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買凱迪拉克 17萬買寶馬?價格戰殺「瘋」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近,時逢6.18購物節,不少車企都推出了促銷活動,比如一汽豐田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即日舉行24小時限時特賣會。其中,緊湊型SUV卡羅拉銳放售價9.98萬元起,限時綜合優惠3萬元;緊湊型轎車卡羅拉售價7.98萬元起,限時綜合優惠4.3萬元……
廣汽豐田也推出「618」限時購車權益,凱美瑞雙擎車型起售價下調3萬元,售14.98萬起;漢蘭達雙擎車型起售價下調3.2萬元,售21.78萬起。除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中的多家車企也同步參與活動,比如小鵬汽車旗下小鵬P5、P7i、G6和G9等車型都推出了限時優惠政策,其中小鵬G6全系直降2萬元,並贈送電池終身質保。
據了解,國內多家車企均以不同形式參與了今年的6.18促銷,有的和平台一起辦活動,有的選擇自己「造節」,但無論哪種形式,都圍繞一個主題:降價。
有網友整理了近期代表性的降價車型,比如8萬買卡羅拉、13萬買凱迪拉克、15萬買凱美瑞、17萬買寶馬i3、35萬買奧迪A7L……舉目四望,用網友的話說,車市簡直「殺瘋了」。有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中國車市平均市場終端成交價比前一年下降約15%;今年1-4月又下降約10%,兩年累計下降約25%。
從去年開始不斷加碼的價格戰,雖然讓消費者很爽,但車企卻普遍陷入虧損。3月28日,東風汽車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公司凈利由盈轉虧,2023年凈虧損39.9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102.65億元,這是這家大型國企上市18年來首次出現虧損。造車新勢力的境況也不容樂觀:今年一季度,蔚來凈虧損51.8億元,小鵬汽車凈虧損13.7億元,理想雖然仍在盈利,但一季度凈利潤6億元,同比下滑37%……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透露,在協會調研中,經銷商普遍反映2023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一年,而今年上半年,經銷商的困難仍在延續並且發生進一步的變化,豪華品牌經銷商也出現大面積虧損。
車企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已然引起了很多業內人士的擔憂。在近期舉行的多場行業論壇上,相關車企大佬和業內人士均發出呼籲:要辯證看待「價格戰」,要良性健康地競爭。
車企大佬:希望行業回歸良性競爭
在6月6日開幕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公開痛批車企無休止地內卷「價格戰」。他強調,汽車行業應堅持長期主義,避免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同時當新能源汽車純電佔比達到50%時,應推動「油電同權」政策,以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曾慶洪指出,當前汽車行業「內卷」現象嚴重,不少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陷入價格戰,這不僅損害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威脅。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也感嘆:「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舉世無雙。然而,只有健康的競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
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看來,車企不打「價格戰」不可能,這是市場經濟行為,但以犧牲價值作為「價格戰」的前提不可取,要在對應的價格中給消費者創造最優價值。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在演講中談到目前行業的「卷」,不過他表示,「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佳方式」。
對於當下車市的「內卷」亂像,曾慶洪公開喊話,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的目的是盈利,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交稅、(保證)就業。「(但)現在裁員裁了多少,廣汽也裁得不少。這樣下去,對社會、對國家會怎麼樣?我們應該有一個格局,長期主義的戰略,而不是眼前去卷。」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演講中建議:「價格戰要量力而為,能跟就跟,不能跟就過,推出下一期產品。要良性健康的競爭,不要置氣,不要掀桌子。」
在上周末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內卷」問題再度引起與會汽車業內人士的討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殷承良認為,在目前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車企想要活下去,千萬不能只打價格戰。還要考慮其他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技術體系牛不牛?第二、有沒有市場基本盤?第三、有沒有資金?第四、有沒有得到大規模資本支持?他指出,內卷其實是自由市場經濟的一個必然結果,不能老是指望國家救,還得靠自己的技術強、能力強,卷技術、卷能力是王道。
二手車保值率集體下滑,「油電同權」呼聲再起
頻繁的降價,不但讓車企陷入虧損境地,也讓消費者的利益受損。一個最顯著的影響是,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各級別車型的二手車保值率均呈下滑趨勢。
6月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精真估6月3日聯合發布的《2024年5月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5月份二手車市場保值率顯著下降,其中燃油車占絕大部分,無論是豪華品牌、主流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保值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新能源車保值率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3年車齡新能源車平均保值率為50%,考慮到部分車型市場保有量低及產品實力有限等因素,不少新能源車在使用3年後保值率跌破30%。在5月主要純電動車保值率榜單中,位居榜單前列的特斯拉ModelS,3年車齡保值率也僅僅只有57.5%。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車『不保值』現象是眼下亟待解決的難題。」
也因此,有車企在促銷新能源車時開始拿保值率做文章。4月初,特斯拉針對中國地區的ModelS和ModelX車型推出了一項保值承諾權益,允許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3年後以45%的開票價格回購車輛;4月下旬,上汽大眾推出ID.Care保值包,針對旗下ID.家族全系車型提供3年60%車價保值回購;6月初,凱迪拉克針對旗下車型IQ傲歌推出最高八折3年保值回購政策(3年後繼續選擇凱迪拉克車型),若不再選擇最高可享七折回購。
不過,無論如何包裝,保值回購依然是「價格戰」的另一種形式。面對全行業的內卷,不少業內人士呼籲,車企要行動起來,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從國家層面,也要回歸到「油電同權」的政策道路上。
在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就指出,國內汽車價格戰的出現,是由於生產和需求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如果要想避免價格戰,各個品牌的老總們,要將生產節奏與銷售節奏匹配起來,各個品牌都這麼做了,就會形成良性競爭。
他還透露,今年參與了美國汽車經銷商大會,他們都說2023年非常好,賺得盆滿缽滿,全世界的汽車價格都是在向上走,而我們卻是在向下走,「我不知道向上走好還是向下走好,我只是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
沈進軍分析稱,成熟汽車市場國家的市場有成熟的遊戲規則,市場份額相對固定。「原來大家關注利潤,把利潤排在第一位,現在進入優勝劣汰階段,市佔率成為了第一位,這沒有特別的錯,但企業把利潤扔了要保持市佔率,這不可持續。」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更是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公開喊話,當新能源汽車純電佔比達到50%時,建議相關部門研究一下「油電同權」(指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在政策層面可以享受同樣的優惠,或承受同樣的限制)。
沈進軍在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也呼籲,希望通過若干個政策的支持,讓新能源車有造血的機能,在市場上敢做一些赤膊戰。「我們希望的是油電同權,在市場層面,不管是油車還是純電車還是混動車,應該一視同仁,由消費者去選擇。只有通過這種競爭,我們的純電車才能夠真正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