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舉動恐招致「恐怖後果」

京港台:2024-10-23 21:44| 來源:華爾街日報 | 我來說幾句

中國一舉動恐招致「恐怖後果」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近年來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而媒體發出示警,中國企業陸續量產的記憶晶元生產線,雖對一些大型外國記憶體晶元製造商來說是非立即性的風險,但仍可能會帶來新一波產能過剩,從而擾亂記憶體晶元市場。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半導體產業最近籠罩著記憶體晶元產能過剩的陰霾,去(2023)年開始的一波強勁漲勢過後,記憶晶元製造商的股價在今年年中大幅回落。

  報道指出,雖韓國SK海力士(SK Hynix)和美國美光(Micron)的股價近期有所回升,但這兩家公司以及三星(Samsung)的股價都較7月的高點下跌約20%至30%。

  報道指出,記憶晶元的漲勢主要是人工智慧(AI)熱潮推動高性能記憶晶元的強勁需求,但業界最新的擔憂是中國記憶晶元製造商積極擴張產能。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數據指出,以晶圓計算,中國製造商的DRAM產能從2022年佔全球產能的4%躍升至今年的11%;摩根士丹利預計,到明(2025)年底,中國DRAM產能將達到全球市場的16%。

  雖然目前的實際影響還很小,但值得注意的是,長鑫存儲增加了對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的資本投資。

  華爾街投資機構伯恩斯坦(Bernstein)數據顯示,長鑫存儲的位元密度僅為更先進競爭對手的55%,位元密度是衡量單位面積實際存儲容量的指標,長鑫存儲的良率也較低,這意味著在給定的產能下,長鑫存儲生產的可用晶元數量較少。

  但中企正在搶購晶元製造設備以期擴大產能。據全球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在採購晶元製造設備上的開支高達247.3億美元,比同期韓國、台灣、北美和日本的總支出236.8億美元還要多。

  不過,由於先進位程設備難以獲得,中國的投資重點在成熟製程上,因此中企至今仍無法與國際巨頭競爭。但話雖如此,中國這些成熟製程晶元仍廣泛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醫療設備和家電等。

  由於中西方地緣政治不斷惡化,中國企業(如智慧手機製造商)有強烈的動機儘可能在其產品中使用國產記憶晶元,且隨著中共政府在這方面大舉投資,可能會取得比預期更快的進展。

  報道指出,存儲晶元是中國企業的龐大市場,據摩根大通的數據,中國約佔全球DRAM需求總量的20%至25%。因此假設中國供應商開始取代外國公司來滿足國內需求,那麼韓國和美國公司就會在中國市場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被迫削減產量,或在其它國家另找市場。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19: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