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查出超雄胎兒被勸打掉,這兩天把網際網路吵撕裂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這兩天,「胎兒查出超雄該不該留」,讓整個網路都吵炸了天。
起因是一位懷孕7個月的准媽媽在孕檢過程中,查出了胎兒有嵌合體超雄綜合征,焦慮地把報告單發到了網上,結果引起軒然大波。
@小啾啾
評論區大多是勸打掉的,甚至「超雄體綜合征是不是天生壞種」都上了熱搜。
不僅是出於對她育兒負擔的考慮,更有人擔心「超雄出生就是魔童降世」「以後就是反社會人格,教育再好都沒用」……
最終這名孕婦在考慮之後選擇了終止妊娠,但網上有關「超雄」的討論並未停止。
繼NPD(自戀病態人格)、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之後,「超雄」成為又一被年輕網友掛在嘴邊的「社交平台流行病」。
只不過一邊火在年輕人漫不經心地玩梗里,「這天氣熱得我都超雄了」「這角色是不是超雄啊」;
一邊火在大眾對「天生壞種」的擔憂里。
01
當下最火「網紅病」,
有人害怕有人玩梗
從醫學角度來講,「超雄體綜合征」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疾病。
人體的每個細胞內一般擁有一對性染色體,普通女性是XX,普通男性是XY,而超雄患者多了一條Y染色體,顯示為「XYY」。
根據不少醫生的說法,這種基因異常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注意力缺陷,且多動和衝動發生率更高,但並不是犯罪的決定性因素。
不過目前網際網路大吵架中,基本已經被等同於潛在的反社會人格——而且是根深蒂固,怎麼教育都教育不好的那種。
《涉過憤怒的海》里周迅的兒子李苗苗,就被認為可能是個「超雄」。
理由是他不僅情緒容易激動,且對家人和愛人都缺乏情感和同理心——甚至故意把年幼的妹妹彈下蹦床,導致親妹妹癱瘓截肢。
韓國一檔育兒類綜藝里,有個非常暴躁的男孩,也經常被視頻網站的切片博主打上「超雄」的標籤。
會用最難聽的話辱罵外婆,情緒激動時猛拽媽媽的頭髮、用腳大力踢門,甚至假裝乖巧地「埋伏」在媽媽的卧室門口,騙媽媽出來后一杯水潑過去。
儘管李苗苗的設定中並沒有「超雄」這一項,而韓綜里心理學專家也把男孩的行為歸結於心理和家庭因素。
但「超雄=易激動+暴力傾向」的印象,似乎已經深入人心。
甚至超雄體綜合征作為一種疾病,在網際網路上的傳播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梗化。
用一些網友的話說:「超雄是名詞,但也可以是形容詞,形容一種比較暴躁、且不怕向外發泄的狀態。」
@陳去去
網上已經衍生出了「超雄文學」,用來形容自己日常生活時不時想發下瘋的衝動。
早八通勤路上看到客戶的消息,一股怒氣直衝上頭,忍不住狂開「超雄發飆」模式。結果下午回看消息記錄時嚇到腿軟,連連道歉。
@陳星越
吃飯時遇到無理服務員后大聲battle,叫「突然超雄了一下」
辦公室不開空調那更讓人「超雄」了,領導和同事都別想看我好臉色。
不止用於自嘲,也可以用來罵人。
情緒不穩定,喜歡在公共場合大聲訓斥孩子的爸媽,會被稱為「超雄父母」。
一些親子博主把自己孩子生氣耍賴的視頻發到社交平台上,評論區也經常有人調侃說是「超雄小孩」;
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坐作業時突然崩潰大哭,也可能是生氣瞪爸媽時的白眼翻得稍稍兇狠了點。
武漢的公交司機因為開車快而且嗓門大愛罵人,所以是「超雄司機」。
月初,一位網友發的視頻還捧紅了據說脾氣不好、戰鬥力極強的」昆明超雄老奶。
一位穿紅裙子、表情略凶的阿姨照片被做成了「超雄老奶」的梗圖,刷屏評論區。
阿姨的孫女後來還出來發聲,稱奶奶其實性格很好,之所以擺出這個表情,是因為被兩個老頭搭訕。
影視作品里,同樣誕生了「超雄人設」。
此前對《如懿傳》的集中嘲諷中,如懿當皇后時期的貼身侍女容佩,就因為動不動就扇妃嬪們巴掌,被網友調侃為「超雄常務副皇后」。
@橙橙影視
海清早年在某部都市劇中演過一個廚藝高超但脾氣不好的大廚;
動不動就衝下屬摔盤子、扔雞蛋,近來也被調侃為「超雄廚師長」
@木目影視
單看這些玩梗,似乎網友已經跳過了對病症本身的討論,直接把超雄等同於一種無傷大雅的情緒波動和宣洩了——
但當一個超雄體綜合征的胎兒真的出現,面對的又是另一套待遇。
02
「超雄犯罪」的故事,
越傳越離譜
最近這波對超雄患者「攻擊性強、感情淡漠、容易犯罪」的所謂科普,主要的依據來源於1965年的一項研究。
一位英國學者對197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了基因檢測,在其中發現了7名XYY染色體攜帶者。
第二年她又發表論文,稱對315名男性患者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發現了9名XYY男性都是具有精神障礙的罪犯。
於是得出結論,攜帶了XYY的男性更容易成為罪犯。
但這個結論很快就被學界否認了,最大的問題是取樣太少,不具備代表性。
而且在她第二次檢測的315人中,有305人是監獄里的罪犯,這就像在醫院裡找人問路更容易遇到病人。
而在之後的數十年裡,美國、法國等國家都對超雄者進行過調查和鑒定,並沒發現他們的犯罪率比普通人更高。
只有丹麥的結論是監獄中超雄者比率較高——但他們的罪行幾乎都是非暴力的,犯罪率較高主要是因為智力相對低下,並不能證明「天生壞種」的說法。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超雄多可怕」的內容,看似血淋淋案例一大堆,但基本以一些都市怪談形態的故事為主。
沒地點、沒來源,不是「當年某個超雄患者犯下了大案」,就是「我鄰居家小孩超雄把爸媽打進醫院了」。
但如果真去核實,會發現恐怖大案是真的。
兇手的「超雄」標籤,卻往往是營銷號或者網友亂貼的。
比如下面這個「超雄少年隨機作案姦殺女孩后,被警察帶走後還囂張挑釁」;
@新傳紀實
這個案子發生在2013年12月,兇手名叫代成林,1994年出生的他當時只有19歲。
當時的報道原片完全沒有提到「超雄」「天生壞種」的點,反而挖掘了他的家庭情況:代成林的爸爸從小家暴他和媽媽,後來還因為搶劫罪被判11年,讓他養成了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
代成林的媽媽又十分溺愛孩子,讓他花錢大手大腳,犯罪的初衷也是為了「搶點錢花花」。
韓國綜藝里氣暈姥姥、沖媽媽扔針潑水的男孩,也從未被確診為超雄體綜合征。
離譜的是,因為他在節目里幾乎沒有眉毛,甚至還衍生出了「超雄孩子的面相特徵之一是淡眉」的傳言。
但節目里其實特別拍到了,這個孩子在特別煩躁、發脾氣的時候,會不自控地拔掉自己的眉毛、睫毛和頭髮,很像精神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拔毛症。
這兩天網友們扎堆分享「身邊的超雄悲劇」,其實往往也建立在猜測的基礎上。
陳述時經常用「超雄癥狀」「疑似超雄」「我們都覺得是,但爸媽就是不承認」等主觀描述。
底下也有人會跟他們爭論,描述中「突然尖叫、沒有同理心、反應慢」等表現,相比超雄更像是自閉症的癥狀。
一個擺明了的事實是,絕大多數人在客觀上並沒有檢測超雄的條件——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成年後的自己。
目前比較主流的超雄體綜合檢測方式是進行無創DNA檢測,但這不並包含在常規孕檢里。
常規孕檢一般只會篩查唐式綜合征這種比較嚴重、預后較差的基因問題。
很多人發現胎兒是XYY,其實是在唐式綜合征的初篩時發現染色體問題,然後進一步做羊穿檢測是否是唐式兒的過程中,才意外發現胎兒多出了一條Y染色體。
如果懷孕的時候沒有查出來,出生后孩子沒有什麼特別癥狀,大家也不會特地再去做個染色體檢測。
至於如今那些所謂的「超雄大案」很多都發生在十幾年前,當事人的出生時間還要更早,相關檢測並未完善。
再加上超雄跟犯罪行為的關聯本就未被證實,無論是法院還是警方,都不會再把嫌疑人揪去測測基因。
只剩一個59年前未被醫學界廣泛承認的理論,和一大堆可怕的「超雄都市傳說」,在當下的網際網路上引起強震。
03
讓疾病回歸疾病本身
在評論去勸說孕婦「打掉孩子」的,往往代入了一種不敢賭的心態:
「已經查出染色體有病了,萬一呢?萬一生出了『魔童』呢?」
還有人用韓國一部有關天生擁有「殺人犯基因」的韓劇《窺探》來舉例,男主從小乖巧長大,所有人都沒發現異樣,其實背地裡是殺人狂魔。
《窺探》劇照。
但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超雄體綜合征不是殺人犯基因。
甚至在主流醫學界看來,是在染色體異常中比較溫和、比較常見的變異。
上遊記者採訪了重慶某公立三甲醫院產前診斷中心的醫生,醫生表示從目前人群的大樣本量來看,超雄綜合征只是稍微增加了輕微的一點點精神、情感障礙風險。
IQ指數可能比普通男性低10-15個分值,但在人群中甚至不好分辨。
換句話說,雖然細胞里的染色體多了一條,但絕大多數的患者在表徵上都處於正常人的範疇,略有不足也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的干預予以補償。
這也是超雄檢測沒有被納入常規孕檢原因之一,癥狀較輕、預后較好。
身為旁觀者,很容易覺得能要一個沒病的孩子,為什麼非要留下一個有病的?
但面對生育問題,甚至當人在對待疾病的時候,做的本來就不是這麼簡單的選擇題。
三聯生活周刊採訪上海某醫院的產前診斷中心主任,主任提到高齡、難懷孕的家庭往往對個別先天疾病的接受度更高。
不僅是XYY,甚至查出兔唇、先天性心臟病等明確疾病,也可能選擇保留。
對於這群父母來說,好不容易闖過了前面那麼多關,「打掉再生一個」可能才是更冒險的事情。
但也有人希望擁有儘可能「完美」的孩子,會在查出超雄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時堅決選擇引產。
這兩天對「超雄」的討論,充斥著無法證實的故事和激動的情緒。
但或許該讓它回到疾病本身,不用玩梗來輕視它,也不用真假難辨的「都市怪談」來妖魔化它。
面對某個疾病時該如何應對,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個需要評估自己心理預期、家庭條件、未來可能等綜合因素后才敢下的艱難決定。
這可能也是網友們正在追問的「產檢的意義」——讓人們儘可能地做好準備,去面對一場場未知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