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轉折點要來了?國家隊大規模收房,影響有多大

京港台:2024-5-17 09:20| 來源:子說一點 | 評論( 7 )  | 我來說幾句

樓市轉折點要來了?國家隊大規模收房,影響有多大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今天地產股突發暴漲,源於全樓市都在熱傳一則消息:

  相關部門正在考 慮一項計劃,即讓全國 各地的地方政府購買尚未售出的存量住房。該方案可能會啟動國債或者讓銀行直接提供貸款。啟動資金規模龐大。需要注意的是,類似的方案已經傳過幾個版本,但至今皆未見官方證實。

  可以說,如果這件事情一旦落地,將對樓市產生歷史性的拐點作用。

  其實早在4月30日高層會議再次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我就在星球里寫過,國家隊下場收房會是大概率事件。

  因為當下的庫存規模,按照「常規措施」,已經無法有效去化了。

  即使利率降到2字頭,首付門檻一成,市場都很難實現自然的庫存消化,根本原因在於房價的上漲預期不在。

  只要房價不漲,就沒人願意買房,剛需們可以再等十年,中國樓市買漲不買跌的屬性,早已深入骨髓。

  所以只能靠「非常規」措施強制抹掉庫存,讓市場向供應稀缺的方向靠攏。

  於是大會後的第一步就出台了新規,要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36個月的城市,暫停土地出讓,這是歷史上少有的。

  同時在貨幣化棚改和國家收儲兩者之間做選擇。

  棚改貨幣化的邏輯是,用PSL資金給樓市灌水,憑空創造需求,漲價去庫存。

  但這個選項,副作用太大,會加速炒高房價,透支居民購買力,而且當下很多城市不具備大量城中村的改造條件,同時居民部門槓桿和薄弱的資金實力,也很難再支持新一輪庫存消化。

  所以國家隊下場收儲,可能是有且唯一的答案。

  這個方法有一石三鳥的好處:

  1、大量資金入市,盤活新房庫存,對樓市進行全面托底,強化城市房價預期,止跌企穩。

  2、將活水引到地產上下游,實現產業鏈上的居民收入增長,創造新一輪消費條件。

  3、將庫存轉移到保障房或保障性租賃住房,加速落地房地產雙軌制,解決城市新居民居住需求。

  整體來看,可以在不傷民本的情況下,從源頭解決房地產當下遇到的困難,要比棚改貨幣化好太多。

  壞處是,加大貨幣的流通量,向樓市注入龐大資金后,會引發社會性通貨膨脹。

  當然這次並不是所有城市都救。

  根據數據統計,2024年3月,全國二手房庫存大約在44億平方米左右,即使不考慮房企待開發土地面積,只考慮新房廣義庫存和有效供給的空置二手房,目前廣義住房庫存也能達到26.3億平方米。

  如果按照把所有城市的庫存降到18個月以內,那麼就需要花資金解決7.7億平方米的銷售,國家起碼要拿出7-8萬億的資金規模。

  目前來看即使有國債助力,也很難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分階段、分城市」進行階梯式收房。

  理論上一二線城市會優先啟動。

  因為去庫存的根本目的是還是為了刺激經濟,給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原始資本和騰挪空間,所以根本邏輯上還是優先會照顧能產生「投資收益」的城市。

  這些城市先從郊區的新房庫存開始,然後再往城區的二手房庫存走。

  比如今天杭州方面已經率先啟動了。

  

  杭州臨安區發布通告,在區內收購一批商品房住房用作公共租賃住房。

  房源基本條件如下:

  1、房源以整棟作為基本收購單位,單套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米。2、收購房源需要搭配一定比例的車位,60平米以下,車位比是1:0.6,60平米以上是1:1。

  目前還不知道收購的量有多大,但從細則可以看出,主要收購的產品是「遠新小」。

  這些房子政府收購后,引進承包商,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然後對市場進行公開租賃,價格會比市場平均價低一些,當然也會對資質有一定要求,比如學歷、社保、年齡等等。

  保障經適房,就不考慮地段和通勤了,只要價格足夠便宜就會有需求匹配。

  很多人問我,那麼地方收購房屋,做低價公租房,不會出現虧損嗎?答案是一定不會。

  因為這筆錢是上面給的,以借的名義,只還利息不還本金,只要租金收益覆蓋利息支出即可,而且這種特別項目收購資金,跟當初國開行發放的PSL一樣,利息非常非常低……

  結合即將到來的萬億國債來看,相當於國家借未來資金來解決當下房地產困局,只要通脹係數起來,30-50年以後的本金可以變毛。

  到頭來你會發現,美國回購股票,日本政府拚命買國債,而我們就是大量回購房子,各國支柱產業不同,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樣,可謂三大周期,殊途同歸。

  國家大量收購房子后,會產生怎樣的市場影響呢?

  除了對樓市進行托底以外,宏觀上會增加一二線城市的虹吸效應。

  一二線城市就業機會多,但生活成本尤其住房成本高,現在大量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會拉低新市民的居住成本,這樣會有效吸引年輕人湧入大城市發展。

  助力城市的搶人大戰,加速馬太效應的分化速度。這也符合城市群戰略的核心目的,集群人口、資金和資源。

  微觀層面上,利空城市「遠新小」的租金收益。

  郊區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多了,沒有被收購的同質住房就失去了競爭力,租金上不去,整體的投資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那麼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國家會給資金收嗎?

  邏輯上是肯定的,因為現在全國房屋庫存問題並不在一二線,而是三四線,三四線如果房地產去不了庫存,那麼土地買賣會永久擱置,城市缺乏財政收入,城市運營和招商引資都會陷入惡性循環。

  只有把三四線城市開發商經濟盤活,將三四線城市居民手裡的房子兌現成貨幣,才能培育新一輪消費購買力。

  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在於前20%,而是后80%,換句話說,人均資源擁有量太少了,任何東西14億人一分都沒了,所以三四線經濟發展依舊是備受關注的問題。當然邏輯上還是「幫優不幫劣」,像鶴崗這樣的城市,國家收房子,可能都租不出去,因為沒有人。

  今天地產股的第二個利好消息是,美聯儲很可能會超前進行降息動作。

  昨天鮑威爾一再強調降息周期已經在下半年內確定,而且通過一系列表態,修飾市場對於降息的預期,開始為降息演戲。

  我查了以往加息周期,基本上都是2年,而且縮表掉頭后,一般是兩個月就會降息,所以最早7月就可能看到美聯儲降息,很可能比市場理解的節奏要快一些。

  降息后,全球會進入新一輪QE。

  國外各大央行也會跟著紛紛降息,歐洲已經提前確定,法國率先會在6月降息,都綳不住了。

  降息啟動后,全球購買力加速復甦,疊加補庫存周期,作為全球製造業產能輸出大國,進出口數據會一路走高。

  同時美聯儲降息,美元貶值,美國資本巨頭會從美元池裡釋放出來,在全球尋找抄底目標,此前外資抄底港股就是前兆。

  國內貨幣周期跟全球實現同頻,所以接下來6-7月份,央行可能也會跟著進行降息。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當利率持續走低后,社會資金會變得泛濫起來,資產荒再現,紛紛尋找出處。

  會不會再次跑到樓市,最快大家在7月份就能看到效果。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07: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