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鬆弛的離職博主,比上班卷多了

京港台:2024-6-29 21:24| 來源:新周刊 | 我來說幾句

假裝鬆弛的離職博主,比上班卷多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一張大廠工牌加一封辭職申請書,再配上「985本碩,年薪40萬裸辭了」的文案,似乎成為當代打工人頂配:拿得到,放得下,看過世界,享受曠野,著實令人艷羨。只是,事實確實如此嗎?「離職博主」的賽道正在越來越「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下山,而是一直在摸索重返高峰的路途。

  2024年1-6月,小紅書「我離職了」話題筆記發布量已超過160+萬篇,瀏覽量達3.8億次,參與討論的人數也從3.5萬人增長到5.6萬人。

  熱度以極快的速度從各方匯聚而來,情緒在名為「離職」的流量池子中翻滾。打工人遙望著提前一步享受自由的離職博主,離職博主惦記在打工人身上尋求二次就業的機會,每個人都在焦慮和好奇中摸索。

  「替大家試過了,不上班真的很爽」「不上班一個月後,我決定再也不上班了」「我身邊那些不上班的人都是怎麼賺錢的……」

  每次看到這樣的筆記標題,謝子茗都忍不住點進去看。她在一家媒體供職,加班是家常便飯。最誇張的一次,她苦熬三個月,只為了剪出一條五分鐘的片子——「改了又改,把我大姨媽都熬沒了。」

  

  (圖/《Animals》)

  每天身在工作旋渦里,想辭職但不敢辭職。謝子茗在收藏列表裡分了「離職職場」「離職旅遊」「離職創業」等幾個類別,它們幾乎成了支撐她應付日常工作消耗的「精神氮泵」,彷彿自己靈魂里的一部分也隨視頻說走就走:「看他們的Vlog就像看爽劇,完成了我現實中不敢做的事。」

  

  以離職為名的新職業

  2024年5月,百度百科將離職博主標註為就業崗位,釋義是「包括網際網路大廠在內的離職員工們選擇自媒體博主作為再就業崗位」。

  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降本增效,部分大廠員工「被離職」,其中一些人選擇在社交媒體曬離職賠償、工作經驗、行業內幕和面試技巧,這些知識吸引了許多人關注,於是曾經小眾的賽道迅速成為一門顯學,收割潑天流量,淘到此前未曾設想的財富。

  @孟羽童Morita是其中知名的一員,她在2023年辭職後轉戰自媒體,自我定位從「前500強董事長秘書」轉為「事業養成系大女主」,以年紀輕輕就扭轉輿論、掌握人生主動權的姿態吸引年輕人關注。其分享內容主要可以歸納為「職場乾貨」「自我提升」「大女主如何養成」等幾個門類,目前全網有超過400萬名粉絲,一條廣告報價可達10-20萬元不等。

  

  (圖/《重啟人生》)

  離職博主也分化出了不同的路線。一年後,@阿穎啦也加入離職博主之列,她在3月15日隨手在社交賬號上發布了「100個贊就離職」的吐槽帖:「通勤3小時,到了公司就拿個破滑鼠點點點,破鍵盤敲敲敲,呵呵,好想離職」,而這居然獲得了27.9萬次點贊。不少網友評論道:「100個評論我也不幹了,誰家好人半夜12點還在公司啊 」 。

  借著這篇爆款筆記,阿穎終於也下定決心以此作為新起點出發:「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多贊,沒想到是離職帶來的。」

  5月30日,@大廠離職博主觀察員(以下稱觀察員)在社交賬號上發布第一篇筆記「位元組離職賽道擠不進去的我在旁邊遞水。」筆記中,觀察員立flag要出一份「位元組離職博主觀察白皮書」,每天觀察一位離職博主,從基本盤、現狀、閱后感悟三個內容完成觀察日報,並附上自己的slogan——「你們來淘金,我負責遞水」。憑這一篇筆記,觀察員一夜漲粉1000名,一周內漲粉超6000名。

  

  @大廠離職博主觀察員發布的第一篇筆記,獲得8萬瀏覽量。(圖/受訪者社交賬號)

  行業里甚至衍生出了觀察「觀察離職博主」的博主。觀察員告訴《新周刊》,在「觀察離職博主」賽道中,有位博主會根據他每天發的筆記,進行反向觀察。

  在他的觀察中,還有一些「假離職博主「,這類博主內容製作比較粗糙,只發了一張工牌照,沒有工位照,也沒有前台照,並在不久后就開始「夾帶私貨」發廣告。

  

  有多少人能在離職后養活自己?

  「一直發離職筆記,久了也會讓人審美疲勞。能在小紅書變現的,是早就實現轉型的那些人。」

  觀察員告訴《新周刊》,「離職博主」可能只是暫時的,能實現變現的人鳳毛麟角,「100個人可能有10個人能堅持把賬號運營下去,只有1-2人能實現變現」。

  前職場人士最有優勢的一面,是為求職者提供簡歷修改、面試輔導的服務。博主@學姐許多錢(下文簡稱「許多錢」)憑藉在兩家大廠擔任運營專家崗位的經驗,很自然地進入了這個賽道。

  

  @學姐許多錢在採訪《曠野人生》系列博主。

  2014年,許多錢大學畢業,轉輾於幾個網際網路大廠,直至2020年身體亮起了多項紅燈,無奈選擇暫別職場。抽離職場環境后,她有時間從容地整理自己的過去,濃縮成15-20集名為「2小時拿下BAT offer」的筆記,這在短短數月內為她贏得了一萬多名粉絲。隨後許多錢一鼓作氣,以職場為主題創作內容、運營賬號,並順勢推出了針對求職者的付費課程。

  為了使自己的內容能與時俱進,許多錢甚至會不時參加獵頭推薦的公司面試,將面試心得發布在社交媒體上。面試不再單純為了找工作,而是積累能讓更多人受用的經驗。今年3月,許多錢以「曠野人生」為名做了一系列筆記,通過採訪不同背景的離職人士,深入展示他們離職前後的想法和未來的生活方式。

  

  @學姐許多錢和不同自媒體博主直播聊天。

  在確定內容和形式之前,許多錢嘗試過好幾次轉型,做搞笑風格,做創業方向,聚焦女性成長的知性內容,但流量都不盡人意。她用實踐明白了,同一篇筆記、同一個主題,流量表現差異極大,別人的經驗有時並不適合自己。她對此逐漸變得坦然:「(流量)數據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倖存者偏差,它本來就有一定的淘汰和篩選機制,能享受到自媒體紅利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牙縫藏菜則沒有考慮將自己的賬號變現,也並不認為自己是離職博主,「離職只是我的一個階段,並不是我的標籤」。她更喜歡實體工作,目前正在嘗試自己擺攤創業。

  

  @牙縫藏菜在家裡做手工熱縮片,嘗試是否有擺攤的可能

  憑藉數年在自媒體上的摸爬滾打,許多錢在全網積攢了約20萬名粉絲。許多錢覺得自己的粉絲體量算不上大,通過平台接廣告並不具有優勢,「基本就是行情價,再加上(有些)品牌方還玩返點那一套,博主基本處於整個交易鏈的末端,談判空間很小。」

  雖然第一篇筆記就引來8萬次的瀏覽量,觀察員也並未考慮變現。「當初是無心插柳做著玩的。」他半個多月觀察下來,離職博主內容偏同質化,如果後期沒有新內容或新對象,可能觀察50個、100個就截止了,不會為了觀察而觀察。

  此外,在選擇分享平台上,大多數人會選擇小紅書,「相對於其他社交平台,小紅書是(目前)內容方面最大的文字平台,其用戶相對年輕,也是職場的主力軍」。觀察員說,自己的粉絲畫像83%為年輕人,87%為女性,用戶主要年齡為18-35歲,職場內容對他們有天然的吸引力。

  觀察員發現,在他所觀察的600多位離職博主中,把這一賽道真正當成一份工作來對待的,截至採訪前一個都沒有看到。「有些轉向旅遊博主了,有些去深造讀書了,如果將『離職博主』作為工作的話,很多人根本不夠養活自己。」

  

  (圖/《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可能是曠野,但不是爽文

  「清北」「裸辭」「年薪百萬」「97年」 ,這些關鍵詞放在亮色大字體的封面圖中,刺激著謝子茗的神經,同時也讓她困惑:現實中的離職博主是否能真的擁有一片理想的「曠野」,還是只是一個過渡,用來暫時忽略真實生活里的一地雞毛?

  據小紅書數據分析平台「千瓜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小紅書上與「裸辭」、職場相的關筆記增幅達440%,預估互動總量增長128%。在上萬篇博主分享的筆記中,分享面試經驗、職場經歷和裸辭創業等內容的同時,也給粉絲提供了一定的情緒價值。

  許多錢、觀察員都在採訪中提到,今年的「離職博主」的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飛書新一輪的「優化人員」。今年3月,飛書宣布因業務調整,預計裁員比例將達到20%,涉及人數約為1000人,加上傳統的「金三銀四」,職場流動率大,許多人本就考慮跳槽。

  

  (圖/《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早在2021年,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教育培訓行業紛紛裁員,對K12在線教育等領域影響深遠。當時,網際網路上已出現一批因失業而轉型的博主。三年之後,各個行業的失業者逐漸豐富了離職博主的結構,慢慢地,離職博主也不全是被迫無奈的選擇。

  觀察員告訴《新周刊》,早期看到的離職博主大部分是基層員工,如初級產品運營或經理等,後期發現越來越多中層高階領導也紛紛下場,離職博主賽道日漸擁擠,成功突圍變得越發不易,流量操控著離職博主的變現能力,也操控著他們的情緒。

  @西南lrene在接受媒體「DT觀察」採訪之後,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篇勸退帖,她在筆記中講述道,「離職」是當下的流量密碼,承載了很多人對「曠野」的想象,離職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也確實能享受到身心自由、大口呼吸的暢快感。但真實而長久的生活,遠不是曬完離職官宣、拍個last day vlog、列個to-do list就能一直保持自由快樂,譜寫走上人生巔峰的爽文——問題依然很多。

  許多錢說,收入依然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自己做自媒體的收入目前只能保證基本所需:「很多人以為我很爽,在家吹著空調,寫個稿、拍個視頻就可以賺錢,但實際上,所有賬號運營都是由我一個人做,基本是24小時無休的。」他奉勸有意裸辭轉戰「離職博主」賽道的朋友,離開一個收入相對穩定的行業去外面「討流量的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圖/《跳槽的魔王大人》)

  在接受小紅書採訪時,@牙縫藏菜認為,真正想要「曠野」的人得足夠堅強和自信;對於那些因為幾句外界言論就動搖不定的人,她擔心他們可能會後悔。因此,她不想讓自己的離職經歷或言論成為正在猶豫中的職場人士搖擺不定的原因。

  目前,@牙縫藏菜大部分生活所得靠家裡人支持,而自己下一步計劃打算創業擺攤,但情況似乎不太樂觀。第一天擺攤,她賺了30元,卻被收了55元停車費。

  關於工作的情緒宣洩、離職之後的人生選擇,加上社交媒體的放大效應,共同催生了轟轟烈烈的網際網路離職博主浪潮,大家在潮水中加速幻想著脫離工作束縛的可能性,但一轉身依然有更多新的問題。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有人早已遠航。

  

  @牙縫藏菜創業擺攤現場。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6: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