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正在遭受暴擊

京港台:2024-2-28 14:01| 來源:冰川思想庫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那些逃離大城市的年輕人,正在遭受暴擊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從來沒有什麼「主動出局」的覺醒,只有迫於生活壓力的被動「逃離」。「逃離」之後,在曠野中棲棲遑遑。

  近年來,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的現象備受矚目。尤其是視頻平台上,出現了很多年輕的UP主,分享各自的經歷。

  他們為什麼選擇「逃離」?「逃離」之後真的能如願以償地「躺平」了嗎?可以從這些UP主的生活記錄中找到真相。

  01

  一些評論者把這波「逃離」行為稱之為年輕人選擇了「主動出局」,這在年輕人群體中也受到了歡迎。不過,大部分「躺平流」UP主分享個人經歷時還是道出了真相——並非主動,而是失業后的不得已。

  沒有工作是「逃離之路」的共同起點,所謂「主動」,無非是「我放棄了找工作」吧。這到底算是順勢而為的真主動,還是對再就業不樂觀的「被主動」,就不得而知了。以他們離開大城市時的複雜心緒,自己也很難說得清楚。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導致這些年輕人「逃離」的是經濟因素,就業壓力、房價房租、物價的碎碎念念。時政、財經、社會板塊的年輕「理論家」念茲在茲的宏大敘事,諸如「資本萬惡」、「消費主義陷阱」,很少出現在這些出走的同齡人口中。

  這些年輕的理論家對「逃離一線城市」的同齡人很是恭維,「覺醒者」、「當代青年的反抗精神」不吝誇獎,但是他們自己並不「逃離」,和他們的西左前輩、國產口力勞動者一樣,深諳「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之道。

  

  圖/圖蟲創意

  我關注過的「逃離-躺平」UP主大概有二三十位,其中只有一位有點「理論覺悟」,但也僅限於「沒有被資本玷污」之類的感慨,只鱗片爪,不成系統,乏善可陳,還有點鸚鵡學舌的矯情。不過,他的行動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便起見,我稱之為小A。

  「逃離」並不難,難的是「逃離」后如何實現「躺平」,這是一系列要素的排列組合。

  首先要選擇的是,重回父母身邊生活,還是繼續獨立生活。

  其次是經濟來源,有三種選擇:接受家長各種形式的資助;重新創業或就業;靠積蓄「苟」。

  最後是地域選擇,也有三種:農村;低線城市定居;和低線城市旅居。

  

  圖/圖蟲創意

  這些要素的排列組合,形成了不同的「逃離」路線。

  大部分UP主都是單一路線,而小A卻嘗試了幾種不同的要素組合,決策果斷,行動力很強。

  小A最初是遊走於不同城市的旅居UP主,低線城市為主,靠積蓄維持生活。後來又嘗試了低線城市定居,再短暫切換為農村生活,最後又回到旅居狀態。

  多次改變路線,是因為達到理想中的「躺平」狀態真的很難。

  02

  小A很精明,善於計劃。說起自己的路線策劃,滔滔不絕、條理清晰。我稱之為「躺平專家」。

  小A最初選擇了輾轉旅居,權衡消費支出最小化和氣候環境最優化之間的性價比選擇。精心策劃的消費支出部分,他最重視的是房租,這或許這是大城市生活留下的心理陰影吧。氣候怡人、環境良好,當然是為了「躺」得舒服。

  他把旅居地點鎖定為沿海地區的旅遊度假地產,從山東到海南,遊蹤遍及南北。

  這看上去是個正確的方向。前些年低線城市基建熱,文旅開發式大宗,造成了旅遊度假房產的供給嚴重過剩,入住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的「空城」有的是,供給很充足。

  按照小A的設想,在這些精心挑選的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就換個地方,旅和居結合,充實又舒適,還能省錢。但是,操作了兩三個月就出了問題。

  首先是很難租到合意的房子。肯短租的都是裝修簡陋、設施不全的房源,而且也不多。這也很好理解。這類文旅地產的業主以投資客為主,所以很多都沒有裝修。

  少數精裝修的,是為了度假自住的,即便出租,也得挑長租客。所以,只有一部分中介全託管的簡裝房供短租使用,這類房源的區位、房型、裝修都屬於墊底。氣候環境再好,也「躺」不舒服。

  其次是房租省了,交通費省不了。小A的交通方式是自駕,旅居很難有別的選擇。大交通或許勉強還能靠高鐵、長途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替代,可是這些冷門旅遊地產的生活出行小交通,離開車就寸步難行。

  過路費、汽油費因此成了剛需,每月兩千都打不住,成了旅居生活支出的大頭。他最初計劃的生活預算每月三千,很快就上調到了五千出頭。

  

  圖/圖蟲創意

  發現這種旅居模式性價比不高后,小A選擇內地低線城市定居。但是,不到半年換了兩三座城市后,他還是不滿意。幾座低線城市共同的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城建落後,生活挺無聊。

  這些城市周邊原生態的野生景區算是個亮點——「沒有被資本玷污」之類的感慨頻發。但是過於原生態的種種不便,只適合「淺游」,玩一兩次就索然無味了。

  而且,低線城市的各項消費支出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麼低。比如出了「大包郵區」,網購的運費就省不下來了,而網購是必不可少的。本地物價雖低,但是商品並不豐富,網購還是剛需。每月三千預算勉強夠用,但是小A覺得性價比不高。他再次調整方案,把目標定在了農村。然而,計劃僅僅開了個頭,就草草結束了。

  小A的設想很好。農村消費水平更低,是有錢沒處花的徹底省錢。還能養花種菜,不會無聊。但是,從解決居住問題開始就遇到了麻煩。

  村裡的空房子很多,他選了個環境不錯的小院,租金的確很低。可是,裝修和各種設施是真不行。他算了算,滿足長期生活的要求,簡裝再配些基本的傢具家電,要花兩三萬。他還沒下定決心,房東提出了要加錢,讓他更猶豫了。加的不多,他擔心的是花錢安頓好后,房東坐地起價怎麼辦?

  農村租房確實沒中介「吃兩頭」的資本作惡,但是也沒有沒正規的合同手續剛性約束,他一個外來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猶猶豫豫半個月,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圖/圖蟲創意

  除了怕租房有坑外,還有各種生活不便「勸退」了他。

  首當其衝的還是商品供應匱乏。本地的農產品新鮮又便宜,幾乎不要錢。但其他商品並不便宜,本地市場小,這些外來貨的溢價高,而且還很難買到。網購就更不方便了,出運費也未必肯送,買到了還得跑幾公里去鎮上自取。

  想好的養花種菜,真上手幹了幾天也覺得沒意思。小A是小鎮青年出身,卻沒有干過農活,所以把單調的農業勞動想得太詩意了。可是別的也沒啥事可干,半個月不到就覺得無聊。

  真實的城鄉差異,讓他的計劃腹死胎中。小A離開那天的視頻中,還是很禮貌地讚揚了農村空氣好、環境好,老鄉鄰居送他水果蔬菜很感動。但是看得出來,他並沒有絲毫的留戀,回城的路上心情大好。

  離開農村的小A又回到了原點,重新開始旅居。此時他的頻道已經小有流量,文案準備和剪輯明顯有了提升,頗有專業測評的風範,還接了幾次廣告投放。

  小A很坦誠,直言自己意外成了專業UP主,說文案準備和剪輯要花不少時間和精力,但是忙得挺開心。

  他沒有意識到,重啟的旅居已經不能算是「躺平」。而且,他不知不覺地失去了「純潔」——被資本玷污了,給他帶來流量收入的平台無疑是資本,投他廣告的還是資本。

  套用理論家們的說法,小A已經被資本俘虜,成了消費主義陷阱的幫凶……

  03

  小A成功「逃離」大城市,卻沒有實現「躺平」的初衷,而是無心插柳地走上了人生的新賽道。還有一些以「躺平」為主題的UP主,一開始就鎖定了專業方向。

  其中有一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專攻「蹭」候鳥老人,選擇的旅居地點是各地為候鳥老人準備的養老社區和機構。價格不高還包三餐的那種,言說的對象經常是隔著屏幕的叔叔阿姨們。

  他自稱是「躺平之旅」,但從製作水平和更新頻率看得出來,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小。這並不是「躺平」,而是表演「躺平」的創業。

  除了這些有意無意成為自媒體行業創業者,大部分直播「躺平」的年輕人罕有成功實現願望的案例。和創業前的小A相似,經濟因素還是主要原因。

  低線城市的消費支出比大城市低,是一種錯位的誤解。

  如果是本地賺錢本地花,那麼中國高線城市和低線城市的收支比是很接近的。以消費水平高著稱的超一線城市上海,人均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61.3%,四線城市河南商丘、貴州銅仁、陝西寶雞分別為60.3%、62.8%、62.8%,都和上海差不多。

  因此,低線城市消費低的前提是,高線城市賺錢低線城市花。「逃離」一線大城市的年輕人要在低線城市「躺平」,需要高線城市收入轉化為儲蓄的基礎。小A就是這樣制定計劃的。

  然而,中國年輕人的儲蓄底子很薄,長期「躺平」不現實。DT研究院發布了一份《2023年輕人存錢調研報告》,該報告抽樣調查了2000個年輕人,九成來自一二線城市,其中約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萬元以內,53.7%的年輕人存款不足10萬元。也就是說,中國年輕人儲蓄的中位數不會超過10萬元上下。

  

  圖/網路

  三線以下城市的年人均消費集中在2.5萬—4萬元區間,小A把自己的低線城市生活成本每月預算設定為3000元,就是這個水平。假設他有10萬元存款,在無病無災、消費高度自律的理想狀態下,能「躺」兩年半到四年。付出的代價是三四年職業履歷的空白,難道就不考慮耗完積蓄后重歸職場的起點滑坡嗎?

  到處打卡的旅居式「躺平」,對「10萬元戶」的年輕人更為奢侈。每月5000元支出打底,連兩年都「躺」不了。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小A最初的旅居只堅持了幾個月。因為家底有限,耗不起。

  投奔農村,確實可以大大節省日常消費成本,想花錢也沒多少地方可花。但是,農村的「安家費」可是一大筆開銷。消耗大量積蓄后,還要適應城鄉差異的鴻溝,這可是個高難題的挑戰。

  「逃離」后的「躺平」只剩下兩個選項:本地就業,或尋求父母的蔭庇。這兩條路徑的確可行,但是適用面遠比想象的要小。

  「回到縣城進體制」曾經是流行的「逃離」路線圖,鐵飯碗收入穩定、幹活不累很有誘惑力。本來就不是誰家都有個好大伯,隨便送個鐵飯碗給孩子們的好日子已經過去。

  低線城市財政吃緊,再也不能鐵飯碗緊吃。編製正在變得稀缺,編製的含金量也在大幅降低——各地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欠薪討薪的消息也不少,「鐵飯碗還能捧多久」是不少低線城市體制內人員的擔心。

  走通這條路的少而又少,少數成功進入「低線體制內的」談感想,也是槽點滿滿。以前吐槽大城市冷漠、節奏快的,轉而吐槽小地方熟人社會的人際關係複雜,扯皮拖拉、低效內耗成風的無聊職場也難以忍受。或許這些肉身下沉、靈魂還在大城市漂著的年輕人最終會適應新的生活,只是這個過程也挺煎熬。

  

  圖/圖蟲創意

  至於分享低線城市創業經歷的,「翻車」遠比成功的多。奶茶店、麵包房之類的小本經營,賠光幾萬到十幾萬本金的周期,從幾個月到十幾個月不等。就算勉強支撐下來,也就掙個泡麵錢。市場容量有限、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格局固化,經不起幾個回鄉創業的有志青年「卷」。

  最有意思的,要數志滿躊躇投身振興鄉村的農村創業青年,回鄉搞電商直播歲入百萬之類的勵志故事滿天飛,現身說法的成功者卻是寥寥無幾。

  我相信那些勵志故事是真的,但是走出去的農村子弟數以千萬計,回村創業成功的能佔比多少?直播農村田園生活的UP主基本上都是低配版李子柒,人家原版的也得靠賣螺螄粉掙錢,低配版的還能如何呢?

  有一位回鄉搞養殖業UP主的經歷非常搞笑。

  他主打的是溪流養殖,承包了山裡的小溪,簡單改造后投放魚蝦苗半散養。這其實是個辛苦活兒,前期改造、後期值守,屁顛屁顛的,完全「躺」不平。

  七辛八苦折騰,也養不了多少魚蝦。他說只夠到市場里擺個檔口,還不能天天開張。一次山洪爆發,還捲走了好幾期的魚。

  最有戲劇性的是,他不知道受哪個高人指點,放養了幾條娃娃魚。這期才放,下一期就成了道歉視頻。「萬事可舉報」的時代,他毫無懸念地被舉報。

  保護動物比人精貴引發的義憤,讓他的流量暴增了一期,都是來看他道歉、發彈幕聲討的熱心網民。他在屏幕前認罰認錯后,再也沒有更新。

  其實,娃娃魚養殖是合法的,只是他沒有辦證。就算辦,多半也辦不出來。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農村也不是。「正義」比善良更無所不在,擠掉了生計的空間。

  通向「躺平」的就業創業之路都很窄,剩下的只有回家和父母搭夥過日子。那就得忍受爹媽嘮叨,從催婚到「隔壁家小王比你孝順」的數落,聽著當年成績相貌都不如你的小王成了鄰居家的孩子,心裡能好受嗎?這些都成了UP主的吐槽動力。

  

  圖/圖蟲創意

  在過得坎坎坷坷的歸家遊子中,有個特立獨行的例子。

  這位年輕的UP主很謙虛地自稱「底層金融打工人」,不過年紀輕輕就有了100萬存款,自豪的「底層」們應該不會認他這個同道。他帶著100萬存款回到了東北四線的家鄉,和父母一起居住。

  不過,除了「蹭房」外,他完全是經濟獨立的。維持生活的是100萬存款的利息,一年近四萬。他嚴格地把消費控制在每月三千多的預算內,幾乎從不超支。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生活同樣高度自律。健身、讀書、學外語,日程表安排得滿滿當當。他自信地宣稱自己只是回家修鍊等待時機,未來一定還會走出去的,或許是北上廣,或許是紐約倫敦。

  他的勵志和同城的另一位UP主,正好是鮮明的兩極。那個年輕人以肉眼可見速度變頹了。最後一次更新,他有氣無力地說三天沒下樓,窗外是漫天的雪花,家裡是一地的食品包裝。這是我見到的唯一一個真正「躺平」的「逃離者」。

  04

  勵志和頹廢的兩極之間,是很多迷茫的、焦慮的、不滿的年輕面孔。他們「逃離」了一線大城市,卻逃不出時代的命運,逃不出為了生活而掙扎。「躺平」充其量是情緒凝聚的符號,「躺不平」才是現實。

  這是現代人的宿命,現代經濟體的城市化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卻沒有逆城市化的成功案例。因為,產業資本密集、公共服務優質的大城市,是無法替代的經濟發動機。

  即便大城市生活有種種不便,「逃離」也不是那麼輕易。這意味著物質到精神的「斷舍離」,不是輕易可以做出的改變。代價遠比想象的大,收益卻比想象的要小。

  經濟來源萎縮,就得高度緊繃地算著過日子,沒有想象中的輕鬆愜意。還有生活習慣、人際關係、心理落差等等無形的壁壘,難以逾越。

  

  圖/圖蟲創意

  大城市之外的曠野,並不是想象中的天高任鳥飛。小資情調的歲月靜好、詩和遠方,是臆想過度的懷鄉病。這些詩化的想象或許能為「逃離」一線大城市的年輕人提供短暫的心理慰藉,但是親身經歷的試錯終究會讓這些玫瑰色的幻想碎了一地。

  從來沒有什麼「主動出局」的覺醒,只有迫於生活壓力的被動「逃離」。「逃離」之後,在曠野中棲棲遑遑。這是本屆年輕人的困境,他們要面對,所有人都要面對。他們要反思,我們所有人都要反思。

  這些「躺不平」的年輕人前途在何方,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社會未來的方向。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2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