地區和平與繁榮。
當然,中日能有今天的峰迴路轉,不得不提的是石破茂的上台,尤其是上個月中日領導人在拉美的會晤。
岩屋毅就說:兩國領導人利馬會晤為雙方指明了努力方向,日方願同中方增進互信、協調合作,增加雙邊關係中的積極議程,減少未決問題,妥善管控分歧,全面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構建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
過去幾年,中日關係經歷風風雨雨,現在終於峰迴路轉。
還是挺感觸的,簡單三點吧。
第一,必須看到時代大背景。
什麼大背景?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要看到,逆全球化甚囂塵上,特朗普再次上台。
我之前就說過,特朗普2.0,很多人認為,面臨最大衝擊的,可能是中國。
錯了。
中國肯定面臨衝擊和考驗,在這點上,我們不要有任何幻想,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但遭受最大衝擊的,一是美國國內,二是美國盟國。
各國都在加快調整政策,應對可能的衝擊。
中日關係轉圜,也是其中之一吧。石破茂上台後,中日關係改善加速。
確實如王毅所說,中日關係穩定了,亞洲就更加穩定;亞洲穩定了,就能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作用。
第二,日本要切實兌現承諾。
中日關係很敏感,釣魚島問題,靖國神社問題,慰安婦問題,還有種種歷史問題,總是牽動著人們的神經。
但在日本,也總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在這些敏感問題上,時不時出現嚴重刺激中國人情緒的言行。
中日關係能好嗎?
對民粹主義,日本要高度警惕,警惕軍國主義的沉渣泛起;當然,中國也要警惕,警惕各種極端的言行。
民粹主義只會害了中日!
日本要切實兌現承諾。比如,這次岩屋毅就說得很好,日方恪守日中聯合聲明原則,尊重並理解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日方在歷史問題上繼續秉持「村山談話」明確的立場,表達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
但關鍵要落到實處。
第三,考驗決策者的智慧和遠見。
我一直認為,未來的世界競爭,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歐洲有歐盟,北美有美加墨,東亞呢?東盟太小,中日韓更應攜手。
中國和日本,應該成為朋友,最好也成為朋友。實現這一點,對於兩國整體利益,應該說超越100個諾貝爾和平獎。
我總覺得,辱罵與恐嚇,決不是戰鬥。
日本需要反省,深刻反省歷史的深刻教訓,消除鄰國胸中塊壘。中日都需要冷靜,越是憤怒的時候,越是要冷靜。怎麼打蛇打七寸,怎麼消除心中的藩籬,怎麼最有利於國家利益……
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高超的大國外交,就是將強敵化為朋友。
我們都是搬不走的鄰居,即使不想做兄弟,也沒必要成為仇敵。
中日已經邁出了積極的一步。接下來,繼續考驗著政治家們的智慧和遠見。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