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戴口罩沒有降低COVID-19感染風險

京港台:2024-5-21 06:16| 來源:cnBeta | 評論( 9 )  | 我來說幾句

新研究表明:戴口罩沒有降低COVID-19感染風險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第一波Omicron大流行之後,佩戴口罩就失去了戴口罩降低COVID-19感染風險的意義。該研究分析了隨著大流行的發展感染風險因素的變化,指出口罩的使用、家庭規模和職業接觸等因素的重要性隨時間而變化。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衛生與護理研究所的資助,它強調需要制定適應性強的風險管理策略,並開展進一步研究,以了解這些動態變化。

  

  東英吉利大學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Omicron變種最初出現后,戴口罩並沒有降低COVID-19感染的風險。對官方數據的分析表明,2021年12月,當英國的主要COVID變體從Delta型轉變為Omicron型時,感染的風險因素髮生了明顯變化。

  這些因素包括戴口罩、國外旅行史、家庭規模、是否在職或退休、與兒童或 70 歲以上老人的接觸。

  主要作者、東英吉利大學(UEA)諾里奇醫學院的保羅-亨特(Paul Hunter)教授說:"在流感大流行的早期,發表了許多關於感染 COVID 的風險因素的研究,但一年左右之後的研究就少得多了。我們的研究表明,在Omicron BA.2變體成為主要變體前後,一些風險因素髮生了變化。"

  論文共同作者、UEA諾里奇醫學院的朱莉-布賴納德(Julii Brainard)博士說:"這並不完全令人驚訝,因為實驗室證據表明,與以前的變種相比,Omicron 變種能更好地感染上呼吸道內壁細胞,因此傳播性更強。對感染風險的管理必須靈活,要適應流行病的發展,並在出現更高質量的信息時進行調整。為了預防感染,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哪些因素可能最相關或最不相關。如果這些因素可能發生變化,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警惕。"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國家統計局(ONS)COVID-19調查提供的數據,該調查將感染率與正在進行的人口家庭調查進行了比較,以估計有多少人受到感染。從 2021 年 11 月到 2022 年 5 月,國家統計局還向人們詢問了有關其環境和習慣的問題,以了解這些因素是否與陽性風險有關。

  亨特教授補充說:"我們利用這個數據集來尋找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潛在風險因素在重要性和方向上的不變或變化。為此,我們採用了一種名為元回歸的統計方法。"

  研究發現,風險因素的變化包括:

  2021 年 11 月,在工作、上學或在封閉空間中始終戴口罩與成人和兒童受感染風險的降低有關,但在第一波 Omicron 疫情之後,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

  居住在五人或更多人的房子里在開始時是有風險的,但到研究期結束時,居住在大家庭(四人及以上)的人比居住在單人家庭的人的風險要大得多,可以忽略不計。

  早期的海外旅行與風險增加無關,但後來則有關聯。

  在大流行的第一年,從事醫療或社會護理工作或與他人接觸往往被認為是很重要的,但在研究期間,這與總體感染風險的升高或變化無關。

  在英國疫情爆發的頭幾個月,少數民族與風險增加密切相關,但在研究的整個監測期內,少數民族與風險降低相關,且趨勢無明顯變化。

  與在職者相比,退休者的風險總體上有所降低,但到2022年2月27日,也就是第二波歐米克隆波開始時,任何保護作用都已消失。

  到 2022 年 2 月底,與 16 歲或 16 歲以下兒童生活在一起的成年人的風險明顯下降。

  70 歲以下的人與 70 歲或 70 歲以上的人生活在一起,最初檢測呈陽性的可能性較低,但到 2022 年 2 月中旬左右,這種保護作用就會減弱。

  研究人員說,有證據表明,戴面具可以減少社區環境中呼吸道感染的傳播,並減少 COVID-19 的傳播。但問題在於減少多少。

  對大流行前證據的系統回顧和對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原始調查數據的分析都表明,戴口罩可以或確實減少了約 19 個百分點的SARS-CoV-2傳播。但這些結論主要是根據 Omicron 變體出現之前的數據得出的。

  最新研究發現,在 Omicron BA.2 之前,從不戴口罩會增加成人和兒童的感染風險,分別約為 30%和 10%。但到了第二波Omicron(2022 年 2 月中下旬開始),戴口罩對成人沒有保護作用,而對兒童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

  保羅-亨特教授評論說:"對於像 COVID-19 這樣免疫持續時間很短的高傳染性疾病,在大流行期間風險因素髮生變化並不奇怪。所謂的SEIRS(易感者、暴露者、感染者、恢復者、易感者)流行病模型預測,隨著這種傳染病的流行,在早期階段推動流行病的風險因素變得不那麼重要,而人們失去免疫力的速度在推動感染率方面變得更加重要。"

  布雷納德博士補充說:"在此期間,很多感染COVID的潛在風險因素並沒有發生變化,這一點也很重要。我們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會發生變化,但我們需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以確定為什麼一些風險因素會發生變化。"

  編譯來源:ScitechDaily

  閱讀文獻:plos.org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1: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