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羅斯再次向西方發出準備談判的信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近日,俄「軍事評論」網站發表了維克托·比留科夫題為《俄羅斯再次向西方發出準備談判的信號,能找到聽眾嗎?》的文章,認為普京希望繞過烏克蘭直接與美國進行談判,但西方國家對此反應冷淡,在美國大選前不可能進行和談。現將該文編譯如下,供參考。文章觀點不代表歐亞新觀察工作室立場。
2月9日,俄語網際網路充斥著下列標題:「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談判,去納粹化與伊隆·馬斯克」、「普京與卡爾森採訪談到的主要問題」等。不諳政治的人,只聽過「住在屋頂上的卡爾森」,一位動畫片中的人物。
但是幸運的是,這種擔心毫無理由,因為從本文的前幾行起就很清楚,顯然說的是另一個卡爾森。更準確地說——在一定圈子裡大名鼎鼎的美國保守派記者塔克·卡爾森。即使有人沒看過這個採訪,也一定有所耳聞,因為這條新聞已成為俄羅斯各大媒體的頭條。西方對此同樣不會視而不見——美國的權威媒體也連篇累牘進行了報道。
筆者不會分析這一採訪,因為幾十位專家已經分析過了,而且普京在其中並未說出什麼新東西——這不足為奇,因為這次採訪主要是面向西方受眾的。許多專家認為,這次採訪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向西方聽眾闡明俄羅斯的立場。但筆者認為,普京接受採訪另有目的。
這次採訪的主要目的是再次向西方發出明確的信號:俄羅斯準備就烏克蘭和平協議舉行談判,並等待「西方夥伴」採取相向的步驟。本文將探討的正是這一問題。
「俄羅斯不拒絕談判」
普京在接受卡爾森的採訪中,至少提到了20次「談判」這個詞,關於俄羅斯是否準備就和平解決烏克蘭軍事衝突舉行談判,至少提到4次。這說明和平談判是這次採訪的中心議題之一。起初普京聲稱:「我們與烏克蘭在伊斯坦布爾舉行過談判,達成了一致,他(澤林斯基)清楚這一點。而且談判代表團團長阿拉哈米亞先生迄今仍在領導執政黨、拉達中的總統黨。他甚至草簽了一份文件。普京說,後來澤連斯基公開向全世界宣稱:「我們原本準備簽署這一文件,但約翰遜先生(當時的英國首相)來了,勸我們不要這樣做,並說最好與俄羅斯繼續作戰。我們恢復與俄羅斯的戰鬥接觸,他們將向我們提供一切。我們採納了這一建議』。
普京反問道:他們能否回到這一點?這就是問題,他們是否想這樣做?普京說:」此後烏克蘭總統頒布了法令,禁止與俄羅斯舉行談判。讓他撤消這一法令就可以了。我們從未拒絕談判。」
隨後卡爾森問普京是否準備給美國打電話,提議談判。普京再次回答:「我已經說了,我們過去不拒絕談判,現在也不拒絕——關鍵在於西方,而烏克蘭無疑已成為美國的附庸。」
普京在隨後的採訪中又說,如果北約願意的話,可以擺脫這種局面而不丟面子。「讓他們想一想如何有尊嚴地做到這一點。假如有意願,存在多種方案。但他們至今還在鼓噪、叫囂:要在戰略上擊敗俄羅斯,在戰場上擊敗……但現在顯然意識到,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即使有可能。我認為,這不可能,永遠不會發生。我認為,現在西方的掌權者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如果是這樣,有這一認識,現在想一想,下一步怎麼做。我們準備進行這一對話。」
在採訪結束之際卡爾森希望再次明確—— 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俄羅斯是否希望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烏克蘭局勢?卡爾森得到了明確無誤的答覆:「是的,我們之前已經做過了。我們在伊斯坦布爾準備了一份大型文件,烏克蘭代表團團長草簽了這份文件。他在部分條款上籤了字,而不是全部......假如他們最終簽署了協議,戰爭早在18個月前就結束了。然後約翰遜首相來了,跟我們說不要簽了。我們為什麼要自尋煩惱,糾正別人的錯誤呢?」
由此可見,在和平談判問題上俄羅斯領導人在等待西方領導的相向步驟。只要採取這些步驟,和平談判就會開啟。卡爾森本人採訪后在迪拜世界政府峰會上發言時宣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準備在烏克蘭問題上做出嚴肅妥協」。
西方媒體對談判建議的反應
只是西方暫時並不急於採取相向的步驟——拜登當局不打算這樣做,因為民主黨敵視俄羅斯的立場世人皆知。以德國總理朔爾茨為代表的歐洲小夥伴仍在表現出與美國老大哥團結的姿態。實際上美國暫時將支持烏克蘭的重任壓到歐洲肩上,因為共和黨封鎖了對烏克蘭進一步的經費支持,主張凍結衝突。
自由派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譴責了卡爾森的此次採訪,朔爾茨在白宮與拜登會晤時甚至稱這是「荒謬的」(不足為奇,鑒於他前往那裡的目的是表示與「大哥」精誠團結,請求國會為烏克蘭劃撥經費)。《新聞周刊》雜誌報道,歐盟有可能對卡爾森實施制裁。
至於俄羅斯總統關於談判的建議,美國媒體反應不一。
例如,《紐約時報》在《普京向美國喊話:讓我們以我的條件達成烏克蘭交易》一文中,引用一位專家的話寫道,俄羅斯領導人相信,他現在可以從實力的立場舉行談判:「普京先生主要的戰術目的是試圖迫使西方達成有利的停戰交易—— 能夠鞏固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的控制,可能導致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建立對俄羅斯更加友好的政府。普京感覺,在他看來,這是迫使西方擺脫這一態勢的最佳時刻。這意味著在沒有烏克蘭參與的情況下與俄羅斯直接談判」。
文中作者強調,普京可能視2024年為達成交易的最佳時間,可以讓俄軍調整部署,「以後在烏克蘭追求更大規模的目的」。這樣一來,作者的意圖顯而易見——不能與俄羅斯達成交易(這完全符合民主黨政策的範式)。
其他媒體,例如《華爾街日報》,承認普京接受美國記者採訪的信息極其重要,然而關於建議和談判卻隻字未提:「周四在Carlsons, TuckerCarlson.com網站和X社交網路平台上公布的採訪,是烏克蘭爆發軍事衝突以來普京首次接受西方媒體代表採訪,使普京有機會鞏固自己在國內的權威,並展示他仍然能夠做到在總統大選前一個月讓西方聽到他的聲音。」
同時某些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相當正面地評價了普京的談判建議。例如,參議員約翰遜聲稱,美國的政策應致力於讓普京坐到談判桌前,而不是戰勝俄羅斯:「普京提出的許多意見是準確的。真相昭然若揭,我們這裡、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許多人只是忽視這一點,卻讓人們相信,烏克蘭可能獲勝。普京不會輸,他也不打算輸。」
結論
一些俄羅斯政治學家,例如,巴蘭奇克,分析了美國媒體的報道之後得出結論認為,儘管美國公開宣稱不可能與普京舉行談判,然而在私人渠道這一討論很可能已經開始。這樣的結論雖然沒有得到事實的確認,但擁有足夠可信的證據。
關於談判方案,俄羅斯能否找到西方的受眾?目前要準確無誤地回答這個問題是相當困難的,只有過一段時間才會清楚。對基輔的經費、軍事援助的確在減弱,然而西方國家的論調暫時並未改變。顯然,美國民主黨和與之勾結的「左派」團體、政客不準備與俄羅斯對話。
因此,普京接受採訪更多是針對美國的保守派掌權者,如果共和黨在美國大選中勝出,可能直接影響烏克蘭衝突進程。特朗普、馬斯克和卡爾森正是屬於這類建制派,莫斯科認為可以與之展開對話。
這一希望在多大程度上是現實的,時間將證明,然而無論如何,筆者對在美國大選前展開認真的談判表示懷疑。