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 顏寧登台領獎 造型亮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5月29日,第26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辦,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等五位從亞太地區、非洲與阿拉伯國家、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以及北美五大地區、350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科學家獲頒2024年度的這一獎項。頒獎典禮現場,顏寧身穿一條綠色新中式連衣裙上台領獎。
作為獎項創辦以來第八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顏寧在領獎時表示,在過去的17年裡,能與優秀的團隊成員們共事,是我莫大的榮幸。正因為有他們的支持,我今天才有機會站在這裡。同時她鼓勵所有正在觀看這場頒獎禮的女孩,「成為女科學家的道路或許充滿挑戰,但還不足以阻礙你前行的腳步。所以,請勇敢做自己。謝謝各位!」
5月29日上午,深圳醫學科學院微博發布了顏寧的獲獎感言。顏寧稱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個人努力的認可;對一路支持並激勵她的人們而言,也值得慶賀。顏寧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中學化學老師告訴她,「女孩子善於學習科學,要相信自己」。博士生導師施一公教授告訴她,「顏寧,你要志存高遠!一切皆有可能!」
顏寧還在個人微博分享心得:「一個小觀察:獲獎人們都穿著讓自己舒服的平底鞋或半跟鞋,不委屈自己,要感謝的人委實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謝謝你們給我勇氣、力量、和信心。」她還在微博上表示,「看視頻意識到我的弱視愈發嚴重了,那又如何?自信享受每一刻,畢竟我最愛《將進酒》。另外,法國獲獎人的絲巾上是蘇軾名篇「大江東去浪淘盡……」真好!巴黎之行,收穫了很多友誼。」
稍早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歐萊雅基金會5月14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5位獲獎者。中國科學家顏寧是獲獎者之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發現了多種介導離子和糖跨細胞膜運輸的膜蛋白原子結構,揭示了跨膜轉運的原理。她的卓越研究推進了癲癇和心律失常等多種疾病的相關研究,並指導了疼痛綜合征的治療。作為該領域的權威,顏寧「激勵著全球的女科學家,她還大力倡導研究和科學教育中的性別平等」。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表彰的5位傑出女科學家分別來自5大地區: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亞洲及太平洋、歐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北美洲。獲獎者由獨立的國際評委會從全球350名候選人中選出。評委會主席為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研究主任兼法國科學院院士、「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基弗(Brigitte L. Kieffer)教授。
在顏寧之前,浙江大學教授胡海嵐憑藉在社會和情緒神經科學方面的重大發現,成為2022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亞太地區獲獎人。她是第七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此前6位獲獎人均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獲獎之後,成為第八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每年評選5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傑出女科學家,表彰她們通過開創性工作為解決重要科學問題所作的貢獻,並為其科研事業提供支持。該獎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在全球範圍內獎勵科學女性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