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3870萬的學區房,為少交200萬稅款,男子打算...

京港台:2024-8-28 15:57| 來源:上海法治報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買3870萬的學區房,為少交200萬稅款,男子打算...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夫妻倆想買一套「學區房」

  買賣雙方為逃避200多萬的稅款

  竟想通過「婚更」辦理過戶手續

  也就是

  雙方通過

  結婚辦理過戶手續后再離婚

  不料

  合同簽訂后不久

  雙方產生分歧

  陷入了糾紛……

  

  小莉和小張想為孩子上學置換一套「學區房」。3月,夫妻倆通過中介公司找到了賣家李女士。

  經過協商,房屋成交價格定為3870萬元。為逃避200多萬的稅款中介公司提議買賣雙方可通過「婚更」辦理過戶手續,即小莉與小張先離婚,小張再與賣家李女士結婚,兩人在婚內辦理房產過戶,之後再離婚。而後,買賣雙方同意了這一提議。

  當日,買賣雙方便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中約定購房定金為200萬元,現場交付20萬元,剩餘180萬元於本合同簽訂后七日內補足。合同中還約定雙方通過婚姻辦理過戶手續,並載明:如果因為乙方(小莉、小張)原因導致本合同無法履行,乙方已支付的定金由甲方(李女士)沒收等內容。

  合同簽訂后不到一周

  小莉和小張卻就

  房價款、付款期限、付款方式

  與李女士產生了分歧

  在合同簽訂后第二天,小莉、小張從別處了解到,該小區上一套相同戶型房子以3500萬元的價格賣出。夫妻倆認為中介串通賣家把房價抬高,從而要求降低房價、延後付款期限等。在與賣家協商無果后,夫妻倆遲遲沒有支付剩餘定金。

  當年6月,李女士向小莉、小張發送了《合同解除通知函》,通知他們購房合同解除,並且沒收已經繳納的20萬元定金。夫妻倆不服,將李女士告上法庭,要求李女士返還定金以及支付相應利息。

  法院判決:購房合同無效

  一審法院認為

  雙方達成的房屋買賣合同中關於「通過婚姻辦理過戶手續」的約定違背公序良俗,旨在避稅,應屬無效。除此之外,雙方約定的其餘合同內容合法有效,應予恪守。由此,一審法院認定案涉房屋買賣合同系因小莉、小張違約而導致解除,李女士主張沒收定金具有事實和合同依據,駁回了小莉、小張的訴請。夫妻倆不服,上訴至上海一中院。

  上海一中院經審理后認為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李女士是否應退還夫妻倆20萬元購房定金及利息。對此,需判定本案雙方簽訂的購房合同是否有效。

  上海一中院認為,其一,雙方通過婚姻辦理過戶手續的是為了逃避繳納稅款,屬於明顯的偷稅行為,且涉及數額巨大,違反了法律的強制規定,應當予以禁止。

  其二,買賣雙方利用房地產登記管理的漏洞,約定買賣雙方通過先結婚後離婚的方式,完成案涉房地產所有權的變更,有違公序良俗

  其三,合同系通過「婚更」這種非法的手段實現合同目的,「婚更」條款是合同主要條款,是完成案涉房屋所有權變更、實現合同目的的唯一手段。綜上,該合同應認定為無效

  鑒於本案《房地產買賣合同》無效,定金條款亦屬無效。上海一中院遂改判,李女士返還小莉、小張購房定金20萬元。同時,小莉、小張對簽訂無效的《房地產買賣合同》亦存在過錯,應當承擔一定責任,故駁回了小莉、小張要求支付利息的訴請。

  法官提醒: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

  還存在其他利用婚姻登記制度

  獲取利益或者逃避責任的現象

  諸如:利用虛假結離婚

  騙取拆遷款、逃避執行、騙取貸款

  規避房屋限購政策、取得特定城市戶籍等

  社會主體從事上述不法交易

  不僅有違公序良俗

  同時其交易本身具有極高的法律風險

  行為人本人也極易觸犯法律

  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1: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