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出口優勢,你應該知道的

京港台:2024-4-23 05:32| 來源:紐約時報 | 評論( 6 )  | 我來說幾句

關於中國的出口優勢,你應該知道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過去四年,中國對海外市場的汽車出貨量增長了五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主導著全球市場。甚至連傢具製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也在飆升,在這個領域,中國曾一度被認為會輸給低工資國家。

  美國和歐洲領導人越來越強烈地表示,大量中國出口商品正在淹沒他們的市場。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加入了限制從中國採購的行列。富國和窮國都擔心,由於無法與中國更新、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工廠競爭,本國的許多工廠可能需要關閉。

  但中國的製造業如此強勁,其出口推動力將難以抵擋。中國的工廠機器人裝機量已經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中國的低成本供應鏈幾乎生產了所有能想到的零部件。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正在推動國家銀行提供更多貸款,用於建設更多工廠。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在想方設法繞過西方貿易壁壘。他們將貨物分成小包裹,每個小包裹的價值都很低,足以免除關稅。中國企業通過東南亞和墨西哥的間接路線增加了對西方的出口,避開了對直接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的關稅。

  中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什麼?

  在中國的出口產品中,沒有哪一類比汽車更受關注。在短短四年時間裡,中國從一個落後者成長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去年出口了近500萬輛汽車。

  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最受關注,但四分之三的出口是燃油動力汽車。隨著電動汽車吞噬了中國的市場份額,汽車製造商將多餘的燃油車運往俄羅斯和墨西哥等市場。在俄羅斯,中國汽車佔據了一半以上市場。

  為將過剩的汽車運往到遙遠的市場,中國開始建造自己的船隊,這一船隊由170艘遠洋汽車運輸船組成,每次可運送幾千輛。在2019年新冠大流行之前,全球造船廠每年只交付四艘這樣的船隻。

  船舶本身也已成為中國的一大出口產品,今年前三個月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以上。周三,美國開始調查中國是否利用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來擴大其造船業。

  以數量計算,太陽能電池板及其關鍵部件太陽能晶片是中國出口增長最快的產品之一。去年,中國的晶片出口幾乎翻了一番。但由於太陽能產品價格幾乎減半,去年中國太陽能產品出口總值實際上略有下降。

  歐盟已展開調查,可能導致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出口的限制。美國也一直在考慮對太陽能產品進口採取更嚴格的規定。

  為什麼中國如此努力地推動出口?

  中國正試圖通過出口擺脫房地產危機。公寓樓的建設曾是中國經濟的發動機。但長達數十年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公寓價格暴跌,導致建築業急劇放緩。數十家房地產開發商已經耗盡資金。

  北京希望製成品在海外的強勁銷售,以及對製造這些產品的工廠進行大量投資,將會有助於抵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初步跡象表明,北京的押注正在取得回報。

  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經濟的年化增長率為6.6%,高於預期。製造業投資和出口引領了增長。

  中國政府對本國製造商的幫助有多大?

  中國的國有銀行正在向製造業注入大量資金。低利率貸款意味著企業有能力建造大量配備機器人的工廠,並在研發方面投入巨資。

  對工業的貸款每年都有大幅凈增長。2019年為830億美元。到去年為止,工業貸款的年增長已飆升至6700億美元。

  中國大城市也在競相幫助本土製造商。深圳正在幫助比亞迪等電動汽車生產商獲得出口保險、購買船舶和建立海外研發中心。靠近北京的大型港口天津正在升級碼頭,簡化海關手續。

  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中國生產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製成品,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和英國的總和。

  中國能否克服貿易壁壘?

  布魯塞爾的歐洲領導人最近採取了初步措施,對中國商品實施貿易限制。除太陽能產品,他們還重點關注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醫療設備。

  拜登政府還在跟進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行動。周三,拜登總統呼籲大幅提高對中國鋼鐵和鋁材的關稅。

  但是這幾年來,北京和中國企業已從特朗普總統對中國近半出口美國產品徵收關稅一事中吸取了經驗。中國的預防措施可能使其出口很難被阻止。

  近年來,中國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21項自由貿易協定。其中越南和泰國等許多國家,也是西方國家在鼓勵全球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出去的過程中一直在爭取的。

  由於其貿易協議,中國向這些國家出售了更多各類零部件,它們被組裝到運往西方的商品中。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對東南亞的出口在過去四年中增長了75%。

  像希音(Shein)這樣的中國公司也已經嫻熟地直接向美國家庭發送包裹,從而避免關稅。美國允許居民每天從海外購買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商品,無需支付關稅,相當於每人每年可進口價值近30萬美元的商品。

  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比爾·卡西迪已經開始推動立法,力求將美國的免關稅進口限額調整到跟中國一樣的水平,即6.5美元。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3: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