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總統表示準備好與中國合作實現「和解」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台灣中華民國新上任總統賴清德表示,他準備與中國合作實現「和解」 ,這引起法國媒體的關注。在中國圍繞台灣的軍事演習結束兩天後,台灣總統賴清德於5月26日的周日再次向中國表達善意地表示,他希望努力與北京「和解」;法媒關注這一舉動。
根據法國電視24台指出,台灣新任的總統正試圖與中國大陸重新開啟對話。 5月26日星期日,在中國圍繞台灣的軍事演習結束兩天後,賴清德表示,他準備與北京合作,實現「相互理解」與「和解」。
為什麼中國如此執著統一台灣的問題? 首先是戰略原因:幾位專家和幾位評論員正確地強調了北京的戰略動機。 首先,台灣企業的技術長才,僅台灣企業就生產了全球近 90% 的最先進半導體產品。
再則,中國統一台灣策略當然也有經濟利多的考量因素。台灣的出口產品計有:半導體、石化產品、汽車/汽車零部件、船舶、無線通信設備、平板顯示器、鋼鐵、電子、塑料、計算機
台灣經濟是發達且充滿活力的資本主義經濟,2020年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接近57,214美元(略高於冰島,低於荷蘭),2020年GDP為6355億美元(全球第19大經濟體)。其增長保持持續,2016年至2023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平均為3.11%。
台灣的人均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位居世界第13位(2020年)。台灣的GDP 建立在工業基礎上,工業占直接就業的 27.5%,但更多的是間接就業。 效率較低的服務業僱用了 71.1% 的台灣人,其中許多人在小商店或建築和貿易公司工作。 最後,農業所佔就業崗位的比例迅速下降至 1.4%(2007 年)。
台灣政府正在逐步放鬆對對外投資和貿易的指導作用。 根據這一政策,一些銀行和工業公司被私有化。
過去三十年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 8%。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出口增加為工業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刺激。
中國為何總是聲稱擁有台灣主權? 由於歷史、社會學(許多台灣人出自那些內戰後撤退到台灣的家人,或在大陸有家庭,或是改革開放後進軍中國市場的大批台商)和地理原因,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台灣政策的優先考慮之一。
根據官方統計,到中國大陸經商的台商超過了100多萬人,如果再加上眷屬,在大陸求學的學生,正向200萬人發展。 台灣海外投資的54%集中在中國大陸。目前,台灣最大的前100家企業,90多個都已經到中國投資。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在其所屬的政黨民主進步黨組織的一次活動中表示,他5.20發表的就職演說中提醒說:「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因素。
他在這段講話中,還呼籲中國,與台灣共同承擔地區穩定的重要責任。
這名台灣領導人表示:「我也期待通過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加強相互理解與和解,朝著共同和平與繁榮的方向邁進。」他還補充說: 「任何國家在台海興風作浪,損害地區穩定,都不會被國際社會接受。」
賴清德5.20周一在北京的注視下就任台灣總統,北京將台灣視為其省份之一,自中國內戰結束和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以來,台灣尚未成功與其領土進行統一。 1949 年中國共產黨掌權中國大陸。
台灣新總統的就職演說激怒了中國,北京杯葛賴清德的這項新兩國論說法。
北京發出杯葛信號:賴清德特別指出,「中華民國(台灣,編者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大陸,編者注)互不隸屬」。 北京方面認為這些言論帶有兩國論的分裂主義色彩。
中國為了表達對這些被其視為分裂主義言論的反對,中國於周四(23日)和周五(24日)和在台灣周圍進行了長達 48 小時的軍事演習。
本次的中國軍事演習代號為「聯合劍2024A」,旨在向北京聲稱擁有主權的島嶼當局發出反對、不贊成的信號。
26日的周日,台灣中華民國國防部表示,在早上 6 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周六 2200 點)之前的 24 小時內,在台灣「周圍」發現了 7 架中國飛機、14 艘戰艦和 4 艘中國海警船。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也在中國圍繞台灣的軍事演習結束兩天後,於5月26日再次向中國出示善意地表示,他「期待通過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大陸的相互了解與和解,實現互利共贏,走向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