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大佬們斥巨資研發"延壽葯",科幻電影將成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據紐約郵報11月25日報道 億萬富翁正在資助研發延壽藥物,這些藥物最終將進入市場,供人們購買。這將使富人變成「時髦且享有特權的殭屍」。
這一令人不寒而慄的警告發出之際,公眾開始擔心,隨著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抗衰老藥物可能僅需幾年時間就能問世。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 (Jeff Bezos)、PayPal 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 (Peter Thiel) 和 ChatGPT 創始人薩姆·奧特曼 (Sam Altman) 是眾多將財富投入再生醫學的美國大亨中的新一批代表人物。
據報道,貝索斯向 Altos Labs 投資了 30 億美元,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投資之一,該公司由他於 2021 年與出生於俄羅斯的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 (Yuri Milner) 共同創立。Altos Labs 旨在研究如何逆轉衰老過程,探索一種名為「生物重編程」的技術,這項技術將使科學家能夠在實驗室中「重啟」衰老細胞,恢復其活力。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報道,Altos Labs 立即被拿來與 Calico Labs 相提並論,Calico Labs 是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於2013年創立的一家專註於長壽研究的公司。
然而,他們並不是唯一致力於抗衰老的億萬富翁:PayPal 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投資了瑪土撒拉基金會,這是一家自稱致力於「讓 90 歲成為新的 50 歲」的非營利性醫療慈善機構,旨在延長人類的健康壽命。
瑪土撒拉基金會的目標包括研發能夠創造新器官、血管和骨骼的技術,清除身體內的「破壞性生物結構」,進一步研究表觀遺傳學,恢復老年人的認知和身體功能等。
最近,去年4月,ChatGPT 創始人薩姆·奧特曼向生物技術初創公司 Retro BioScience 投資了 1.8 億美元。
據該公司官網介紹,Retro BioScience 專註於「細胞重新編程」,預計將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開發出臨床概念驗證。該公司承諾,未來將人類壽命延長 10 年。
7月,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MRC 醫學科學實驗室與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葯,能夠將實驗室小鼠的壽命延長近 25%。
他們的目標是利用藥物和其他技術延長人類的預期壽命,使人體細胞保持更年輕、更長時間無病。
SmartWater Group 創始人 Phil Cleary 表示:「以技術發展的速度來看,人類延長壽命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Phil 表示,矽谷大佬們在戰勝死亡的競賽中應「停止扮演上帝的角色」,他認為對醫學聖杯的追求是「自我驅動的」,並指出這可能會創造一個「富麗堂皇、享有特權的殭屍世界」。
他說,相反,這些億萬富翁應當用他們的巨額財富幫助世界上最貧困的兒童活到成年。畢竟,他們的錢不應只用來延長富人精英的生命,而應更多地用於幫助每年因飢餓和其他可預防、可治療的原因死於非命的全球500萬兒童。
「矽谷對青春之泉的執著追求是一種恐懼驅動、自我驅動的愚蠢行為,這樣的行為將給地球和最脆弱的居民帶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Phil 說。他還是《長生不老葯》一書的作者,這本小說探討了延長壽命的藥物對社會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後果。
「因此,這項危險研究背後的億萬富翁應該停止扮演上帝的角色,重新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天約有10萬人死於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而科學家們對衰老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衰老一直存在分歧。
雖然衰老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老年人面臨著諸如阿爾茨海默病、心臟病和癌症等致命疾病的風險。
一些人認為,線粒體(細胞的能量工廠)可能是衰老的罪魁禍首。隨著時間的推移,線粒體會產生不穩定的化合物,損害或老化細胞中的重要分子和蛋白質。
另一些人認為衰老可能與「衰老細胞」有關,這些細胞在體內休眠,卻不被身體的廢物清理系統所清除。
儘管如此,隨著科學家們逐步揭示衰老的分子機制,抗衰老研究正在快速進展。
數十位知名商人已經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致力於延長人類壽命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
Phil 的 SmartWater 技術已被全球20多個國家的200多萬人使用。他承認,延長生命的藥物將有助於那些因絕症而面臨死亡的人。
但他警告稱,這類藥物必定價格高昂,意味著世界上大多數人永遠無法負擔。
「在延長少數特權階層生命之前,人類必須首先關注如何延長數百萬因飢餓而死的兒童的生命,哪怕只有幾年。」他說。
都柏林大學的神學家 Niamh Middleton 博士對此表示認同,並表示,如果矽谷成功實現其目標,人類「可能會永遠消失」。
「除了許多宗教的論點,包括上帝的神聖計劃,我認為可以肯定地說,如果私營公司為了商業利益將延長壽命的藥物推向市場,最終人類可能會永遠消失。」Niamh 說。
「在我們追求延長壽命的過程中,我們應首先把注意力轉向那些最脆弱的人。與其將資源集中在昂貴的個人長壽措施上,不如把我們的精力和資源用在消除兒童飢餓的禍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